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 以色列錫安山掘出400年前中國瓷碗

京港台:2024-12-5 00:57| 來源:以色列時報 | 評論( 4 )  | 我來說幾句

絲綢之路: 以色列錫安山掘出400年前中國瓷碗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以色列錫安山掘出400年前中國瓷碗碎片,懂中文的大家可以判讀一下寫的是什麼。 (圖/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 Official Channel)

  以色列文物管理局(IAA)周二表示,最近在耶路撒冷錫安山進行的考古發掘工作,找到了一塊中國瓷碗的碎片,據信是400年前明朝時期的產物,上頭還有中文,被稱為「出現在以色列的最早中國銘文」。

  以色列時報(Times of Israel)報導,這是一個青花瓷碗的底部殘片,上面的字可能是「永遠…長春…」,之所以無法確定,是因為「遠」和「春」都不完整。考古學家認推測年份是1520 年至 1570 年,約莫是明朝嘉靖到隆慶年間。

  這是以色列文物管理局和德國新教考古研究所(GPIA) 聯合進行的多年挖掘項目的一次不錯的發現,是由以色列考古學家麥可錢尼( Michael Chernin)發現的,他諮詢了陶器專家安娜文森( Anna de Vincenz)博士和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中文研究員陳健喬(Jingchao Chen),以確定陶瓷碎片的出處並翻譯了文字。

  錫安山位於耶路撒冷舊城牆外,自古以來就一直是城市所在,因此考古地層非常多。在該計畫期間發現的大多數文物,可以追溯到拜占庭時期(大約是公元4-7 世紀),或是早期的第二聖殿時期,因此研究人員驚訝地在該遺址發現了這個銘文,它屬於后聖殿時期,此時的耶路撒冷是奧圖曼土耳其帝國管理。

  

  研究人員表示,奧圖曼帝國掌握了印度洋貿易線,而這條貿易線會通往東亞,自然也會與中國明朝展開貿易往來,瓷器是相當熱門的商品。

  16 世紀初,奧斯曼帝國不斷擴張,在著名的蘇萊曼大帝的領導下,耶路撒冷舊城的城牆於 1537 年至 1541 年間進行了重建。

  研究人員表示,根據中國的記錄,奧斯曼帝國在15 世紀至 17 世紀期間,曾向中國朝廷派遣了大約 20 個官方代表團。此外,在同一時期,貝魯特與的黎波里也有中國商人的接洽地,他們可能在耶路撒冷、開羅和阿勒頗都有貿易往還。

  明朝雖然在嘉靖帝在位時明顯中衰,但是海禁也出現鬆動,於是東南的海外貿易逐步興盛,景德鎮瓷器是外銷的主流產品;到了隆慶帝即位后,正式宣布解除海禁,調整海外貿易政策,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民間私人的海外貿易獲得了合法的地位,東南沿海各地的民間海外貿易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史稱 「隆慶開關」。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2 10:0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