你以為遍地黃金的天堂,比緬北還可怕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最近,緬甸電詐的話題隨著演員王星事件再度熱了起來,讓人頓覺這「噶腰子」還是原來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其實,緬甸電詐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已經遭受了嚴厲的打擊,緬北原本林立的大量園區被悉數剷平,行業遭受重創。
但總有些「不怕死的鬼」還在繼續行騙,如今原盤踞在緬北的詐騙園區一部分轉移到了泰緬邊境的緬東地區,另一部分則轉移到了一個很多人可能都想不到的地方,那就是——迪拜。
「人間天堂」變「詐騙天堂」
提起迪拜,很多人腦海中立馬就閃現「王子」「土豪」「跑車」這樣的字眼。
作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區之一,迪拜的GDP總量在2022年已達到1.08萬億美元,人均GDP更是高達11.8萬美元,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用某些人的話來說迪拜這地兒「遍地是黃金」。不僅底子厚實(有石油),而且旅遊業、金融業都相當發達。
那麼,「天堂」般的迪拜怎麼會和電詐聯繫在一起呢?
一切都有跡可循。
早在2023年,緬甸的佤邦中央事務執行委員就發文,要求嚴厲打擊電信詐騙犯罪,特別是針對中國公民的詐騙行為進行全面整治和清理。
● 迪拜風光。圖片來源:攝圖網
2024年1月,在中緬合作下,緬北果敢「四大家族」的頭目白所成、魏懷仁、劉正祥等悉數被抓捕歸案、移交中方。
● 白所成被成功押解回國
據不完全統計,自2023年公安部部署開展打擊緬北電詐專項工作以來,已累計抓獲5.3萬餘名中國籍涉詐犯罪嫌疑人,臨近中國邊境的緬北規模化電詐園區幾乎被全部剷除。
● 公安機關成功打掉緬北一個電信網路詐騙窩點。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然而電詐背後的老闆們,可不願意捨棄這塊「大肥肉」,一年至少能入手幾千萬人民幣的營生,誰甘心說放就放?於是他們便「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起來。
2023年6月,馬來西亞的華人報刊《中國報》就指出:「緬甸KK園區里的公司正在有計劃地往迪拜遷移。」
為什麼是迪拜?
這就要說到迪拜的政策了,近些年,迪拜在社會生活和商業管理方面逐漸放開,且相比其他國家嚴格的出入境管理,迪拜對中國公民實行的是「免簽政策」,中國公民持有效期6個月以上的護照即可免簽入境迪拜,不收取任何費用。
● 中國駐迪拜總領館提醒
這項政策,降低了國人前往迪拜的難度,也為電信詐騙在迪拜的擴張提供了溫床。
一些電詐團伙藉此大肆宣揚和誘騙,以「高薪工作」為餌,讓不少人在憧憬中踏入陷阱,很多人以為來了之後,是開賓士坐寶馬、月入10萬、走上人生巔峰。沒想到真相是老虎凳、辣椒水、還有管理員的長皮鞭。(完不成業績,抽哭你)
除了中國人,在迪拜還有大量的廉價黑工,要知道,迪拜超過80%的人口不是當地人,很多都是來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等東南亞國家的勞動人口,這些人無疑也為詐騙園區提供了大量勞動力。
加上緬北電詐被嚴厲打擊,種種機緣之下,迪拜的電詐行業迅速且蓬勃地發展了起來。
比緬北更殘忍
如今的迪拜,除了鳳凰園區、永利園區、DIP園區和綠洲園區這四大著名園區,還有數不清的小園區和小別墅。
為了「招攬」人員,他們會邀請藝人或者富豪拍攝短視頻,把迪拜的奢華不遺餘力地展示給想要暴富普通人,還會放出高薪offer予以誘惑。一旦你上了鉤,下一步就是沒收身份證和護照,強迫你參與詐騙。
● 高薪詐騙信息。圖片來源:山東網警巡查執法
河南一位張先生,原本做著進出口水果生意,後來聽同行說中東地區行情好、發展快,便前往迪拜準備碰一碰運氣。結果到了之後馬上就被抓進園區成為一名「豬仔」,開始暗無天日的詐騙生涯。
中途他嘗試過逃跑,結果又被抓了回來。這迪拜園區折磨人的手段,比緬北甚至更加殘忍,張先生不僅被棍子打到大小便失禁,還被逼喝尿、電擊生殖器、扳手指。
● 圖片來源:新法治報
最殘忍的是,迪拜這裡近沙漠,酷日之下沙子的溫度極高,於是園區的老闆們發明了一種「迪拜刑」,就是把人活埋進沙堆里,看著人皮肉被蒸熟,慘叫連連,最後渾身燎泡,只剩一口氣吊著。
張先生的家人後來交了20多萬才把他贖回,回到中國的張先生直言:「簡直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
● 圖片來源:微博@都市報道
與之相似的,還有陳先生,他是一名擁有7年駕齡的計程車司機,看到網上一篇月底薪2萬的招聘司機信息后,便前往了迪拜,後來陰差陽錯也被騙進了園區。
園區的人讓陳先生「工作」,陳沒有答應,於是遭到各種拳打腳踢,那邊的人甚至威脅要把他活埋,後來轉運途中陳先生抓住機會跑了出來,在中國駐迪拜總領事館的幫助下,才補回護照回到了祖國,這件事給他留下了很久的心理陰影。
類似案例還有很多,四川的呂先生,聽信了高薪招聘后立馬一張機票飛往迪拜,結果到了才發現是園區,幾十個人共住出租房,吃住環境極其惡劣;一旦業績沒完成就被拷在窗戶欄桿電擊、毒打,最狠的一次甚至被提著衝鋒槍追殺。
● 圖片來源:南充公安
可以說,迪拜的駭人程度,比起緬北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電詐鄙視鏈
而很多人被騙到園區之後,也被環境所異化,漸漸麻痹了起來。
當地的華人圈將這些從事境外詐騙的團體稱為「菠菜」,很多「菠菜」剛開始也是不願意從事詐騙的,業績不達標還要挨打,但時間長了就「習慣了」。
現在迪拜比較出名的「菠菜園區」主要有DIP和矽谷以及拉斯海馬酋長國的鳳凰園區、永利園區等,基本上都是封閉式管理,只有持有門禁卡的主管才能自由出入。
他們形成集體團伙,組織嚴密、分工明確,不僅劃分組織管理,還定期組織全體成員開會,既是「復盤」,也是「進步培訓」。
● 網路曝光的迪拜電詐園區
「菠菜」們在園區內生活、消費、休息,然後剩下的時間全部都用來詐騙國內的無辜百姓,他們的價值觀是:「反正那些人總會被騙,不是我,也會有別人。」
為了榨乾受害者的每一分錢,這些詐騙團伙無所不用其極,有用AI換臉技術和家人朋友視頻通話、有冒充機關單位用威嚴的語氣要求配合、有非法拿到私人信息對受害者進行脅迫。
怎麼去引導,怎麼讓人放下戒備,話術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和改進,一步步精心地引導受害者跳進陷阱。
讓人防不勝防。
據內部觀察者透露,「菠菜圈」內部還存在著鄙視鏈,做「殺豬盤」的處於鄙視鏈的最末端,做網路賭博的在鄙視鏈頂端,搞電信詐騙的在中間,雖然不是鏈條頂端,但電詐有它自身的「優勢」。
相比於網路賭博和殺豬盤,電信詐騙的手法更簡單,話術模板化,技術門檻低,不需要像前兩者一樣構建複雜虛擬的交易環境或情感陷阱,還可以輕鬆涵蓋各個年齡段人群,「性價比」極高。
但這「性價比」背後,卻是無數人的家破人亡。
刺向同胞的刀
從某種程度上說,搞電詐的要比搞「殺豬盤」和「網賭」的更加精明,他們很會挑對象,專門針對那些既想照顧家庭又想做點兼職為家裡增加收入的寶媽,以及內心渴望溫暖與陪伴的單身或離異女性。在他們的眼裡,這些格外需要關懷的人就是一隻只待宰的羔羊。
江蘇的一位寶媽在網上找兼職被人拉進社交群,短短5天就被「刷單任務」騙走580萬,連賣房的錢都被騙走。
● 圖片來源:江蘇城市《LIVE零距離》
另一位單身的李女士在網上認識了一名從事金融業的「成功男士」,很快確定了戀愛關係,並跟著他投資被騙13萬。
● 圖片來源:江蘇城市《LIVE零距離》
重慶離異帶娃的沈女士也同樣中了「美男計」,她在交友軟體上收到一個陌生男子打招呼的消息,後來兩人添加微信,該男子介紹自己叫許斌,是某公司駐迪拜的高管。
許斌整日對沈女士一日三餐噓寒問暖,稱呼從名字到老婆,讓沈女士在感情里越陷越深,並在他的引導下涉足石油期貨,導致被騙140餘萬。
● 迪拜詐騙分子與女網友談起「戀愛」,進而詐騙140餘萬元
此外,熱愛炒股的王女士經人介紹認識了一位「神人」,聲稱可以幫她打新股和推薦優質股。
面對高收益的誘惑,她最後在對方推薦的平台上開戶並轉款到指定的私人賬戶買股票。
● 詐騙分子誘導受害者的宣傳手冊
剛開始小賺幾筆,直到投資加大到十幾萬,發現沒有辦法提現,銀行卡也被凍結。她想去質問,卻發現早已被踢出了群聊。
還有騙子冒充海關工作人員,編造需要「繳納查驗稅費」,騙同胞上當。
很多人的血汗錢就是這樣,被這些訓練有素的騙子吃得一乾二淨,當我們在為被騙失聲痛哭之時,遠在園區的那人卻在開心地數錢。
上文提到的那個騙了江蘇寶媽580萬的騙子,當天就拿到了47萬「獎金」,那天晚上他開心到抱著獎金睡覺。
● 圖片來源:江蘇公共新聞《新聞360》
從緬北到迪拜,一樣的劇本,一樣的騙局,永遠讓人防不勝防。為什麼電詐難以剷除乾淨?
歸根到底,電信詐騙本質上是觸及了人性深處的貪婪,只要貪婪不滅,電詐就會一直存在,它不過是人性之惡的具象化。
我們能做的,或許就是持續強化反詐宣傳教育,進一步加大對電信詐騙的打擊力度,讓詐騙分子無處藏身。
同時更重要的是,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警惕各種高薪暴利誘惑,在面對來路不明的信息時,多一份謹慎、多進行核實,不隨意點擊鏈接和轉賬匯款。
天上從來不會掉餡餅,人間絕不會有免費的午餐。
如果有,那這午餐一定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