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 中國城市化的第一個犧牲品!

京港台:2024-12-25 03:14| 來源:真故研究室 | 評論( 5 )  | 我來說幾句

郭敬明 中國城市化的第一個犧牲品!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大家精神上都時髦已久,他還在闊氣的土。

  郭敬明的最新劇作《大夢歸離》基本上撲了。被揶揄為「臉上三斤粉,說話慢吞吞,濾鏡開最大」的郭敬明最新美學,成了網民狂歡的新段子。

  郭敬明因為進城早,早期靠兜售浮華奢靡的城市鏡像,還能忽悠到一群初高中生的追隨。現在中國的城市化率突破了65%,曾經的郭敬明男孩、女孩,現在比郭敬明更懂現代生活和作品的審美。郭敬明已經從中國城市化的第一批獲利者,反向淪為了城市化的犧牲品,核心就是一個字——土。

  01落差

  17歲的郭敬明第一次來到上海,參加新概念作文大賽決賽。一副瘦弱的身軀走出機場,眼前是比老家繁華一萬倍的東方第一都會。那是2000年,上海GDP  4551億,郭敬明的老家自貢市富順縣GDP 35億。

  在一檔憶苦思甜的節目中,郭敬明回憶初次走出上海地鐵站那一刻的心境:「我的家鄉沒有地鐵,第一次坐地鐵時,才知道火車能在地下跑。出來后,上面是人民廣場,非常的繁華,這些場景給我的震撼在當時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的。」

  郭敬明生活在縣城,但條件並不艱苦。爸爸在國企,媽媽在銀行,在當地生活屬於小康。只有一項自認為的缺憾,身高不足1.6,這是由於幼年患敗血症導致的身材矮小,生活里沒少挨欺負,被稱為「火柴人」。

  少年無法承擔「與眾不同」的壓力,疊加青春期的叛逆,養成了他自卑敏感的個性。

  初二初三時,郭敬明每天早上起床都可以和爸爸吵一架,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每天都可以有新鮮的由頭。比如刷牙聲大了,爸爸就會說「你刷這麼大聲幹嘛」。倒是不和媽媽吵,媽媽只是哭,「我覺得我媽比較聰明」。

  成長環境塑造了郭敬明的內在張力,寫作成了他胸中憤懣的抒發口。

  高三時,郭敬明發布了第一部散文與短篇作品集《愛與痛的邊緣》,裡面既寫了青春時光的明朗,也寫了少年敏感時期的陰鬱。他在書中寫到:「我們以為要找的是鎖,其實要找的是那串丟失的鑰匙。」

  從自貢來上海參加新概念作文大賽,郭敬明的內心深處,又多加了一道地域發展落差刻下的疤痕。

  在第一次參賽的獲獎作品《假如明天沒有太陽》中,郭敬明寫道:我走在兩邊長滿美麗法國梧桐的馬路上,我總是在想媽媽會不會在餃子里包好硬幣,然後坐在桌前等我。假如明年沒有太陽,借我一對黑翅膀,我要飛回家。

  即便是倔強的少年,也會在陌生寂寞時想媽媽。

  

  ▲上海的梧桐樹街景

  在上海大學就讀影視編導系后,郭敬明與周遭的落差更甚。他發現「我在縣城穿的衣服、用的都是最好的」,但來后看到同學們時不時就換一個手機,每天都穿不一樣的衣服,「發現自己都是最差的」。在接受楊瀾採訪時,他把這一段用來回答主持人「出社會後最大的屈辱是什麼」。

  而在接受陳魯豫採訪時,他更是脫口而出,「上海大學是一所非常變態的大學,因為班級里的同學都是上海人,就自己是外地的,老師用上海話講課,聽不懂。」

  學校要求影視編導的學生,要配齊高性能的電腦、DV、相機三樣,而郭敬明一算,發現「這相當於當時一輛車的首付,我父母三四個月不吃不喝的薪水」,感到很內疚和失落。

  這時骨子裡的倔強又拯救了他。他把老師的課都錄下來,開始花三個月自學滬語。半個月後,他的媽媽給了他買拍攝器材的錢。

  水電的能量來自於河湖的海拔落差。而郭敬明的創作能量,來自於當時他敏感豐沛的內心與外在遭遇,從一開始就與萬千初高中生之間拉開了差距。

  最能體現這種落差能量的作品當屬《小時代》系列。被稱為充滿著物慾橫流氣味的四部曲里,諸多金句要麼膾炙人口,要麼殺人誅心。

  

  ▲郭敬明的輸出來自於信息差

  比如「小孩兒需要的那幾樣東西那麼簡單明了……聽我的,現在去我房間,拿一條愛馬仕的羊絨披肩把他包裹起來,然後塞一個LV的錢包在他手裡……(不行)換一條PRADA的裙子呢?」

  有的人遭受過痛苦,便會把這份痛苦藏起,不讓他人再經受。但郭敬明則將痛苦轉化成匕首,刺向他人。愛這一套的人會愛得死去活來,認為這就是城市生活的真相。不愛的人則斥為拜金虛無。

  從結果看,依靠城市信息差,郭敬明向更多身處困頓中的初高中以及青年人,展示了浮華的城市,以及可能得到的救贖,這一套輸出方式也成就了「作家郭敬明」這一IP。

  在城市化語境下,郭敬明之於小鎮青年的影響力,遠超《動物兇猛》啟蒙一代「馬小軍」,略低於《古惑仔》洗腦一代「陳浩南」。

  02商業轉型

  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的張強,在10年前做中影集團副總經理。2013年,他參與的電影《中國合伙人》獲得成功。

  同一年,郭敬明開始做導演,電影化他四年前出版的《小時代1.0摺紙時代》。張強購買了電影改編權,並向郭敬明推薦了中國台灣「偶像劇教母」柴智屏來做監製,從影片風格到創作團隊、財務預算,都由柴來把關,為郭敬明保駕護航。郭敬明本來心中沒底氣,這下有了強人班底,胸有成竹,郭導1.0橫空出世。

  《小時代1》雲集了各大牌明星,投資金額5000萬,製作費用4000萬,郭敬明個人投資1000萬,錢肉眼可見地沒太多流向劇情,流向了服化道。有統計稱四部電影共準備了7000多套品牌服裝‌,且全部都是一線大牌。

  電影中,主人公顧里換了115套衣服,戴著140萬的鑽戒、穿著26萬的Fendi皮草‌。電影中的校服都是定製的Burberry,運動會上全員Nike,甚至打包行李時使用的都是LV手袋‌。

  電影中的場景也奢華至極。顧里住的是外灘江景房、用的是愛馬仕毛毯。甚至郭敬明還拿出了自家豪宅,包括他購買的汪精衛四姨太的舊宅‌,全部都用來做布景。

  

  ▲郭敬明的書房

  電影播出后,批評其拜金主義的人很多。四部曲豆瓣評分都在5分上下徘徊,但這並不妨礙《小時代》系列總票房加起來接近20億,觀眾用金錢成就了金錢。

  憑藉《小時代》,郭敬明完成了從圖文到視像的轉型,通過作家身份的輸出,既填補了「感性郭敬明」的精神黑洞,還擊和戰勝了「曾經的物質和外在不滿足導致的內心自卑」,又在商業運作上,以電影導演的新身份完成了「理性郭敬明」的財富狂歡,成就了個人的大時代。

  這在他曾經接受的一檔名為《財富人生》的節目里,已表達得很清晰。節目的當期主題叫做「會做生意的文學青年」。

  郭敬明在節目中說:「我本身是一個理性又感性的人,寫小說對世界的觸覺、捕捉都是很敏銳的,能釋放你內心的情緒。同時我又是學理科的,我也希望有很多成就感,在經營公司方面,有許多的商業規則,它不再像作家那樣那麼感性,你要怎麼在規定好的框架內,玩得精彩,去搶佔你足夠多的份額,去把對手打得漂亮,這又是另一種血淋淋的快感,這兩種快感是不一樣的,我個人比較貪心,就犧牲多一點個人時間。」

  在功成名就之後,上海知名主持人曹可凡用精巧設計的問題恭維他。「你這麼濃縮精緻型的身體里,怎麼迸發出這麼大的能量?」

  

  ▲曹可凡採訪郭敬明

  他答:「我思維比較靈活,轉得比較快,不太給自己設置一些條條框框的限制,任何一個東西對我來說都有好奇心。這種好奇心也會驅使我,很快想要了解他。」

  不過,郭敬明的三板斧——拜金、炒作、郭氏美學,並不能一直顯靈。

  2015年的《爵跡》,投資超過2億元,票房不到4億,分完賬據說賠慘了。2016年《幻城》改編的電視劇,3.6億投資,原著小說豆瓣評分7.3,電視劇3.5分,收視率口碑雙雙撲街。

  郭敬明怒喊:「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們才不會繼續罵?」表面上是迎擊輿評,實際上被認為是心虛,自己的「才智變現」迎來失靈的轉折點。

  曾經向初高中生們兜售的浮華敘事,突然到了有一天不管用的時刻。有人說,是因為青年們的成長,快於郭敬明的迭代。

  03都市第一批犧牲者

  2000年,中國城市化率36%。2024年,中國城市化率突破65%。有多少年輕人進城,郭敬明的城市浮華敘事,就會露出更多破綻。

  2024年11月1日,備受矚目的古裝劇《大夢歸離》在豆瓣平台正式開分,4.9分的成績與《小時代》系列比毫無長進。

  很多觀眾評價,看這部郭敬明的劇,全程感覺「很尷尬」。從演員的妝造、人設到劇情安排,都呈現出了一種假大空的塑料感。

  比如妝造上, 「臉上三斤粉,說話慢吞吞,濾鏡開最大」成了郭導的最新美學,后劇集又被投訴「倭風」緊急整改。

  理智的觀眾認為,郭導能把演員的臉拍美,也捨得砸花里胡哨的美術置景,但仍然是不在意劇情,只在意造型。

  回顧過去幾年,郭敬明已經撲街多部。

  2020年尾,郭敬明重磅推齣電影《晴雅集》,想向所有嘲諷過他的人證明自己導演功力的長進,結果與同期推出的《爵跡2冷血狂宴》一起橫掃了金掃帚獎最令人失望導演。觀眾不買賬,「郭導2.0時代」吃了閉門羹。

  2023年好不容易靠《雲之羽》賺回了點路人緣,但眼尖的觀眾發現,郭敬明把旗下演員丞磊、艾米、孫晨竣,以及他最器重的田嘉瑞,都安置在更精彩的副線里,讓人不明所以。

  郭敬明可能對自己有點自信過頭,他天真地以為只要在已被市場驗證的圈框中,輸出換湯不換藥的俗套故事,就能永遠被粉絲追捧。

  殊不知當下,經歷了時代的風吹刀割——從星巴克喝回冰雪冰城、從金錢豹吃回19.9小火鍋、從寫字樓工位坐上滴滴主駕駛、從委身愛情到不再把愛情當做人生主線的普通人,心智變得早已「成熟不堪」。這讓仍然在眾人面前表演華麗與塑料感的郭導顯得可笑。

  

  

  ▲中國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年輕一代在文藝作品中尋找身份認同和情感寄託

  今年已經33歲的姚亮,是曾經一位追逐過小四的「郭敬明男孩」。

  2006年,當時還只有15歲的姚亮,在湖北一座縣城裡,翻看全班傳閱的《最小說》。略顯輕奢的主創生活手記里有寫到,A作者新買了一件名牌衣服,B作者買了一杯星巴克。他在當中看到了自己嚮往城市的平行人生。

  4年後,姚亮入選了由《最小說》主辦的第二屆「文學之新」寫作新人選拔賽,一檔作文版超女快男,評委包括劉震雲、周國平、曹文軒等。贏得比賽,可以獲得價值100萬元的新人量身打造計劃。

  來自全國的45位海選選手在北京長江文藝出版社集合,走廊兩側布滿攝像頭,擺出明星走紅毯般的陣仗。主辦方給他們換上白襯衫,做好造型妝發,鼓舞這群青少年像身處名利場一樣社交。

  姚亮清楚記得,在第二輪選拔中,30位選手要依次走過一條漫長漆黑的走廊,每次「覲見」要走5分鐘,宣布命運的導師就坐在走廊盡頭的沙發椅上。

  但很遺憾,姚亮最終沒有走上郭敬明的路。最後他只領到了一句「答應我,你一定要永遠寫下去」的淘汰版台詞。

  當晚,15位晉級選手換上主辦方提供的晚禮服,前往國貿一座高層大廈開慶功宴,香檳塔喝到醉醺醺。與這種燈紅酒綠的生活失之交臂的姚亮,一度感到深深的挫敗,在比賽前半段的捧殺鋪墊之下,他覺得自己是個二流的人。

  但現在十幾年過去,曾經的郭敬明男孩姚亮,已回歸成一名有著普通興趣愛好與夢想的素人。他稱自己早已走出了郭敬明心智,那句精心設計的淘汰語——「請你一定要寫下去」,「也只能傷害到10年前的我了。」

  當青年人與郭敬明在豪宅和老破小交叉的十字街口相遇,郭敬明仍然住在豪宅里,但青年人已經脫敏,註定彼此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那一刻,郭敬明已幾乎成為中國城市化浪潮下,一個自戀型書寫卻無人買單的犧牲者。

        更多大陸資訊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5 14:0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