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尋常!多國停飛中國航線,背後發生了什麼?

京港台:2024-9-19 10:35| 來源:智谷趨勢 | 評論( 46 )  | 我來說幾句

不尋常!多國停飛中國航線,背後發生了什麼?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多家外國航司直飛中國的航線,停飛了!舉動出奇一致,讓人嗅到了一絲反常的氣息——

  從今年5月份起,至少有澳大利亞、英國、菲律賓、汶萊等國的多家航企,宣布停飛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航班;

  另外,美國的達美航空,原定於今年秋季恢復洛杉磯-上海的往返航線,結果也宣布取消;

  另一些國家直飛中國的航線,例如墨西哥航空公司,自疫情暫停以來,一直到現在都看不到復航的跡象......

  還有一些國家,比如說德國、荷蘭、法國,來中國的飛機雖然還在天上飛著,且飛且觀望,如果哪一天停了,也不是沒有可能。

  太不尋常!

  按理說,各家航空公司都在摩拳擦掌,努力恢復和擴大運力,彌補三年疫情的損失,而眼下正是暑期出行旺季,中國又是那麼大的一個市場,

  為什麼一個個的都不來了呢?

  停飛中國航線,英國一點不帶含糊,最大的和第二大的航空公司都停了。

  8月8日,英國航空宣布,從10月26日起暫停倫敦往返北京的航線。停飛將至少持續到2025年11月,這之後再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復航。

  倫敦-北京航線1980年開通,英國航空至今已運營了44年之久,可以說是中國改革開放在民航領域的見證人。

  

  英國航空。來源:公司官網

  疫情期間,這條航線中斷了三年,直到2023年6月才恢復,英國航空復航時表示:這是「我們最重要的航線之一」。

  沒想到,復飛僅僅一年多時間,這條「最重要的航線」又停了。以後要坐英國航空直飛倫敦,只能選擇從上海或香港出發。

  英國第二大航空公司「維珍大西洋航空」退出中國市場的態度更決絕。

  7月份,該公司宣布:從10月26日起,無限期停運倫敦-上海航線。

  這條航線,維珍航空苦心經營了25年,疫情期間也一度停飛,去年5月復航至今,同樣也只有一年多時間,結果,說停就停了……

  維珍航空2022年還宣布永久停止倫敦-香港航線,關閉在香港的辦公室,結束在香港近30年的經營!

  走了,不回來了。

  還有澳大利亞航空,從7月28日起停飛悉尼-上海航線。該航線9個月前才剛剛恢復運行。

  從10月27日,東南亞的汶萊皇家航空也將暫停每周兩次直飛北京的航班。

  美國的達美航空本來說今年秋季要恢復洛杉磯-上海的往返航線,結果也取消了。美國航空公司方面,只有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直飛中國首都。

  再早一點,新加坡航空3月份因為沒有獲得中國民航局批准,暫停了新加坡往返重慶、成都的航班……

  以後出國,難道只能搭乘國內航空公司的飛機了嗎?

  為什麼要停飛?

  英國航空的解釋是:當前中國跨國旅行遊客數量減少,客座率下降,因此公司作出正常航線調節。

  用大白話翻譯一下就是:出國的人少了,賺不到錢了!

  根據一位旅客的觀察:「3月底我回英國,飛機乘客就很少,我甚至可以橫躺在一排座位上,6月底回北京的時候甚至可以免費升艙,乘客確實少了。」

  除了英國航空,維珍航空、澳大利亞航空等多家航企都表示:來自中國的旅行需求復甦緩慢,不及預期。

  但矛盾的是,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的數據,今年1至6月,全國出入境人員2.87億人次,同比增長70.9%,其中內地居民1.37億人次,港澳台居民1.21億人次,外國人2922萬人次。

  明明形勢一片大好,外國的航空公司怎麼說沒人坐飛機了呢?

  聯想到最近國內傳出不少上交護照的消息,有銀行的、醫院的、大學的...... 還有些地方想要辦護照,手續也變得繁瑣了不少,難不成有什麼關聯?

  護照上交了,口袋裡的錢也不像之前那麼多了,很多人就不想出去了。世界那麼大,還是在祖國的大好河山走走看看吧。

  資本的嗅覺是敏銳的。

  外國的航空公司只能停飛中國航線,把運力重新分配到更賺錢的航線,比如說歐洲、美國、日本……

  還有一些航空公司,雖然沒有停飛中國航線,但悄悄換成了座位數較少的小型飛機。

  比如阿聯酋航空在北京和上海的航線,全面停用空客A380,改為波音777,體型明顯小了一圈。

  如果想坐寬體大飛機,只能從香港出發。

  

  阿聯酋航空A380機型。來源:公司官網

  對於歐洲的航空公司,停飛中國航線除了客源減少,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俄羅斯,關閉領空!

  從2022年2月起,因為俄烏戰爭引發的一些列連鎖反應,俄羅斯宣布對歐盟、英國、美國、加拿大等36個國家和地區關閉領空。

  這導致歐洲的航空公司飛往中國不得不繞道,而繞道的結果就是:

  飛行時間變長,差不多要11小時以上,燃油成本大增!

  而中國和俄羅斯關係「鐵」,中國的航空公司不用繞飛俄羅斯領空。以北京到倫敦為例,飛行時間可以比歐洲的航空公司縮短兩小時,大約只要9個小時。

  這讓歐洲的航空公司怎麼和中國的航空公司競爭?

  不過飛機飛越俄羅斯上空的時候,下面打著仗,都說子彈導彈不長眼,機上乘客會不會感到一絲絲的擔心。

  另外,因為飛行時間變長,歐洲的航空公司不得不增加機長和機組人員的數量進行輪班,不然就涉嫌違反本國的勞動法。

  比如英國航空、維珍航空的中英航線,機長的數量就從之前的3名增加到4名。機長的工資很高的!這又進一步增加了歐洲航空公司的人力成本。

  業內估算,從北京飛倫敦,歐洲航空公司的各種成本加起來,要比中國的航空公司高出兩到三成。

  俄羅斯關閉領空導致飛行成本上升,是歐洲航空公司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德國的漢莎航空就很不爽地表示:「中國航空公司能飛越俄羅斯領空,這削減了漢莎航空的收益。」

  現在,英國航空和維珍航空終於撐不下去了,把中國航線停了。法國航空、荷蘭皇家航空等歐洲航企目前還處於觀望狀態,以後會不會停飛,或者更換小飛機,不好說……

  一邊是外國航空公司停飛中國航線,另一邊卻是中國的航空公司積極開通國際航線。

  僅澳大利亞這一個國家——

  2024年6月,首都航空開通杭州直飛墨爾本的航線,每周3班;

  同月,東方航空開通南京和墨爾本之間的直飛航線,同樣每周3班;

  南方航空宣布將於2024年11月重啟廣州至珀斯的直飛航線;

  國泰航空和南方航空還計劃在今年夏季恢復阿德萊德的航班服務......

  此消彼長,中國航企把外國航企進一步擠出市場,國際航班市場份額發生劇烈變化。

  根據航班管家的統計,今年上半年國內航企執飛到歐洲的國際航班市場份額達到72.2%,國外航企只佔27.8%。

  而在疫情前,中外航企在中歐航線上的市場份額差別並沒有那麼大,中方佔52.7%,外航佔47.3%。

  客源恢復緩慢,但國內航企還在瘋狂加碼,增開國際航線,這可能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2023年,民航完成旅客運輸量仍未恢復到口罩前,但民航客機數量卻仍在增加:2023年底達到4013架,比2019年底增加368架,增幅超過10%。

  飛機多,乘客少,國內航企面臨著運力過剩的難題。

  為了避免加劇國內航線「內卷」,影響票價和收益,國內航企不得不押注國際航線。

  從乘客角度,肯定樂見中國的航空公司發展壯大,不過讓人隱隱擔心的是:

  當一方獨佔市場,會不會導致漲價,但服務變差?

  市場經濟,有競爭總是好的。對消費者來說,有的選,總比沒的選好。

  不過,國際航線也不是說開就開——

  今年7月,東方航空試圖開航上海—維也納航線,結果遭到奧地利拒絕,理由是東航能飛俄羅斯領空,但奧地利航空不行,屬於不平等競爭。

  東航還計劃開通瑞士蘇黎世和義大利米蘭航線。業內人士擔心,奧地利的做法,不排除會有更多歐洲國家效仿。

  此外,想去中東的朋友,好消息來了!

  隨著中國與中東國家經貿往來一片火熱,包括三大航在內的國內航企密集新開到中東的直飛航線,中東航企也來開闢中國航線。

  今年5月,巴林的「海灣航空」分別開通了到上海和廣州的定期航班,為想去中東的朋友提供了新選擇。

  中東,是中國航企在國際市場表現最亮眼的區域之一,航班量恢復情況遠遠領先於歐洲、北美、澳洲等地,甚至超過了疫情前的水平。

  以後,如果想知道國際政治格局的親疏冷熱,少看不靠譜的專家分析,抬頭多看看天上的飛機,說不定會更准。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0 20:3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