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4次,安徽合肥這一地為何地震多發?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這是肥東縣今年第4次地震,且震中均為梁園鎮。
文 | 王倩 張凌雲 任俊錳 馬文倩
地震來臨時,在合肥市肥東縣梁園鎮劉巷村經營飯店的何經東感覺到持續4秒左右的強烈晃動,店裡的飲料全都被晃倒在地。
「那一瞬間知道地震來了。」何經東和店員,還有店裡正在吃飯的兩桌客人立刻跑到店外的街道上。何經東介紹,地震發生后,整條街道兩邊的人紛紛跑了出來,街面上聚集了大量居民,直到半小時后,大家才開始陸陸續續回到房屋中。
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9月18日20時8分在安徽合肥市肥東縣(北緯31.98度,東經117.60度)發生4.7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據悉,此次地震震中位於合肥市肥東縣梁園鎮,合肥地區震感明顯,安徽全省普遍有感。震中5公里範圍內平均海拔約33米。
上觀新聞記者注意到,這是肥東縣今年第4次地震,且震中均為梁園鎮。2月24日18時13分,肥東縣梁園發生3.5級地震;5月12日02時32分,梁園發生3.1級地震;9月14日5時12分,梁園再次發生3.9級地震。
9月18日晚,安徽省地震局、安徽省應急管理廳聯合召開肥東4.7級地震新聞發布會,會上通報,根據現場反饋情況,截至22點30分,震中個別房屋輕微受損,暫未發現房屋倒塌和人員傷亡。
9月19日上午8時,中國地震局組織中國地震台網中心、安徽省地震局、江蘇省地震局、上海市地震局、浙江省地震局等單位專家再次會商肥東4.7級地震震后趨勢。經分析研判,維持之前「原震區近幾日發生5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的研判意見。
安徽省地震局通報7月19日7時58分,肥東縣發生2.6級餘震,震源深度12公里。
安徽多地震感明顯
肥東縣一家烤肉店店員描述,地震來時感到「突然一震,伴隨著劇烈的晃動」,店裡吊頂上有混凝土的小石塊落下。店員形容地震像有大卡車或者汽車撞擊的聲音,商業街有塗層掉落。
地震發生時,家住合肥的蘇偉正在廚房洗碗。突然間,他感覺拿不住碗,四周牆壁在晃動,客廳的手機發出報警聲。妻子在卧室,孩子在房間畫畫,蘇偉大喊了一聲「地震了」。他跑到客廳,妻子和孩子從房間跑到客廳,三人一起下樓躲避餘震。
18日20時許,家住四樓的蕪湖退休醫生嚴彥正躺在床上看手機,突然他感到手機畫面里的人變得一晃一晃,自己的床鋪也跟著在動。嚴彥以為是看手機太久頸椎出了問題,坐起來后,他感到晃動暫停,再次躺下幾秒后,晃動又開始了,嚴彥這才意識到發生地震了。嚴彥在同學群里得知,不少在合肥的同學震感強烈。
距離肥東縣170公裡外的馬鞍山市,正在上晚自習的高中班主任余非也感受到明顯的震感,她連忙帶著學生們來到操場避險。
在梁園鎮飯店老闆何經東的印象中,今年的前三次地震都比較輕微,但這一次地震他覺得震感前所未有的強烈。
18日晚,在上海工作的余躍接到住在合肥廬陽區家人的電話,母親也向余躍表達了類似感受,「我媽媽嚇蒙了,她說之前幾次沒什麼感覺,今天晃得厲害。」
肥東縣另一家餐廳店的老闆發現,地震后餐廳出現了許多小飛蟲,「我干餐飲這麼多年第一次見。前幾天地震完也是有好多小飛蟲,我能打掃出來一斤。」
今年以來,肥東縣已發生多次有感地震,最近一次是9月14日肥東縣發生3.9級地震。此前,安徽省地震局合肥地震監測中心站副站長陸棟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考慮到肥東縣處於郯廬斷裂帶附近,地震活動相對較多,「這個頻次比往年多,但也並非特別密集。」
9月18日晚上,地震發生后合肥瑤海區一小區居民下樓避險。受訪者供圖
何故四次?
9月18日晚,安徽省地震局發布通報指出,中國地震局組織中國地震台網中心、安徽省地震局、浙江省地震局、上海市地震局等單位聯合會商,認為原震區近幾日發生5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合肥在郯廬斷裂帶南部,有突出的構造背景。合肥肥東縣梁園鎮為何發生多次地震?18日晚,安徽省地震局、安徽省應急管理廳聯合召開「肥東4.7級地震新聞發布會」上,安徽地震台台長劉澤民回應了這一社會關切問題。
劉澤民表示,安徽地區受太平洋、印度板塊的共同作用,受東西向的擠壓,很容易導致北東向、北西向的斷裂,而肥東梁園處於北東向的郯廬斷裂和近東西向的肥東斷裂的交接地,在應力場的共同作用下,造成該處容易出現中小地震的頻發。合肥地震目前處於多次地震的狀態,表現為中等地震的反覆活動,目前的情況更類似於震群型地震。(記者註:在地震學中,一個特定小區域在較短時間內頻繁發生中小地震的情況被稱為震群活動)
新聞發布會上,劉澤民還介紹,今年2月24日,肥東發生3.5級地震后,安徽省地震局在該處架設了3台流動應急地震監測儀器,整個地區的地震監測能力能達到零級(無感地震)水平,截至目前,已經監測發生100多次無感地震。安徽省地震部門將繼續關注,如果有新的餘震等相關情況,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原上海防災救災研究所地震專家羅奇峰接受上觀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根據歷史地震資料,這一區域出現4級左右地震並不奇怪,「中國地震局根據該地區地質構造和地震活動性進行地震區劃,合肥屬地震烈度為7度的設防區,小震對一般土木建築結構沒有破壞性影響。由於今年已連續發生4次3級以上有感地震,是不是又活躍起來,這一問題會引起地震局重視,他們會加強觀測與會商。」
「地震有群發特徵,類型有前震主震型、主震餘震型,還有一種群震型。可以肯定的是,發生一次地震,就會釋放一部分積蓄的能量。地震短臨預報很難,但長期預報可信,根據就是歷史地震活動性和地質構造情況。中國地震局也是主要根據歷史地震活動性和地質構造情況確定各地抗震設防標準。」
羅奇峰強調,要做好抗震設防、宣傳普及防震抗震和應急處置的知識,公眾尤其注意要對信息進行鑒別,不要聽信謠言,「有歷史教訓,一次錯誤信息的傳播帶來的影響和造成的損失比一次真實的中小地震還大。」
(文內嚴彥、余非為化名。本報記者馮蕊對此文亦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