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教授團隊最新發聲!事關長新冠...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新冠目前雖已呈常態化流行,但全球罹患長新冠的患者數量仍持續增加。
一些患者在新冠急性期之後會經歷持續數月的呼吸困難、疲勞和腦霧等癥狀,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其為新冠感染后綜合征,即長新冠。長新冠癥狀可累及多個器官或系統。
近日,針對長新冠的公共衛生議題,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上海感染與免疫科技創新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張文宏教授團隊揭示了長新冠背後的免疫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雜誌上。
最新發表的研究通過大規模的蛋白轉錄組及代謝組學的聯合分析,揭示了長新冠癥狀的發生和持續背後的免疫機制,並找到了診斷生物標誌物和潛在治療靶點,為長新冠的臨床診治新思路提供基礎。
團隊在此前發現長新冠患者存在天然免疫通路活化的基礎上進一步證實:所有長新冠患者無論亞組類別均表現出MAPK激活水平升高,而MAPK激活較強的患者癥狀持續時間更長,最長可達12個月。
研究還揭示,長新冠不同臨床亞型表現為多組學特異性標誌:例如多系統癥狀亞組表現為甘油磷脂和醚類脂質代謝增強,神經亞組表現為糖蛋白合成代謝增加,心腦亞組表現為丙酮酸代謝增加和巨噬細胞極化受抑,肌肉骨骼+系統性亞組表現為甘油磷脂代謝增高,心肺亞組則表現為NF-κB信號通路受抑。
「從全球來看,長新冠癥狀在人群中表現出顯著的臨床和免疫異質性。本研究提供的信息再次提示長新冠的診療需要個體化的探索,臨床需要通過分子生物學等手段,找到亟需干預的患者,而不是針對所有自訴臨床癥狀的患者進行干預。」張文宏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張文宏團隊自2022年啟動了一項完整的長新冠多中心前瞻性隊列研究,通過對21826名首次感染新冠的患者的流行病學及臨床特徵分析,發現近9%的患者在感染后6個月報告了長新冠癥狀,且其中20%至30%患者的癥狀可在一年的時候持續存在。
儘管病毒感染癥狀通常只持續2-3周,但長新冠仍困擾著一些患者,影響著他們的生活質量,帶來較大公共衛生與社會經濟負擔。
另據來自美國麻省總院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長期新冠患者可能比之前所知的要普遍得多。該研究預估,幾乎四分之一的美國人可能患有長新冠,這比此前美國國家疾控中心的官方數據高出了三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