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華女18萬存款不翼而飛 涉事銀行同類案件頻發

京港台:2024-9-19 03:13| 來源:紐約華人資訊網 | 評論( 4 )  | 我來說幾句

紐約華女18萬存款不翼而飛 涉事銀行同類案件頻發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近日,本網記者接到皇後區林女士爆料,稱其存在花旗銀行(Citibank)的18萬美金(定存)竟不翼而飛,她因此陷入了漫長的維權之路,至今仍在艱難地尋求正義與賠償。我們就此事採訪了林女士以及相關律師,希望可以幫助華人朋友提高警惕,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事件回顧

  據林女士回憶,2024年6月18日中午,她突然收到一些奇怪的電話和簡訊,憑著對新聞中常見詐騙手法的警覺,她果斷沒有理會。

  

  林女士收到的疑似釣魚簡訊截圖。

  當晚,林女士像往常一樣準備登錄自己的銀行賬戶,卻發現密碼顯示錯誤。在點擊「忘記密碼」后,頁面彈出的手機號也不是她本人的。林女士覺察到不對勁,立刻撥打了客服電話求助,但由於驗證碼無法發送到她的手機號上,後續的操作也就沒辦法進行。

  「第二天正好是6月節,銀行放假,所以我直到6月20日才去的銀行櫃檯,當工作人員告訴我賬戶里的18萬美金全部被人取走後,我感覺天都塌了!」林女士說,銀行隨後向她證實,這些錢是在6月18日中午12點30分在曼哈頓34街的一家花旗銀行被人以開本票的方式取走的。

  

  涉事銀行(圖源谷歌地圖)

  「我一直都只在皇後區的花旗銀行辦理業務,從來沒有去過曼哈頓的,罪犯是如何獲取我的個人信息,並成功在銀行櫃檯將錢取走的呢?」林女士雖滿懷疑問,但當務之急是儘快挽回損失。她說,銀行經理當時告訴她,錢還沒有被存入賬戶,他會立刻發郵件給支票部門嘗試攔截,「但五天後還是傳來噩耗,錢已被存入賬戶,銀行也表示無能為力。」

  事已至此,林女士只好報警並向花旗銀行的反欺詐部門(Fraud Prevention)提交了索賠。兩個月後,林女士收到寄來的結果,對方以「用戶個人失職導致信息泄露」為由,拒絕了她的索賠申請。

  

  

  花旗銀行反欺詐部門的回復顯示,拒絕林女士索賠的理由包括:取款人在取款時使用了銀行卡作為身份證明,並輸入了個人識別碼 (PIN);賬戶持有人沒有採取足夠的措施保護賬戶,這種失職行為損害了賬戶信息的安全,直接導致了相關交易的發生。

  「銀行的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林女士堅稱自己從未泄露過任何個人信息,「首先,案發中午的可疑電話和簡訊我並沒有理會;其次,我的ID、銀行卡等重要證件從未遺失過;最後,我也從來沒有將自己的密碼告訴過任何人。罪犯是在前一天的6月17日先修改了我銀行認證的電話,再重置了我的PIN。」

  

  林女士提供的手機截圖,她表示這兩個可疑的電話都沒有接聽。

  林女士補充說,「很多人覺得定存安全,因為定存需要本人親自去銀行才能把錢取出,我當初選擇定存也是看重它的安全性,但現在看來一點也不安全。」

  林女士質疑銀行的安全系統存在漏洞,才導致了她遭受了經濟損失。如今,林女士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工作生活均受重創。她和家人還在嘗試尋求律師和議員的幫助,以期早日維權成功,恢復平靜生活。

  並非個案

  今年1月,紐約州總檢察長詹樂霞就對花旗銀行提起了訴訟,嚴厲指控該行未能充分履行保護賬戶持有人免受電信詐騙侵害的責任,並且在客戶遭受損失后,未能及時提供賠償。

  

  

  相關新聞截圖

  訴訟稱,由於花旗銀行的安全和反欺詐措施薄弱,許多紐約人遭到騙子和黑客攻擊,損失金額高達數百萬美元,有些甚至是他們一生的積蓄,更為嚴重的是,「花旗銀行不但拒絕賠償,還將責任推卸給消費者。」

  據紐約州檢察長辦公室披露,2021年10月,一名紐約人的退休儲蓄賬戶被盜取了4萬美元。她當時收到一條簡訊,要求她登錄網站或致電當地分行,她點擊了鏈接,但沒有提供所需信息,她後來主動向當地分行報告了情況,當地分行告訴她不用擔心。不幸的是,三天後,騙子通過更改密碼並註冊在線電匯服務,成功將錢轉出。花旗銀行同樣拒絕承認並處理該受害者的欺詐申訴。

  在另一個案件中,騙子更改了一名客戶的在線密碼並試圖轉賬。花旗銀行最初通過電話聯繫該客戶進行電匯驗證,但該客戶當時正在工作,沒有接聽電話,銀行隨後在未經客戶確認的情況下,擅自批准了第二次電匯驗證,最終導致受害者損失了3.5萬美元。

  檢察長辦公室表示,深入調查后發現,花旗銀行的系統無法有效應對諸如詐騙者使用無法識別的設備或異地登錄等高風險行為。此外,其流程也無法阻止資金從多個賬戶轉移到一個賬戶,並在幾分鐘內就迅速將數萬美元匯出。而當客戶首次向這家美國第三大銀行報告欺詐時,銀行不會立即啟動調查或向執法部門報告,這進一步加劇了客戶的損失與維權的難度。

  律師支招

  Concord & Wisdom律師事務所(專註稅務、商業交易以及跨境交易)的創始人兼管理合伙人吳振華(Cynthia Wu)針對林女士的情況,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吳律師指出,本案的關鍵在於資金轉移是否經賬戶持有人或其合法代理人授權。如果資金是由被詐騙者或其代理人轉出,銀行通常不承擔責任。她舉例說,如果黑客冒充公司CEO,指示公司經理進行轉賬,儘管該經理是被騙、被誘導的,銀行也無需擔責。

  「未經賬戶持有人或其代理人授權而進行的欺詐性提款,以及未經通知賬戶持有人擅自更改賬戶信息併發起的轉賬,則均可被視為未授權交易。」

  吳律師進一步解釋說,如果是第三方通過詐騙手段侵入銀行賬戶並轉走資金(林女士所述情況),銀行則需要證明自己設置了商業合理的安全程序(包括是否驗證了電話號碼之類的關鍵賬戶信息的變更、是否對異常交易進行了標記和調查等),並秉承誠信的原則遵循了這些程序。如果銀行沒有設置這些安全程序,或者在安全系統收到風險警報時沒有採取必要的措施,那麼將可能需要承擔部分責任。而如果客戶本身無過錯(如沒有將登錄憑證有意提供給詐騙者),銀行承擔的責任將更大。

  吳律師表示,一旦發現賬戶有異常交易,應立即以書面形式向銀行報告,並務必妥善保存所有通信和交易記錄。如果對銀行的處理結果不滿,可以向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或所在州的金融監管機構提出投訴,同時諮詢專業律師,評估案情並採取必要的法律行動。

  為預防此類事件的發生,吳律師給出了以下建議:

  1、加強個人信息安全,設置複雜且獨特的密碼,定期更換,並啟用多因素認證;

  2、定期監控賬戶,檢查賬單和交易記錄,設置大額交易或賬戶變動提醒;

  3、保持高度警惕,謹防網路釣魚或可疑通信,不輕易分享個人或賬戶信息,除非確認對方身份。

        更多美國要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9-20 09:0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