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下滑?中國或大幅削減金融機構員工薪資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中國政府年初推出多項經濟刺激政策,以期提振消費。但與此同時,有關金融機構員工面臨大幅減薪的消息也引發輿論擔憂。那麼,減薪的主要動機是什麼,能否應對當前中國金融行業效益下滑的問題呢?
據路透社本周二(1月14日)援引4位消息人士披露,中國主管部門計劃自本月起,削減三大金融監管機構中國人民銀行(PBOC)、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NFRA)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CSRC)員工的總體收入,削減幅度約為50%。此舉旨在將這些機構的薪酬水平與其他公務員保持一致,並且是2023年相關監管改革方案的一部分。
消息人士透露,金融部門負責人的薪資削減幅度最大,達到50%;而普通員工的薪資削減幅度約為40%。部分高級職位,例如主任級及以上官員的薪資削減幅度則高達60%。報道說,中國上述三大監管機構沒有公開過其員工總數,且尚未對此消息發表評論。
年初以來,中國國務院再次提出支持「以舊換新」等經濟政策,並且此前由外媒率先曝光的公務員加薪等消息,似乎也是當局力圖刺激消費的措施之一。那麼,大幅削減金融行業員工薪資的動機是什麼呢?
一名因安全原因要求匿名受訪的中國券商從業者對本台表示,近年中國金融行業薪資下降並非新鮮事。而某些金融機構員工因收入過高而引發的負面輿論,可能促成了限薪政策的出台。
他說:「前兩年,中金有員工家屬在網上炫富,曬出來一個月工資條有7萬多,影響很不好。那之後,各家單位內部都強調不要隨便在網上『拉仇恨』,然後限薪令就出來了。本來經濟不好,大家收入水平不樂觀,『金融民工』還要『凡爾賽』,別人還過不過了?」
本台早前報道,去年7月,一名供職於中金公司上海分公司的女性員工疑似降薪后無力負擔房貸而自殺身亡,該事件一時引起輿論廣泛關注。路透社當時也披露,中金去年大幅削減員工薪資,平均每位員工的薪資被降低了25%,超過2千名員工的收入因此受到影響。
上述那名要求匿名的中國金融從業者表示,投行業務萎縮和銀行的壞賬率高是中國金融行業降薪的根本原因:「最近發了23年的年終獎,能發就不錯了。但之前有規定說,每年年終獎增幅不得超過30%,所以明年發的今年的獎金能有多少還不好說。」他還表示,對未來中國經濟和行業前景難言樂觀:「我能感受到整體經濟不好,今年的效益更差。」
新加坡《聯合早報》此前也指出,中國部分公募基金去年啟動了退薪工作,多家行業巨頭要求高級員工將超出290萬元人民幣部分的薪資返還。此外,根據中國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數據,2024年前三季度,商業銀行的凈息差為1.53%,遠低於警戒線1.8%。外界認為,這一狀況凸顯中國銀行業盈利能力的持續惡化。而隨著中共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目標,金融機構薪資調整可能只是更大經濟政策調整的一部分。
旅美經濟學者李恆青分析指出,上述有關中國金融行業普遍降薪的消息,可能是當局旨在削減運營成本以緩解盈利壓力,從而支持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然而,他認為此舉難以達到拉動內需或提振經濟的目標。
「現在的凈息差才1.54%,那肯定是巨額虧損。無論貸款貸得出去貸不出去都是在虧,還有一個巨大的風險就是都是壞賬。所以他(習近平)現在都顧不得了,就是一條,哪能省點錢就省點錢。」李恆青說:「他(習近平)現在就是想盡一切辦法把錢給實體經濟。」
路透社指出,此次降薪發生在中國政府試圖通過提振消費,刺激經濟增長的背景之下,而這與近期一些地方政府提高公務員薪資形成鮮明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