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88%!中國最大車企向華為妥協了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暴風雨又殺到了車圈。
比亞迪的一封郵件,在網際網路上激起了千層浪。
而被比亞迪擠下銷量第一寶座的上汽集團近日也爆出了重磅消息:在靈魂論之後,上汽集團正和華為重新密切接觸。
到底會有什麼形式的合作,目前仍然撲朔迷離。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面對新一輪的暴風雨,上汽集團也開始焦慮。雖然在今年之前,仍是中國最大車企,但現在上汽的銷量和利潤都已經大不如前,風光不在。
再不思進取,真的會坐吃山空。新總裁也已經發話了,上汽集團要「跪著做人」。
2025年,更殘酷的挑戰,正在等著上汽集團。
01
上汽集團向華為「低頭」了?
上汽集團的「靈魂論」廣為人知。
前董事長在2021年一度表示,「難以接受由單一供應商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的模式,必須握住自己的靈魂。」
不過,隨著上汽集團銷量銳減,和華為合作又再次成為了一種選擇。問界M9大賣,連續7個月穩坐50萬以上豪車銷量第一寶座,這證明了華為目前商業模式的可行性。
在11月份左右,路咖汽車放出消息稱,上汽集團正在和華為密切接觸。在廣汽、長城、奧迪、甚至比亞迪都和華為合作之後,上汽集團極有可能成為華為下一個合作對象。
眾所周知,華為給車企提供了三種合作模式,分別有供應商模式、HI模式、智選車模式,后兩種更受車企歡迎。
而上汽集團可能不會選其中任何一種。
從透露的消息得知上汽集團很大可能會選擇有別於上述三種模式的另一種模式。選擇第四種模式,某種程度上也給自己留了一點顏面,不然很難自洽當初的「靈魂論」
至於華為這邊,它不會放棄上汽集團這個大客戶。為了成功售賣方案,華為一直在創新合作模式,從一開始的供應商模式,到現在又拓展了HI模式和智選車模式。
這還遠遠不夠,為了提高吸引力,華為還開放了子公司引望的投資,所有車企都可以投資引望。
獲得引望的股權,好處頗多。第一,可以從華為的汽車業務中獲得收益,不少汽車集團認為和華為合作不賺錢,但如果現在能從投資引望中獲得收益,那無疑可以打消一部分合作的顧慮。
另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取得了10%以上的股權之後,車企可以擁有更多優先權,比如能更快使用華為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方面的核心技術應用,也包括最新預研技術。
更狠的一點是,華為甚至可以將底層代碼交給這些車企,共同研發新技術。只要加入了引望,就是一家人。
目前華為的重要合作對象有賽力斯和江淮,而賽力斯的前身是東風小康,從各方面看,上汽集團的綜合能力都要比這些二三線車企強,所以其實只要上汽集團願意,達成合作並不困難。
對於和華為的合作傳聞,在11月26日,上汽集團的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並不知情,但並沒有直接否認這則信息。而華為這邊則暫時沒有回復。
02
利潤崩塌,
上汽集團何去何從?
從最近的銷量數據看,上汽集團其實已經失去了中國最大車企這個稱號。
今年前三季度,比亞迪銷量累計達到274萬輛左右,而上汽集團累計銷量為264萬輛左右。
更大的差距是增速,比亞迪今年前三季度的銷量增速同比增長超32%,而上汽集團同比下降超21%。
銷量總數已經輸了,而增速更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再不做出改變,未來的銷量差距只會越來越大,難怪網友們表示,留給上汽集團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在銷量暴跌的背後,利潤正在急速消失。上汽集團三季度財報披露,扣非凈利潤已經跌至10.50億元,同比下降了88.92%。
不過奇怪的是,在慘淡的財報披露之後,上汽集團的股價逆勢飆升,在11月15日後一周時間,上汽集團股價累計增超28%,市值創下近兩年新高。
資本市場似乎察覺到了新信號。到底是什麼重磅消息,一掃上汽集團在股市上的陰霾呢?有人說是要和華為合作了,市場看好這場合作。
但在和華為合作之前,有另一則關於上汽集團的消息炒得沸沸揚揚,在11月份就有傳言稱特斯拉FSD入華之後將會授權上汽做Robotaxi。
隨後,特斯拉闢謠了這則信息。但無論如何,從中還是可以看出市場對上汽集團要抱其他汽車巨頭的大腿,持有正向的態度。而「靈魂論」不得人心。
目前,上汽集團的股價還在高位盤旋,並沒因特斯拉的闢謠而墜落。也許抱上華為大腿,真的增強了市場對上汽集團的信心。
種種跡象表明,市場期待上汽集團的新動作,無論是攀上特斯拉還是華為,對目前的上汽集團來說都大有好處。
上汽集團是否要和新巨頭們合作,目前仍舊是一個迷。但可以肯定的是,上汽集團依然抱住了舊金主的大腿。
在11月26日,上汽集團表示會和大眾汽車集團續約。上汽大眾的合資協議會延長至2040年。
在轉型尚未成功之前,牢牢抓住大眾集團,已經成了上汽集團的救命稻草。畢竟現在200多萬輛的年銷量,有一大部分都是合資品牌貢獻的。現在的上汽集團離不開大眾。
03
2025年車圈將迎來大戰,
更殘酷的競爭等著上汽
近日,比亞迪被圍攻,起因是一封郵件。郵件內容顯示,比亞迪希望供應商降價10%。
網友們看到這份郵件,反應激烈。有人說,比亞迪態度傲慢,有人說比亞迪要榨乾供應商的利潤。
登頂的比亞迪成為中國最大車企,樹大招風,一舉一動都受到了關注。
而在這封郵件之中,有另一個重要的信息值得關註:2025年,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進入「大決戰」、「淘汰賽」。
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上汽集團如果不出新招,利潤可能會進一步下跌。
目前上汽集團旗下的智己很難抵禦新一輪的市場進攻,雖然今年10月份智己LS6的銷量突破了1萬輛,但和競爭對手相比仍遠遠不夠,要知道小米SU7在10月銷量已經破2萬輛,而和華為合作的問界M7的10月銷量為1.5萬輛左右。在20萬-30萬這個價格,車圈競爭太激烈了。
未來,供應商答應了比亞迪的要求,降價10%,新一輪的價格戰將要殺到,車圈會迎來大洗牌,不只上汽集團,在比亞迪之後的車企恐怕都要過上更加窘迫的生活。
左邊是比亞迪的重拳,右邊是特斯拉的雷擊。在11月25日,特斯拉的Model Y就降價1萬,其售價已經低至23.99萬元。
更狠的是,特斯拉會提供5年免息金融服務,這太香了。難怪比亞迪都說2025年的競爭會更加激烈,不知道特斯拉還會在2025年放出什麼大招。友商們都憋不住要喊出來了:可別太狠了!
2025年,龍捲風將席捲國內汽車行業。暴風過後,到底誰能活到最後呢?焦慮的情緒開始蔓延......
至於上汽集團,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如果能攀上華為等巨頭的高枝,煥發新的光彩也並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