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米飯太多鏡頭被罰款!歐洲美食節目引發爭議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佳節將至,家家戶戶佳肴飄香,比利時一檔深受觀眾喜愛的電視節目《Dagelijkse kost》(日常美食)卻因為一個誰都沒有想到的理由而意外破財!
這原因說出來都讓人覺得十分荒唐——節目主持人傑羅恩·默斯(Jeroen Meus)因在節目中"過度展示"某品牌大米,被弗拉芒媒體監管局(VRM)處以2萬歐元的高額罰款,網友們紛紛覺得不可思議。
事情要從2024年9月17日的一期節目說起,那天,默斯正在鏡頭前專註地示範如何製作一道以雞肉、菠蘿和米飯為主料的前菜。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美食節目主持人,他的每一個烹飪動作都行雲流水,充滿專業性又不失親民的風範。
鏡頭下,蒸騰的熱氣中飄散著米飯的清香,默斯正繪聲繪色地向觀眾們講解著這道菜品的製作要領和必備的食材。
沒想到這期節目播出后,卻因為對大米的展示方式和時長,引來了監管部門的嚴厲處罰。
VRM在處罰決定中措辭嚴厲地指出:"節目對該品牌大米的關注度遠超過展示菜品製作方法所需的合理時長,這種展示方式明顯超出了產品植入的合理限度。"
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根據小編的查證,這期」糖醋雞塊菠蘿飯「視頻中確實一閃而過了香米的包裝袋,但是只給了半秒鐘的鏡頭,從曝光時常來說並不比同期出現的亨氏番茄醬、菠蘿罐頭等時間更久。
隨後,默斯在不展示品牌的情況下,給了淘米、煮米等畫面稍微久一點的時間,告訴大家把米飯煮好吃的關鍵點,全部也就是20秒鐘的樣子。
看到這,是有點很奇怪,節目做的就是米飯,出現和米有關的鏡頭,這有啥問題·····
據悉,VRM通過抽樣調查的方式對弗拉芒地區的廣播電視節目進行監管,一旦發現違規行為,就會啟動調查程序。在確定處罰金額時,監管機構會綜合考慮多個因素,包括節目的播出時段、觀眾規模,以及是否存在多次違規等情況。
這已經不是《日常美食》第一次因為"過度展示"而被處罰了,隨便搜搜這檔節目的"處罰史",我們會發現一系列類似的"前科"。
比如早在2015年2月28日,在節目播出第一千集的特別節目中,默斯正在示範如何製作比利時的傳統名菜"燉牛肉配薯條"。當時,他用了整整一分半鐘的時間,通過口頭介紹和手勢動作詳細展示某修道院啤酒品牌,結果被罰款1萬歐元。
那期節目中,默斯拿著啤酒瓶,眉飛色舞地向觀眾介紹這款啤酒如何能讓燉牛肉的味道更加濃郁。此後,節目還因為過度展示某乳製品品牌而收到警告。每一次違規,罰款金額都在穩步上升:從最初的1萬歐元,到2020年的1.5萬歐元,再到如今的2萬歐元。
VRM的一位發言人解釋說:"在每次啟動調查程序時,我們都會給予電視台申辯的機會。同時,我們也會收集相關數據,如收視率和廣告費率等信息。在確定最終處罰時,我們會特別關注是否存在重複違規的情況。"
不僅比利時的網友們不理解,中國吃貨們也不禁要發出靈魂拷問:這要是在我們的美食節目里,還怎麼拍?想象一下,如果李子柒展示東北大米的畫面超過一分鐘就要被罰款,那王剛師傅的"廚師長分享"豈不是要傾家蕩產?
要知道,展示食材的質地、品相,甚至細緻到米粒的顆顆晶瑩,那都是美食節目的精髓所在啊!更別提那些長達三分鐘光看大閘蟹的鏡頭,或者對著一塊五花肉反覆拍攝的特寫了。
這樣苛刻的處罰,對美食節目創作的自由不是一種束縛嗎?
VRT(比利時荷語廣播電視台)對此表示深深的遺憾。發言人亞斯明·范德博格特說:"我們非常重視遵守廣播電視法規。「
還有人戲稱這是對"米飯的羞辱",對」對亞洲食品「有偏見,認為監管部門太過於吹毛求疵,人家義大利面可以連續拍十分鐘,咱們大米就不行?就因為你們吃麵包,米飯不是主流食物,所以區別對待嗎?
面對異議,高層監管依然覺得自己有法可依——歐洲對電視節目中商業推廣行為的嚴格把控。節目中雖然允許進行產品植入,但必須遵守一系列嚴格的規則:首先必須在節目開始和結束時顯示PP(產品植入)標誌,其次不得對產品進行特別推薦或者過度展示。即便是像《日常美食》這樣的烹飪節目,也必須在展示烹飪用具和食材時拿捏好分寸。
VRM在一份指導報告鐘錶示:"節目中確實會連續出現可識別的產品和器具,這些都是節目製作必需的。這些品牌產品在節目中的出現,是一種明顯的產品植入形式。但只要這種展示是功能性的,以自然的方式進行,而且只在實際使用時出現在畫面中,或在不使用時放置在不顯眼的位置,我們都是允許的。"
從這些解釋中,其實很難找到一個清晰的鐵律和規範,什麼是非功能性,怎樣才算不顯眼,這其中的界限非常模糊,千人千面、眾口難調,哪個步驟可以省略?什麼部分不太重要?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讀。
美食本身就是一種超越語言和文化的藝術,食材的多元並不比一百多種性別更可怕,何故避之不及,如遇洪水猛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