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學生赴英被拒簽:涉劍橋交流項目證書確認為假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紅星新聞此前報道,網傳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學生參與院方一項赴英論壇項目,疑似因申請材料的相關問題,導致申請簽證被拒。12月17日,浙江大學經濟學院發布情況通報稱,警方已受理學院和學生報案,立案開展調查。學校已成立專項小組,配合併全面調查相關事實,視調查結論及時處理相關責任問題。
據讀特新聞,有網友發帖稱,涉事交流項目中,浙江大學負責該項目的教師並未直接與劍橋大學建立聯繫,而是通過中介機構處理簽證事宜,並涉嫌使用偽造的劍橋大學邀請函。事件曝光后,參與此項目的同學們遭到了英國簽證中心十年拒簽處理,其中包括一些已經向英國的高等教育機構提交了深造申請的同學。
拒簽事件發生后,浙江大學多名學生在社交網路反映,除了引發關注的論壇,此前有其他交流項目涉嫌造假。
紅星新聞注意到,2019年起,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每年均會組織據稱是與劍橋大學合作的短期項目,包括論壇、假期課程等。多位參與過此類合作項目的學生稱,他們收到過所謂的劍橋大學證書,但來自英國羅素大學集團的署名疑似造假。
▲證書完整樣式 圖據銀柿財經
記者從羅素大學集團處獲悉,該集團從未頒發過相關證書。目前,記者了解到涉嫌造假的證書最早涉及的年份為2021年。
學生質疑涉劍橋大學交流項目證書造假,
相關機構稱署名頒發者並不存在
浙江大學學生小王(化姓)告訴記者,自己參與的項目中文全名為「英國劍橋大學金融科技與科學技術2022暑期課程項目」。根據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官方網站介紹,項目時間為2022年7月29日至8月9日,標註劍橋大學頒發證書。根據介紹文件,項目亮點包括:由劍橋大學提供特別定製的交流項目、完成後頒發證書等,並提及其為遠程學習、在線課程。
▲證書頒發者署名
小王回憶,參加項目后,自己先進入了一個微信群,而後通過zoom鏈接參加網課學習。在完成項目后,小王確實收到了一份抬頭為劍橋大學校名及校徽的證書,用以證明其參與了這項假期培訓項目。
最近,小王發現,這份證書很可能是偽造的。證書的頒發者為Jonathan Alexander,職位為英國羅素大學集團(The Russell Group)「國際教育中心副主任」(Deputy Director of th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entre)。然而,手寫署名中「Alexander」未顯示完全,且與某簽名生成網站結果幾乎完全一致。
▲證書署名與簽名生成網站署名對比圖 圖據新民周刊
據銀柿財經,一位參與了2023年在線交流項目的同學,也收到了同款證書。紅星記者查詢到,一位參與了「英國劍橋大學金融科技與科學技術2021暑期課程項目」的學生,也曾公開過自己的同款證書。幾份證書抬頭、署名完全一致,僅更改了學生姓名及項目名稱、時間。
根據頒發者信息,紅星記者諮詢了英國羅素大學集團。集團官方網站簡介顯示,集團代表了英國24所研究密集型大學,包括劍橋大學,理事會成員中包括劍橋大學副校長。
北京時間12月20日凌晨,羅素大學集團答覆紅星新聞記者:羅素大學集團從未有過國際教育中心,也從未僱用過名為Jonathan Alexander的人士。羅素大學集團是一個政策和倡導組織,從不提供任何課程或教育計劃。「根據上述幾點,我們不提供任何教育課程,也從未頒發過任何證書。」
根據羅素大學集團的建議,紅星新聞記者目前正嘗試與劍橋大學進行溝通。
學院自2019年起發布劍橋合作短期項目,
多與「第四課堂」學分關聯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涉嫌造假的證書均為假期課程項目。從2019年4月開始,每個寒暑假,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均發布了劍橋大學短期項目通知,發布者大多數為教職工王清風。2020年暑期培訓項目起,每個短期項目中都提及,該項目涉及「第四課堂」或「國際化模塊」學分。
小王告訴記者,自己是從年級群中了解到了相關項目,「參加這個項目,是為了完成一定的學分。這些學分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比如上更多的課程來完成。但是相對來說,這個對外交流項目會更輕鬆。」
記者在浙江大學官方網站查詢發現,2017年發布的《浙江大學本科生第二、三、四課堂學分管理辦法(試行)》顯示,「第四課堂」是指學生境外學習實踐活動,包括聯合培養、交換生項目、實習實踐、創新創業交流、學術交流、文化交流等。可認定「第四課堂」活動學分的校級、院(系)級海外交流項目包括:聯合培養、暑期學校、訪問考察等項目。
2024年發布的《浙江大學本科生第二、三、四課堂學分管理辦法》則顯示,學生可通過「赴國(境)外高校等參加並完成與我校共建的2+2、3+X等聯合培養項目」「赴國(境)外高校等參加交流項目並獲得有效課程學分」「赴國(境)外高校等參加4周及以上的各類交流項目並提供修讀證明等相關材料」等方式獲得「第四課堂」學分。
此外,2022年發布的《浙江大學本科生線上境外交流與合作項目管理辦法(試行)》顯示,線上課程項目是指境外高水平大學或學科、科研機構或國際組織開設的線上課程。學生修讀完線上課程,可認定「第四課堂」(+2)學分,憑合作方教務部門或課程負責部門等出具的成績單或課程修讀證明等可申請國際化模塊(+3)學分。本辦法自2019級起施行,由本科生院負責解釋。
涉及項目發布者均為同一教職工,
亦曾發布拒簽事件涉及項目
根據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官方網站,本次劍橋大學證書涉嫌造假所涉及項目通知發布者均為同一教職工王清風。除了短期課程項目以外,王清風還發布了據稱與劍橋大學合作的論壇活動,包括本次拒簽事件涉及的「第五屆浙江大學-劍橋大學研究生聯合論壇:數字經濟與全球創新」。
就本次拒簽事件,據《新民周刊》,一份網傳聊天記錄顯示,在一個共有26人、名為「第五屆博士生聯合論壇 浙大-劍橋」的群聊中,一名學生@一位微信名「清風明月」的老師稱,「我已經達到了畢業標準,如果因為老師的原因導致10年的(英國)簽證被拒簽,我將追究你的責任」。網傳多個浙大經濟學院涉英短期交流項目中,「清風明月」負責組建微信群,此後將名為「Bill」的人士拉進群,而「Bill」會直接或間接組織學生匯款。《新民周刊》的報道中稱,一位浙江大學畢業生表示,王清風即「清風明月」。
浙大經濟學院新聞中心曾發布《浙江大學經濟學院與俄羅斯國家研究型高等經濟大學國際經濟金融學院開展會談》,文內提到學院一位外事科秘書,姓名為「王清風」。此外,記者查詢,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曾發布2020年度校院先進工作者人選的公示,其中包括派遣人員王清風。
12月20日,紅星新聞記者撥打浙江大學經濟學院組織人事科電話,試圖諮詢王清風的職務內容等,均無人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