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首次起火燃燒,卻讓雷軍再度封神?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可能任何一個新能源品牌,都逃不過車輛起火燃燒的一天,小米SU7也終於爆出首例起火燃燒事件。然而,有媒體卻「喪事喜辦」,認為這把火燒懵了友商,讓人感覺彷彿雷軍再次封神一樣。事實上,這個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1. SU7首先起火燃燒
因為安全原因,新能源車一旦起火自燃,就會被輿論高度關注。近日,小米SU7的首例起火事件也被推向風口浪尖。綜合媒體報道,9月16日上午,沈先生和朋友徐先生一起,來到南京大明路小米汽車交付中心,參加SU7的試駕活動。辦完手續后,門店安排銷售員季某元開車,沈先生和徐先生分別坐在副駕駛和後排座。途經南京南站附近時,季某元開啟輔助駕駛模式,沒想到車輛突然發生了意外。
小米SU7衝出車道,撞向路邊綠化帶的隔離石塊。隨後,車輛出現明火,並伴隨有冒煙現象。駕駛員季某元打開車門下車后先打電話報警,並沒有第一時間對沈徐二人施救。沈先生自救下車后打開後門,將滿臉是血並呈昏迷狀態的徐先生救下車。之後,警方和消防人員很快來到現場,將車輛上火勢撲滅,還把沈先生和徐先生送往附近醫院進行救治。經診斷,沈先生和徐先生均不同程度受傷。
2. 卻讓雷軍再次封神?
令人安慰的是,該事故並未造成嚴重後果,沈徐二人為骨折、軟組織挫傷、韌帶拉傷等。對於事故原因,事發當晚小米汽車方面通過微信公眾號進行了回應,並公布了事故初步分析結果: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因路面濕滑,駕駛人操作不當,導致車輛衝出車道撞向隔離花壇區。車輛前杠和底盤區域撞上隔離帶周邊的連續方形石塊,撞擊導致電池底部嚴重受損,懷疑電池內部受撞擊發生局部短路,出現短時冒煙和明火,並向下泄壓。
事發后,網友議論紛紛,有人認為「撞個馬路牙子都能自燃」,顯然對其安全性沒有信心。也有人表示:「第一次看到電車還能滅火的,還得是小米汽車,安全性真高!」還有自媒體發文稱:「小米SU7全國「首燃」,反而先燒懵了友商。」在該自媒體看來,SU7採用電芯倒置技術,保障了車輛在撞擊自燃后的安全性,讓其他等著看笑話的友商看了個寂寞。同時,還認為雷軍「表面造車新人,實則痛點大師」,解決了新能源汽車很多痛點。話里話外,好像SU7首燃后,雷軍再度封神了一樣。
3. 原來沒有那麼簡單
我們注意到,小米SU7這次自燃起火事件中,「電芯倒置技術」被網友和媒體反覆提及。此前,在發布會上,雷軍曾經表示,小米「行業首創」電芯倒置技術,在極端情況下能快速向下釋放能量,最大程度保證乘員艙安全。其實,小米發布會PPT上所謂的「行業首創」,並非是指電芯倒置技術為小米首先發明的。嚴格意義來說,「行業首創」指的僅是小米SU7為最早應用電芯倒置這一設計的量產車。
電芯倒置技術,最早其實是由寧德時代提出併發明的。2022年6月,寧德時代發布麒麟電池時,首次提到過電芯倒置成組方案,可以提升6%空間利用率。小米SU7 Max版本車型,搭載了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所以成為全球行業內首個採用電芯倒置方案的車型。只不過,小米發布會PPT上,「電芯倒置設計」「行業首創」等表述放大疊在一起,很容易給人小米首創了這一技術的錯覺。不得不說,小米在營銷上確實有點東西。
事實上,電芯倒置技術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完美,它當然有利有弊。其他車企並非沒有想過,只不過在權衡利弊罷了。電芯倒置技術,優點是事故中有毒氣體和明火向下噴,從而增加逃生時間;缺點是,它的電芯結構沒有常規正置技術那麼穩固,更容易發生磕碰熱失控。如果是常規正置技術,像爬馬路牙子這種磕碰可能根本就不會導致熱失控和起火。消費者要對技術祛魅,從主觀意識上注意駕乘安全,而不能把人身安全完全交給機器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