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統計數據無論怎麼測量,它都測不準

京港台:2024-9-16 02:43| 來源:古道西風冷月 | 評論( 2 )  | 我來說幾句

有些統計數據無論怎麼測量,它都測不準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近年來,國家對糧食安全是空前絕後的重視,上了很多政策,當然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不過這是從產出端看的,抽絲剝繭的去看投入端,兩端一比,浪費也是空前絕後的。

  最近,各地開展了很多糧食實收測產活動,這讓我想起了測不準原理。人家說的測不準,是物理學中基本粒子的位置和動量無法測准,這是客觀規律決定的無法測准。糧食產量也測不準,不過不是客觀上測不準。

  讓種糧農民自己測,測得准,他沒有必要騙自己。讓一群不種糧,還要在糧食產量上求功名的人來測量,那結論一定是高於客觀值。

  參與測量的,從基面到上面,以及所謂的第三方專家教授,無一不希望數據好看。這塊田的水稻是在上面政策支持下,基層貫徹落實政策下,以及專家指導有方后的結果,加之地方有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的考核壓力,產量不高,天理不容。

  所以,只要這個邏輯不變,測一萬年,它也會比客觀值高。只是現在由於科學的普及,不會發生過去那種畝產上萬斤的喜人局面,但水分一直都在,從未擠干過,不是擠不幹,是不想擠干。

  一個農民對自家種的糧食,面積多大?產量多少?一清二楚。如果他有事沒事的逢人便說:我家糧食畝產2000斤。有這必要嗎?他也不會找媒體輪番報道糧食又增產了。他沒有這股閑得蛋疼的力氣,自己產多少糧,多了還是少了?於外人何干?

  他比任何人都關心他的糧食。這群不種糧食的人,到不是真關心糧食問題,他只不過關心的是自己的佛位。在我一方大地之上,雖然是你們生產糧食,但這可是我的功業啊,你的糧食產量低了,那不是說明我管理無方嗎?

  你說減產,那當然可以,局部波動合情合理,不過整體還得連連增長嘛,要有大局觀,是不是?

        更多大陸資訊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4 00:5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