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碩士畢業去學炒菜?當事人:人生不妨"顛"一點

京港台:2025-1-12 20:22| 來源:科學網 | 評論( 7 )  | 我來說幾句

清華碩士畢業去學炒菜?當事人:人生不妨"顛"一點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清華大學碩士畢業,從事過一段時間氣候變化工作后的佟潔瓊,進入山東藍翔技校學習烹飪,此事一經曝光便引發廣泛關注。

  她的選擇被網友戲稱為「人生劇本的大反轉」。有人認為,這是「高材生自降身價」,是一種資源浪費;也有人猜測「她八成是因為找不到工作才選擇到技校學手藝」。

  當事人佟潔瓊對此並不認同。她認為,這是一次深思熟慮的選擇,也是利用人生空檔期為自己開闢新方向的嘗試。

  1月10日,佟潔瓊接受了《中國科學報》專訪,分享了她的成長、求學、工作經歷,以及轉入技校學廚背後的思考,同時回應了公眾的一些質疑。

  

  佟潔瓊在技校學習炒菜。受訪者供圖

  1

  為什麼會「失業」?

  《中國科學報》:你去技校學廚藝,是傳言中說的那樣——因為讀了清華的碩士也找不到工作嗎?

  佟潔瓊:

  實際上完全不是那樣!我在清華碩士畢業后,走的其實是大家印象中非常典型的「名校職業路徑」。

  我本科在加拿大學習金融,回國后考取了清華的國際工程與項目管理碩士。研究生期間,我組織了好幾次國際化的活動,其中包括一個關注可持續發展的論壇,這讓我第一次真正接觸到氣候變化議題。

  畢業后,我在清華從事可持續發展推廣工作,還在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擔任研究人員,積累了一定的行業經驗。隨後被邀請加入一家國際組織,成為氣候變化適應諮詢顧問,負責基礎設施項目的氣候影響評估工作。

  在國際組織的這段時間裡,我得到了不錯的待遇。然而2024年6月的一次機構重組,讓我和部門的其他非長聘人員被裁撤。我還記得那是一個下午,我剛吃完午飯回來,就接到了領導的通知,告訴我可能被裁掉。

  因為自己學習和工作的背景,所以希望下一段經歷仍然在氣候變化金融領域發光發熱,但類似這樣的國際組織,入職申請流程往往十分漫長。我的一位前同事申請新職位,居然用了整整兩年時間才成功入職。這也讓我意識到,我這次的職業空窗期或許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中國科學報》:所以其實你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在等待感興趣的工作?

  佟潔瓊

  是的。完全不是找不到工作——如果要求不那麼多,工作機會是很多的。我只是在等待一個真正契合我的職業發展預期的崗位。

  

  佟潔瓊工作舊照。受訪者供圖

  2

  為什麼選擇學廚?

  《中國科學報》:在這個職業空窗期,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可以學的知識也很多,你為什麼會選擇學炒菜?

  佟潔瓊

  我的導師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他曾在職業轉換期間踏上西班牙的朝聖之路。他告訴我,這段空白時光是人生給予我們的寶貴禮物,可以用來學習新技能、探索未知的領域。我也開始思考,該如何充分利用這段時間,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

  我列了一個清單,上面寫著幾件我在空窗期要完成的事情:學炒菜、考潛水證、學習瑜伽。

  之所以先來學廚,是因為我意識到,廚藝是一項非常實用的技能。一方面,自己做飯可以滿足生活所需;另一方面,還能邀請朋友們來家裡聚餐,增進彼此的感情,擴大社交圈子。

  在選擇學校時,我對比了多家機構,最終選擇了藍翔。因為藍翔的綜合烹飪課程注重基本功教學,像刀工、掌勺技巧以及油溫控制等,這些都是烹飪中不可或缺的基礎能力——聲明一下,我並沒有為它打廣告的意思。

  我希望通過紮實的基本功學習,未來能融匯多國飲食文化,做出創新的美食。

  《中國科學報》:學廚感覺如何?

  佟潔瓊

  非常充實!第一天報到時,我購買了菜刀和砧板,從練習切蘿蔔片開始,逐漸掌握了刀工技巧。整個上午,我切了無數片蘿蔔。從片到絲再到粒,一個蘿蔔都被我「解剖」乾淨。

  接下來是顛鍋練習。顛鍋其實比看上去要難得多,它需要精準的小肌群控制和協調性,這與我平時的健身訓練完全不同。一開始,我根本顛不好,只能不斷嘗試。老師告訴我們,顛鍋的關鍵在於中指和無名指的力量分配,同時還要控制手腕的角度。

  油溫控制是另一個難點。我印象最深的是學炸藕盒,這也是我們學做的第一道菜。這道菜看似簡單,但需要精準控制油溫,火候不到,藕盒容易變軟散架;火候過了,又會炸煳。

  其實每天的課程排得非常滿。就拿今天來說,早上8:30到11:30,我在學習做九轉大腸;下午13:30到14:30,學做老乾媽炒雞和口水雞;17:00開始準備明天包餃子的食材——主要是韭菜肉餡。每一天都很忙碌,但非常充實、有意義。

  所以,我只能晚上接受你們的採訪。

  除了學習烹飪技巧,我還認識了許多來自天南海北的同學。我們班除了我之外,都是男生。大家年齡跨度較大,而且背景特別多元,有退伍軍人,也有來自農村的小餐館接班人。我們一起學習、一起交流,不僅增進了友誼,也讓我看到了社會的多樣性。

  

  佟潔瓊學習炒菜。受訪者供圖

  3

  「火」了之後準備幹什麼?

  《中國科學報》:你有想到自己會「火」嗎?「火」了之後,你會做「帶貨主播」嗎?

  佟潔瓊

  在技校學習期間,我同步在做自媒體。起初,我只是想記錄自己的學習點滴,沒想到竟然引發這麼多的關注。

  每天課程結束后,我要花大量時間回復私信和評論,同時製作新的視頻內容,生活變得比以前忙碌得多。

  很多人都覺得我的目的是「直播帶貨」。其實,他們只猜對了一半——我確實要帶貨,但我帶的不是鞋子、襪子、減肥茶之類,而是「氣候變化與生態保護」的理念。

  我一直對氣候變化問題懷有深厚的熱情。我成長於內蒙古包頭,那裡的鋼鐵行業興衰與氣候變化緊密相連,兒時記憶中的嚴重污染和頻繁沙塵暴,令我印象深刻。

  2021到2023年間,我在相關機構工作時,親眼目睹了氣候變化帶來的種種影響,內心十分憂慮。於是,我決定「以身作則」,兩年間堅持只吃素,希望減少個人碳足跡。現在看來可能是一個挺荒唐的想法,因為長期不吃肉導致大量攝入碳水化合物,身體逐漸出現問題,體重也增加了。

  於是,我嘗試用英文vlog記錄自己的減肥過程,雖然沒有太大反響,但積累了剪輯和拍攝的經驗。

  現在,我希望能將這些經驗運用到氣候變化的宣傳中。我打算在每期短視頻里加入食材與氣候變化關係的內容。比如在炒土豆絲時,講解土豆種植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或者在製作肉類時,提到畜牧業碳排放對氣候的危害等。

  我希望用更加有趣、生動的方式,將環保理念融入到飲食中,讓更多人關注可持續發展。我希望通過短視頻讓更多人了解低碳生活的意義,打破一些人認為「烹飪只是小事」的刻板印象。

  未來,我還是會繼續尋找與氣候變化相關的工作機會,因為那是我心中始終嚮往的事業。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夠進入這個領域,並作出自己的貢獻。同時,我也希望帶動更多人一起行動起來,為應對氣候變化共同努力。

  所以未來,希望大家多來看看我帶的「私貨」,有更多人種草,也就不枉我「火」這一回。

  《中國科學報》:「清華碩士畢業去學炒菜」,質疑和反對的聲音也不少吧?

  佟潔瓊

  支持的不少,質疑的也很多。一開始,就連我爸媽也不能理解我的選擇,他們覺得「清華碩士畢業去學炒菜」,有點太「跳脫」了。但看到我上了熱搜,我媽媽可開心了,現在他們也開始支持我,覺得只要我喜歡就好。

  清華畢業來藍翔,我饒過了自己。我覺得,我人生中最精彩的時刻,都是我勇敢去嘗試的時候!

  這段經歷讓我有了點比較「炫酷」的感悟——人生不妨「顛」一點,年輕人就是要快樂一點,想做什麼就去做。手裡的勺顛著顛著,世界也許就「顛」成了我們想要的模樣。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3 11: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