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經濟與科技 特朗普重返白宮引發美中新挑戰

京港台:2024-12-11 22:56| 來源:自由亞洲 | 我來說幾句

關稅、經濟與科技 特朗普重返白宮引發美中新挑戰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過去四年,美中兩國在經濟、軍事與科技等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隨著特朗普即將重返白宮,雙方關係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多位中國問題專家本周二討論了美中關係中的關鍵挑戰,特別是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內可能帶來的政策變化及其對中國經濟與科技競爭的全球影響。

  特朗普第二任期,美中關係面臨更嚴厲挑戰

  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多次重申,將在第二屆任期內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徵收最高可達60%的關稅。

  美國前貿易副代表溫迪·科特勒(Wendy Cutler)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本周二(12月10日)舉行的第三屆「大數據中國」年會上指出,如果沒有其他地區危機,關稅問題可能成為特朗普第二任期美中關係的首要挑戰。

  她說:「隨著這些額外關稅的增加,與中國就貿易問題達成任何協議的可能性將變得極其困難。此外,美國的利益相關方會支持關稅的實施,但在取消關稅時,那些從關稅中獲益的公司和行業將成為主要障礙,並且會對中國是否最終會履行任何承諾持高度懷疑態度。」

  對於美中之間尚未達成一致的議題,如中國政府補貼國有企業、產能過剩和網路安全等問題,溫迪指出,這些問題難以解決,而中國目前正走向更多國家干預的方向。她認為,除非採用「管理貿易」的方式,例如要求中國購買特定產品並對其出口設定配額,否則難以與中國達成協議。然而,這種方式可能引發國際貿易夥伴的強烈反對,且不符合規則導向的貿易原則。

  美國白宮國安會原亞太事務資深主任韋德寧(Dennis Wilder)分析指出,美中關係的未來主要取決於習近平對特朗普及其政策的反應。他指出,中國目前面臨前所未有的局面,美國國家安全團隊的高層沒有人與中國建立過關係,而中國方面則急於與這些人接觸,但美方尚未準備好進行對話。

  韋德寧提到,美國政府內部存在兩派:一派是對中國持強硬立場的鷹派,另一派是像馬斯克(Elon Musk)這樣有大量對華商業利益的親商派。這種「對手團隊」(Team of Rivals)式的格局使中方難以判斷特朗普政府的權力平衡以及特朗普對中美關係的最終定位,這種不確定性讓局勢變得複雜。

  「(美中之間)可能會發生一場嚴重危機。特朗普可能過於強硬,鷹派可能推動局勢升級,最終導致一場重大危機。」他指出,南海和台灣是可能引發危機的關鍵區域。

  衝突風險是否可控?

  據香港《聯合早報》報道,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周日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採訪時透露,他與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近期進行了良好的溝通。

  華盛頓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目前習近平和特朗普都希望維持良好的個人關係,並釋放了一些信號,表明可能願意達成某種協議。但她強調,如果有可能達成協議,範圍可能僅限於貿易領域,而非更全面的「大戰略協議」。她指出,中美關係目前處於全面、多領域的全球性競爭中,涉及權力和影響力的爭奪,特別是在亞洲及全球範圍內。因此,不太可能在安全領域或其他方面達成「大戰略協議」。

  她說:「特朗普和習近平都不想在這個特定時刻開戰。……我認為特朗普不希望台灣海峽爆發戰爭。爆發危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最有可能的爆發點是南海和台灣海峽,但我認為風險並不是很高。我認為北京真正關注的是國內挑戰,希望避免危機。」

  葛來儀分析稱,危機的風險可能來自中國低估了美國的決心,或者美國的政策觸及了中國的紅線。

  中國的刺激計劃能否可持續復甦經濟?

  9月以來,中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涵蓋財政和貨幣政策的經濟刺激措施,旨在提振消費、穩定房地產市場,並希望以此緩解地方政府的債務危機。但近期中國官方發布的各項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仍持續疲軟。外界普遍認為,中國迄今為止的刺激計劃未能解決產能過剩和國內需求疲軟等最緊迫的問題。但在周二的峰會上,總部位於北京的戰略諮詢公司 Trivium China 的聯合創始人安德魯·波爾克(Andrew Polk)認為,中國顯然正在為特朗普第二屆政府潛在的政策變化做應急計劃,北京希望通過與特朗普的個人外交嘗試改善關係,但也在為最壞情況,如關稅做準備。

  他進一步指出,美國的潛在關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出口,但中國重點仍需放在短期內增加中央政府支出和推進財政改革。儘管外部環境不可控,這兩項政策仍能夠幫助中國應對外部衝擊。

  榮鼎諮詢公司(Rhodium Group)中國市場研究主管洛根·懷特(Logan Wright)認為,與七八年前相比,中國經濟更加依賴出口,這意味著它更容易受到出口限制的影響,但單個國家的出口限制影響有限。

  他說:「特朗普政府能讓北京最難應對的做法是推動全球需求的擴大和在替代供應鏈上的新投資,同時聯合盟友和夥伴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從而削弱中國在日益縮小的市場中爭奪份額的能力。」

  脫鉤去風險還有升級版?

  據本台報道,美國上周啟動第三輪出口管制措施,進一步打擊中國獲取和生產先進晶元的能力。此次出口管制不僅將140家中國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同時限制高帶寬內存晶元(HBM)及24種先進晶元製造設備及3種軟體工具的對華出口。美國擴大對華先進技術出口管制範圍,再度引發了圍繞脫鉤與去風險的討論。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人工智慧中心主任格雷戈里·艾倫(Gregory C. Allen)認為,拜登政府在對華出口管制方面的工作尚未結束,未來41天內可能會有新一輪的出口管制規則出台。他指出,新規則應針對類似台積電(TSMC)為華為代工AI晶元的情況進行調整,例如防止華為通過空殼公司規避原有的2022年10月7日出口管制措施。

  艾倫表示,拜登政府在美中科技競爭中的立場更加堅定,而非通過談判讓步來換取合作。「因此,我不認為這些爭端會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內變得平息,而我認為,這才剛剛開始。」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1 03: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