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利康中國總裁被拘:進口葯騙保及畸形醫藥體制

京港台:2024-11-14 06:13| 來源:自由亞洲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阿斯利康中國總裁被拘:進口葯騙保及畸形醫藥體制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從十月底開始,知名在華跨國葯企阿斯利康中國總裁王磊被調查的消息就廣為流傳,外界多猜測他被調查與三年前阿斯利康員工牽涉騙保有關。但有專家認為,這一事件所揭示的不僅是外企在中國違法經營,還有中國畸形的醫藥體制下人們用藥難的問題。

  王磊接受調查的消息傳出后,很快在上周三(11月6日),阿斯利康就向外界確認,王磊已被拘留。

  雖然目前外界對王磊被拘的說法還不太一致,但包括澎湃網、界面等在內的多數大陸媒體,都把這一事件與三年前阿斯利康員工牽涉騙保的事情掛鉤。這似乎激發了民眾對十多年前跨國葯企葛蘭素史克在華行賄被抓的記憶。但這次人們質疑的不僅是這些跨國葯企在華經營的合法性、合規性,同時也針對著類似違法行為生成的制度環境。

  激進的王磊 激進的阿斯利康

  綜合大陸媒體的報道,早在2021年7月,深圳市醫療保障局就根據舉報,揭露了阿斯利康部分工作人員為了提高肺癌靶向葯「泰瑞沙」的銷售業績,與基因檢測公司勾結、偽造基因檢測陽性報告,騙取涵蓋泰瑞沙的醫保基金的行為。2022年1月,國家醫保局更是督促深圳市成立了聯合專案組,對這起案件進行深入調查。三年來,因這起騙保事件被調查的人員也逐漸擴大。這次除了王磊被調查外,阿斯利康稱,其中國子公司還有兩名前高管和兩名現任高管也正在接受調查。

  對於阿斯利康以及王磊捲入騙保案,一位曾任職於跨國葯企的醫學博士在接受本台記者採訪時說,這跟王磊激進的作風有關,在他的領導下,阿斯利康在中國尋求收入的快速增長。因為安全原因,這位醫學博士以匿名接受採訪。

  據有中國官方背景的「上觀新聞」報道,正是因為王磊的激進作風,阿斯利康中國也被業內貼上「最激進的企業」標籤。報道指出,有因為騙保案坐牢的阿斯利康員工的家屬在社媒上發文說,在相關判決書中,其律師的辯護意見點明,王磊對基因檢測陽性率畸高知情,並且鼓勵一線藥物代理提高陽性率,並指出騙保所獲得的基金最終流入了阿斯利康。

  前述那位醫學博士也從他在阿斯利康的朋友處得知,王磊對於騙保的事情是知情的。

  但王磊被帶走調查后,阿斯利康對外聲稱,這次調查與騙保調查無關。還有傳聞說,王磊被帶走,可能牽涉到阿斯利康前高管涉嫌名為「英飛凡」的藥物走私。但對此外界看法不一,中國執業律師袁鍾銳在其微信公號「葉脈中的世界」上就此發表文章指出,他並不認為對於阿斯利康這樣的跨國巨頭而言,公司高管存在集體性的走私行為,而個人少量攜帶並用作商業用途又沒有實際意義。

  

  阿斯利康中國總裁王磊(百度百科截圖)

  真正的焦點

  長期跟蹤中國醫療腐敗問題的香港民意研究所(PORI)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對本台記者分析說,阿斯利康捲入騙保案,與中國醫藥體制固有的弊端有關,「中國現在的政策是很多醫療單位需要自己創造部分收入,甚至大部分收入,各級政府的資助有時都不到位。結果是濫用醫療程序、濫開藥物的情況十分嚴重。」他強調,在這種環境下,阿斯利康也會參與其中,「因為可以通過賣葯增加大量收入,使用什麼藥物也可以成為醫院與藥廠分成的條件。開藥的醫生甚至會收取回扣。藥廠因此有極大的誘因為醫療單位及醫務人員提供各種好處和賄賂。......阿斯利康作為中國最大的外資藥物生產商,在藥物的生產、推廣及流通過程中,難免會參與中國制度必然會造成的這種利益輸送遊戲。」

  一位中國葯企的資深高管則對記者指出,整個阿斯利康事件中更值得民眾關注的是為什麼一些病人願意和阿斯利康配合,通過騙保的方式取得進口葯。這位高管出於安全考慮,以匿名接受採訪。他說,對於普通人來說,除了騙保可以節省醫療開支外,他們大多數更相信進口葯的療效,「大家心裡都很清楚,吃藥首先吃進口的原研葯,第二吃進口的仿製葯,第三吃國產的合資葯,第四吃國產葯,第五吃中藥。這就導致進口葯有大量的市場,不管他是否能支付相應的價錢。」

  這位高管說,問題的癥結在於,正規渠道能從醫院或藥房獲得的進口葯非常稀有,「政策不允許普通老百姓去開進口葯。」

  據上觀新聞報道,從2018年以來,國家藥品集采包括了越來越多的創新葯,這其中就包括不少進口葯。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進口葯難買」、「醫院越來越難開到進口原研葯」已經在中國民眾中形成普遍的印象。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國家醫保局綜合評審專家陳昊對這個問題的解釋是,公立醫院以醫保收入作為主體,對於藥品成分相同的藥物,醫保只會支付基準的中選價,原研葯價格通常遠遠高於基準價,那麼超出的部分由誰來負擔?如果患者不願意,就沒有人負擔。這一背景下,醫院自然傾向於選擇醫保可負擔的集采中選藥物。

  前述那位高管分析說,現在的醫保政策沒有明確規定必須要用國產葯,但實際的做法仍然是偏向於國產葯的,「他們會讓紀委的人下去查,找那些醫生談話,你為什麼要開進口葯,不開國產葯?這就導致很多人想用進口藥用不上。」他說,監管方這麼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給國產葯更大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減少醫保支付的負擔。這種做法或許也有其理由,但也造成藥品供應市場畸形,這是形成跨國葯企不惜違法來提高其藥品銷售的制度背景。

  進口葯都在關係里?

  阿斯利康員工騙保事件中的「泰瑞沙」在中國大陸被稱為抗肺癌的神葯。據公開資料顯示,從2018年10月開始,T790M檢測呈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可以走醫保報銷購買泰瑞沙的費用。當時,泰瑞沙的價格剛剛從5萬降到1.53萬元/30片,如果有醫保報銷,患者只需自付5000多元。但實際上自2019年開始,泰瑞沙也被用於陰性患者治療;到2021年3月醫保目錄更新,陰性患者也開始走醫保。而阿斯利康員工牽涉騙保,正是在2018年10日至2021年3月期間非陽性患者使用泰瑞沙的事例。

  前述那位葯企高管透露,市場上雖然買不到進口葯,但藥房裡是有這些葯的,「醫院長期都備有一些進口葯,這些進口葯都是給有關係的人準備好的。」

  一位曾從事醫藥配送的人員也同意這種說法,他匿名告訴記者,「這個關係有硬關係和軟關係。那種大醫院好醫院的高幹病房,那當然是有的。另外就是這些醫生啊,或者是跟這個產業鏈條的人更近的那些人。」

  他補充說,還有一種情況是,藥物集采大幅度壓低了藥品和醫療器械的採購價格。一些好的進口藥品和醫療器械,其實是虧本在賣,這是為了保證在醫院裡面還有他們的銷售渠道。對於這種虧本賣的藥品,這些公司一般就給一部分,這就形成了極少量的進口葯和大量的國產葯。對於這些極少的進口葯,醫生或科室主任才有配方權,他們會按政策優先照顧老幹部,同時也會拿來照顧自己人。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7 10:2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