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友一句話,36歲女子差點沒命!醫生痛心疾呼

京港台:2024-10-15 13:18| 來源:潮新聞 | 我來說幾句

男友一句話,36歲女子差點沒命!醫生痛心疾呼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36歲的何女士(化名)剛剛經歷了一場生死劫,想變美的她去一家醫美機構做抽脂,沒想到一天之後,就因為失血性休克被送往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浙大一院)搶救;26歲的周周也是抽脂后出現肺栓塞,在浙大一院急救后逃出生天。

  從業多年的浙大一院整形外科主任徐靖宏主任醫師經常遇到這樣的患者:本想求美,最後卻受到傷害。作為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常委、省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浙江省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徐靖宏每年都會參與醫療美容相關的醫療事故鑒定。

  另一方面,有專註於醫療健康維權的律師也表示,因在醫美中受到損害來諮詢的人幾乎每周都有,但真正能維權成功的卻不多,「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期間困難重重。」

  「醫美是『醫』在前,它的首要屬性是醫療。但很多人恰恰忽略了這一點,從而忽略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徐靖宏表示。

  全身多處抽脂后

  她差點失血到休克

  何女士身高1.59米,體重118斤,在很多人看來,她並不胖,但何女士一直對自己的身材不滿意,想盡一切辦法去減肥:節食、健身……效果都不明顯。最後,經小姐妹推薦,何女士決定到杭州一家綜合體附近的一個醫美機構進行抽脂。

  面診之後,醫美機構的醫生給何女士的方案是:肩胛骨、腹部、腰部、雙側上臂、大腿內外側同時抽脂。

  何女士覺得這樣能一步到位也挺好的,把該減的地方都減下去。

  沒想到,卻出事了。

  何女士事後回憶,自己是做的全麻手術,麻醉之後不知道手術中的任何情形。「手術后,醫生告訴我手術中有出血,但問題也不大。」

  當天,何女士在醫美機構休息了一個小時后,因為沒有特別明顯的不適感,就自行離開了。

  第二天,何女士出現頭暈、低熱等情況,隨著時間推移,甚至站也站不穩、看東西都天旋地轉。她回到該美容機構再次檢查后發現,血常規出現異常,對方告訴她這是正常現象,稍微有點貧血。

  當天深夜,何女士開始出現全身浮腫,小姐妹覺得不對勁,緊急把她從家送到浙大一院慶春院區急診科搶救。到醫院時,何女士的血紅蛋白下降到3.9g/L,正常女性的標準是11 g/L,這意味著她出現了嚴重失血,已經危及生命。

  急診科主任陸遠強主任醫師帶領團隊接診了何女士並連夜組織搶救。

  「她抽脂的地方比較多,所以出血的位置也比較多。」浙大一院急診科主治醫師童婭玲記得,當時為何女士進行了輸血、補充人血白蛋白等對症措施,「後來轉到病房,前後治療一周左右,漸漸恢復。」

  根據何女士所說,她當時抽脂2000毫升。在徐靖宏看來,何女士是多部位同時抽脂,不可能只有2000毫升,「全身抽脂的情況下,2000毫升的脂肪量基本是沒有效果的。」

  徐靖宏解釋,抽脂手術傷口長度及抽脂管直徑雖然只有3-5mm,但皮下的創傷面積非常大,可以理解為類似燒傷對人體的影響,抽脂範圍相當於燒傷範圍,面積越大,對人體影響越大。「抽脂過程中都會伴隨一定的出血。」

  何女士的情況應該是抽脂量過大造成的失血過多。

  抽脂造成肺栓塞

  大容量吸脂是高危項目

  和何女士一樣經歷兇險的還有27歲的周周(化名),相貌姣好的她身高162cm,體重66公斤,總覺得自己太胖,周周嘗試了各種減肥方法,都以失敗告終后,最後萌生抽脂的想法。

  在一家整形美容機構做完雙腿抽脂2200毫升的手術后,周周蘇醒后就開始出現嚴重的胸悶氣促,血氧飽和度低於90%(正常人在95%以上),隨後就陷入意識模糊,血壓也低於正常水平。

  被緊急送來浙大一院急診科搶救后,陸遠強呼叫ICU、呼吸內科進行急會診,專家團隊診斷周周為「肺栓塞」。若不及時治療,會導致嚴重的呼吸衰竭,嚴重者可能猝死。

  「抽脂的原理是通過皮膚小切口,在負壓吸力作用下,用吸脂針去除部分皮下脂肪層,這個技術本身已經很成熟了,但如果操作不熟練或是暴力操作,就可能會出現併發症。輕則皮膚不整、麻木、形態不佳;重則發生栓塞、感染、壞死性筋膜炎、膿腫等。」徐靖宏表示。

  作為浙江省醫療事故鑒定專家,徐靖宏接觸過多例抽脂事故。麻醉不當、小脂大抽、操作失誤……這是抽脂事故中常見的原因。

  「抽脂最好不要一次性抽取量過大,少量多次最好。」 徐靖宏說,如果是局麻下抽脂,一次不要超過4個部位,抽取量不要高於2000毫升;如果一次多個部位抽脂,抽脂量高於2000毫升的,就需要在全麻下進行。

  

  浙大一院整形外科門診手術室

  徐靖宏特別提醒,抽脂量超過2000毫升的手術需要在三級醫療機構進行,診所資質的醫美機構只能完成局麻下的抽脂手術。

  浙江省整形美容質量控制中心在《浙江省整形美容醫療控制規範(一)防範重大醫療 風險的建議和指南》中提及,大容量吸脂術(大於1000毫升),醫療機構應將其列為高危項目,需要高年資主治醫師(取得主治醫師資格滿3年以上及取得美容主診醫師資格證)的人員才能操作,場所資質須是門診部及醫院。如果是全身麻醉,建議使用氣管內插管,禁止俯卧位靜脈麻醉實施手術。

  「抽脂手術實施中需要翻身,對患者來說,這個動作其實是麻醉喚醒,如果是俯卧位,容易造成氣道不通暢,非常危險。」徐靖宏說。

  別把抽脂當減肥

  別希望整形改變困境

  雖然多數女性都像何女士和周周一樣因為想減肥去抽脂,但徐靖宏會在門診中勸服這些求美者,「抽脂是塑形,不是一種減肥手段。」

  徐靖宏經常對來面診的求美者解釋,抽脂是一種手術,不能隨心所欲,不是想抽哪裡就抽哪裡,也不是想抽多少就抽多少。實施吸脂手術時應保留皮下脂肪的厚度約為0.5-1cm,不能過薄。另外,單次抽脂量越大、部位越多,手術時間越長,術后併發症發生風險越高,術后恢復越慢。所以,比較建議多處肥胖者分次、分部位進行脂肪抽吸手術。

  除此之外,抽脂手術有很多注意事項容易被忽視:同一部位在6-12個月內不要反覆抽脂;腹部抽脂後會出現纖維化包裹,也就是硬塊和結節,最低3年內不適合懷孕。

  面診時詳細評估、溝通手術方案、告知手術風險、完成必要的術前檢查……這是徐靖宏在每次抽脂手術前完成的必要流程。而在接診的過程中,他經常遇到一些求美者被容貌焦慮挾裹,還有很多人因為婚戀、求職、人際交往受挫等,寄託於抽脂、瘦身來改變困境。

  何女士一定要減肥、抽脂的執念就是因為感情不太順利,「他(男朋友)對我的外貌不滿意,所以分手了。」

  分手當天,男朋友對何女士撂下一句話:「你去照照鏡子,長這個樣子誰願意真心娶你!」

  這句話像一根刺,一直扎在她的心裡,所以發誓要瘦下來。

  還有一位身材本就很勻稱的中年女性,總覺得自己不夠美,找到徐靖宏,堅持要多部位抽脂。

  「從專業的角度看,我們認為她根本不需要抽脂,更不要說吸抽多部位了,所以就勸退了她。」讓徐靖宏沒想到的是,對方轉頭就去了醫美機構做了手術,一段時間后又來找他修復,「腿部吸抽后變得坑坑窪窪,高低不平。」

  徐靖宏還見到過有微胖的女孩認為感情不順是因為自己不夠瘦,花了50多萬元去抽脂,最後還是要做整形修復,「我經常對大家說,抽脂也好,其他整形美容也好,能改變外貌,但不一定能改變你的生活,這二者之間不能划等號。」

  徐靖宏坦言,現在醫美行業魚龍混雜,的確有很多機構在營銷時會渲染容貌焦慮讓消費者買單。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在9月份發布的醫療美容網路輿情與風險預警簡報中提及,營銷違規中,違法違規廣告、製造容貌焦慮、資質證照問題佔據前三位。違規行為涉及的服務項目位居前四的分別是眼部整形、鼻部、胸部整形和抽脂吸脂。違規行為的區域分佈上,浙江居全國第三。

  

  圖片來源於中國整形美容協會

  維權兩年多獲賠50萬

  律師直言成本高

  章李是浙江京衡(寧波)律師事務所醫療健康法律部主任,在他接觸的案例中,醫療美容相關糾紛的並不少見,大多發生在民營醫療整形美容機構甚至美容院中,公立醫院的醫美糾紛幾乎沒有遇到過,「從諮詢數量上看,每周都有兩三例。但醫療美容的維權是比較難的。」

  在章李的幫助下,20多歲的小程(化名)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才維權成功。

  小程當時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一家醫美機構的營銷,心動之下從西北飛到南方的一座城市,一次性做了包括眼睛、鼻子、下巴在內的面部整形和隆胸。

  「整形之後,她鼻子和眼眉的植入物出現凸起,造成效果怪異。」章李說,小程的維權過程非常坎坷:當時封存病歷這一步就花了3天時間,之後的調查取證核實也花了不少時間,最後發現眼眉、鼻子及胸部的植入物均沒有醫療器械合格證,法律上屬於三無產品。抓住這關鍵一步,案子才有了突破,「最終完成起訴和鑒定用了兩年多時間。」

  章李表示,在醫美糾紛中,從確定證據到完成醫療損害鑒定,再到最後的起訴,每一步都要花費非常大的時間和精力,「像醫療損害鑒定,在浙江地區,因為是僅有的幾家指定機構,做鑒定需要排隊,最快的也要半年時間,排上隊后,完成鑒定又幾乎需要半年。」

  章李還提到,醫療活動比較隱私,取證主要靠病歷,但實際操作和病曆書寫中間又有可能存在不一致,「就像抽脂手術,病歷記載的抽吸量和實際的抽吸量如果有出入,很難取證。」

  小程維權成功后,最終獲賠50多萬元,她前期整形花費了17萬多,訴訟費、律師費、鑒定費等花費了七八萬元。

  「從性價比上來看,其實是不划算的。」章李直言。

  也正是因為維權成本高,很多前來諮詢的人最終會放棄維權。

  「從專業角度看,大部分醫美相關的案子也不適應訴訟,因為損害賠償是有限的,從利於客戶的角度,我們也會建議他們選擇調解。」章李表示。

  和這麼多維權者接觸下來,章李的感受是很多人在去做醫美前,對機構、操作醫生等的資質並沒有詳細去了解,或者並不知道哪類醫美手術需要在哪類醫療機構內進行,「多數人都是朋友推薦或者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營銷信息,有些其實本身並沒有明確的需求,在一遍遍轟炸式宣傳中決定做某個項目,最後踩雷。」

  徐靖宏一直覺得求美是正常的訴求,在正規醫院的合規操作下,整形美容的風險並沒有特別突出,「但大家需要意識到,醫美是醫在前,它是醫療行為,要遵循醫療原則,健康權優先於求美權,求美的前提是不能傷害身體健康。」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7 17: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