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手房連跌29個月 政策拉抬能複製股市回春嗎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中國政策強力拉抬下,上證綜指短短5天,拉出超過2成的漲幅。中國百城二手房已經連跌29個月,中國房地產也能複製股市回春嗎?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中指院)報告顯示,今年9月,中國百城二手住宅每平方米平均價格環比下跌0.7%,已連跌29個月,同比也下跌7.13%。至於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環比上漲0.14%,同比上漲1.85%。據報道,受部分城市優質改善項目入市影響,百城新建住宅價格環比上漲,但新房市場成交持續走弱,9月重點城市新房銷售環同比均下降。
中國加大力度救房市
上個月24日,中國央行、金監和證監三部委,針對房市推出包括引導銀行降低存量房貸利率;統一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貸最低首付比例,將中國全國層面的二套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由當前的25%下調到15%政策。各地也跟進加碼。
中媒時代周報指出,深圳住建局四部門聯合推出「深6條」,從限購、限售、限價、稅費、信貸、供應等方面優化房地產政策。截至9月底,中原找房APP用戶訪問量突破50萬,諮詢量環比上漲25%至超3000次。
河南也推出「房地產20條」,全面取消限購。其中購買商品住房無需審核購房人資格。同時,取消商品住房轉讓限制年限規定,商品房自取得不動產權證之日起即可轉讓。
三四線城市雪上加霜
時事評論人士鄭旭光對本台表示,中國刺激房市政策需要區分地區來看,像是北上廣深之前都有限購,有限購就會壓制需求方,很多新城市人作為居民沒機會落戶買房,現在部分區域取消限購或放寬。至於過去習近平定調「房住不炒」,河南拿到房產證就能賣,力度還是蠻大的。另外,還有針對多孩家庭買房限購放鬆,如此一來,也許能帶動有限購城市的買氣,但是,對於三四線城市就雪上加霜。
「過去幾年年輕人不願意在本地,因為當地的政治經濟生態有裙帶網、關係網打結,完全沒有背景的年輕人,最好去北上廣深,反而會有工作和商業發展的機會。他們主要的問題就是買不了房,限制比較大,不進入中產階級幾乎沒有機會,現在可能就給他們提供了一些機會,」他說。
《華爾街日報》引述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格夫(Kenneth Rogoff)表示,三四五線小城市擁有中國60%以上的存量房,即使在人口減少下,許多地方政府還鼓勵開發商造屋,因為賣地和建房促進了經濟增長。然而,隨著中國經濟陷入低迷,如何處理過剩房產變得越來越緊迫。雖然,中國央行
提供人民幣3000億元的低息貸款,鼓勵購買庫存房轉為保障房。截至6月底,各家銀行僅總計使用了該額度的4%。即使有低息貸款,企業也沒有動力將空置房產轉為保障房,因為租金太低,企業無法從中盈利。
基本面沒翻轉 消費信心仍不足
台灣勵志協會執行長賴榮偉對本台表示,中國黨政官員接獲最高領導下指標,要把經濟搞活,就馬上要降准、降息、放款,股市飆漲,民眾進場買房。但是,中國經濟惡化並非一朝一夕,被美化過的數據還是一片黑壓壓,在大家看壞基本面,消費意願不足仍是關鍵。出口、消費、投資環環相扣,如果基本面沒有全面翻轉,現在銀行承擔這麼多責任,很可能又製造風險。「中國地方政府債台高築,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危機。在財政有限之下,地方只能拉更多的銀行一起承擔,豈不是加大金融風險,」賴榮偉提出質疑。
他提到,上個月初中國央行前行長易綱公開坦承,中國在消費和投資,面臨內需疲軟的問題,應該把重點放在抵擋通貨緊縮壓力。易綱話音才落地,就看到中國政策開始下猛葯,果然緊接著就看到人行、金監、銀監三部委推出刺激政策出籠。但是,中國許多的網紅在社交媒體教授如何節儉度過經濟寒冬。「他們教網民,股市如果漲上來趕快把它賣落袋為安,不要消費。房地產雖然房貸利率降低,還是提前還房貸,把錢省下來。」
博主「財武漢」指出,這兩年京滬跌了30到40%,武漢跌了40到50%,房價真的打下來了,但是大家好起來了嗎?開發商死了一大片,消費萎靡,到處裁員降薪,保交樓凄厲的哭聲。「我們不是更好了,是更難了。一旦失去了錨定物,心裡沒底了,瞻前顧後不敢消費,手裡就這點錢,房子變現不了,養兒防老,能不花的就不花了。」
博主「摟著房照睡的香」發文稱,「存量房貸利率下調了,省的錢不夠房價跌;首付下調了一半,因此而買房嗎?沒有。畢竟算下來房貸成本反而更高。促止跌回穩只是權宜之計,讓人變多、房子變少經濟更好才是解決問題的核心。」
投機入市 99%敗給市場
鄭旭光分析,中國政府用了兩種手段,首先調整供需,壓制新房供應,鼓勵資金入市,取消或減少限購,降低購買門檻,卡住新房供應,現在價格就會漲;其次,寬鬆貨幣政策,過去緊縮,大家搶國債。現在得擔心「錢要毛了」,搶賣國債買股票,而房地產更是最佳的投機品,最能加槓桿。
「一般民眾會過度自信去投機,認為可以戰勝市場,這是有問題的。因為他不研究供需變化、貨幣量,也研究不了。純粹看資金面,就是投機。」鄭旭光示警,如果購屋不考慮房子地段、租金與未來當地的發展,最後99%的人都會敗給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