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越來越多 丹頂鶴闖入村民家中「討魚吃」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11月25日,有網友發布視頻稱,在黑龍江齊齊哈爾,一隻丹頂鶴走進居民家中「討魚吃」。26日,黑龍江省扎龍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回應稱,尚不確定該丹頂鶴是否為野生丹頂鶴,如果居民碰到野生丹頂鶴,建議不要靠近和投喂。(據11月26日極目新聞報道)
相關視頻截圖視頻顯示,一隻丹頂鶴闖入村民家中,該村民正在家中準備「做魚」。被村民阻攔后,丹頂鶴退出房子。該視頻在網路上引發關注和討論。
在2020版的《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中,丹頂鶴被列入為瀕危等級。2021年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丹頂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也就是說,其保護級別和大熊貓一樣。
丹頂鶴是民間所稱的「仙鶴」,普通人都知道不應該傷害它們。但是,一隻丹頂鶴到家門口了,「討魚吃」到底給不給,卻引起了網友的激烈討論。有網友說,來的都是客,何況是「祥鳥」,應該盡地主之誼「招待」一下。還有網友就稱,不能喂,村民做得對。
無疑,官方的說法更有權威性,就是兩項原則:不要靠近,不要投喂。一般來說,這也是人與野生動物相處的兩個基本規範。保持距離,以免雙方受傷害,避免傳染病菌;不投餵食物,其實也在變相保護它們。
專家表示,自然界生態系統是一個複雜的食物鏈,動物生老病死、優勝劣汰是自然規律。人類食物並不適合野生動物的腸胃系統,投餵食物的行為會降低野生動物的捕食能力。另外,當野生動物對投餵食物產生依賴性后,會降低對人類的警惕,容易被不法分子捕獵。簡而言之,就是弊大於利。
當然,在一些緊急情況或極端天氣下,有關部門為了保障它們的生存,臨時、科學地投喂一些食物渡過難關,那就另當別論了。或者,有關部門對一些瀕危物種採取臨時性的救助措施,也是必要之舉。
目前,野生動物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僅在鄉村,越來越多的城市小區也出現了野生動物,如松鼠、狗獾、黃鼬等。一方面,說明了這些年來我國環境保護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另一方面,和它們和諧相處,就成為一門課題。這裡要防止兩種極端行為。一是,一些居民採取抵制的態度,怕其傷人,採取措施進行捕殺;二是,還有人採取了對待寵物的方式進行投喂,認為是為了它們好。
其實,這兩種心態都是不必要的。一般來說,野生動物一般不會主動傷害人,甚至遇到人群時會主動躲避。但要提醒,一些野生動物在育兒期有護崽的行為,被攻擊后也會有主動傷人的可能。
總之,對上門「討魚」的丹頂鶴,在無法確認其是野生的還是保護區飼養的情況下,不「滿足」要求是一種正確的做法。這並不是小氣,更不是冷血與冷漠,而是人與野生動物之間的相處之道。
每個人都應該敬畏自然,敬畏野生動物,對它們採取不害怕、不接觸、不投喂、不傷害的原則。如果確實遇到危險,可以採取緊急措施自救,及時報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