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冷暑期檔,中國電影少賺90億

京港台:2024-9-2 11:51| 來源:雪豹財經社 | 評論( 2 )  | 我來說幾句

最冷暑期檔,中國電影少賺90億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片荒之年

  今年暑期檔,電影市場幾乎一頹到底。偶爾「支棱」的苗頭,轉瞬便被沉悶淹沒。

  去年夏天一戰「封神」的烏爾善,在《異人之下》遭遇了滑鐵盧,票房1.2億,還沒到電影投資額的一半。噱頭拉滿、營銷鋪天蓋地的《默殺》,沒能重現《消失的她》的票房神話。陳思誠交出了「人生到目前為止創作的峰值」,但《解密》的票房成績,只有《抓娃娃》的十分之一。胡玫十八年磨一劍的《紅樓夢之金玉良緣》,口碑折戟,票房慘淡。

  從「演而優則導」的成龍、徐崢,到有過成名作《漢武大帝》《雍正王朝》的胡玫,這些電影圈裡知名的大人物,在今年夏天沒有被鮮花和讚美包圍,反而被奚落甚至圍攻。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今年暑期檔總票房116.43億,只有去年成績(206.3億)的約一半。票房最高的《抓娃娃》32.5億,也沒能超越去年的《孤注一擲》。

  跌了一半

  東北某二線城市影院的院線經理孫景源(化名)很鬱悶,他懷疑觀眾是不是只喜歡喜劇片。自從《抓娃娃》之後,他明顯感覺到進影院的人少了許多,哪怕推出小食優惠套餐也無濟於事。

  孫景源將《異人之下》視為「救命稻草」,希望它能拉動觀眾進影院。但事與願違,《異人之下》首日票房不足4000萬,沒能打過《死侍與金剛狼》,甚至連續3天票房倒掛。之後是《解密》,再之後是《逆行人生》,他的期待一次次落空。

  更感意外和失望的是導演們。

  上映前,《異人之下》導演烏爾善表現得勢在必得,不但在採訪中高調宣稱要「建造屬於中國人自己的異能世界」,還為這部電影規劃了三部曲——第一部成功,才有續作。主演胡先煦為了預熱上綜藝,還在社交平台上曬腹肌照。

  烏爾善被寄予厚望不是沒有理由。他擅長東方魔幻題材,去年的《封神第一部》票房24.8億元,甚至被部分粉絲追捧為「國產神話史詩」。據貓眼專業版,《異人之下》想看人數達到18.6萬人,上映初期的排片也佔優。

  但最終,《異人之下》的票房只有1.2億,豆瓣評分5.9分。

  

  8月,謝霆鋒的《海關戰線》、成龍的《傳說》和漫威《死侍與金剛狼》,都沒激起什麼水花。

  孫景源只能將希望寄托在陳思誠,這個「能跟沈騰對打的男人」身上。

  作為電影導演界出了名的「產品經理」,陳思誠的《唐人街探案》三部曲曾分別拿下8.2億、31.9億和41.2億元票房。去年,靠反轉、懸疑和社會話題吸睛的《消失的她》,以35.2億元的票房斬獲暑期檔亞軍。

  但孫景源再一次失望了。《解密》最終只獲得3.3億的票房。比起電影,更受關注的可能是主演劉昊然的髮際線。

  

  《解密》劇照圖源:豆瓣

  在「囧」系列喜劇電影和《我不是葯神》中奉上讓觀眾印象深刻表演的徐崢,在《逆行人生》中,被吐槽是「富人演窮人,讓窮人買票去看」。靠出演《人生大事》獲得影帝的朱一龍,聯合監製《負負得正》,卻沒能「喜上加喜」。同樣不及預期的,還有「AI版27歲成龍」出演的《傳說》,以及遜於前作的《白蛇:浮生》。

  今年暑期檔,堪稱近10年來觀眾看過「最差也最意外的一屆」。

  據貓眼專業版,2024年暑期檔(6月-8月)總票房為116.43億元,與2023年的206.3億元相差甚遠。票房過10億的影片僅有2部,分別是《抓娃娃》(32.5億)和《默殺》(13.5億),但是去年有5部。

  2023年創下「影史第一」紀錄的暑期檔,為什麼在2024年突然熄火?

  片荒之年

  暑期檔是信奉檔期玄學的電影人們,爭相搶奪的熱門檔期。

  2015年,《捉妖記》以24億的成績,成為暑期檔單片票房冠軍。2017年,《戰狼2》攬入55億,刷新了暑期檔票房紀錄。《我不是葯神》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也是在暑期檔殺出來的黑馬。

  

  與去年暑期檔的206.3億票房相比,今年的暑期檔著實慘淡。但如果把時間線拉得更長,不難發現這兩年的特殊之處。

  每年電影項目的備案與開機數量,決定了電影市場未來的儲備量。

  據國家電影局統計數據,2017年,電影立項數量達到新高,共3825部,隨後兩年均維持在3000多部。這些拍攝完成的項目本應在2020年至2022年陸續上映,卻由於疫情成為積壓的庫存,最終在2023年集中釋放。

  資深電影投資人士王翔(化名)告訴雪豹財經社,去年是業內公認的「去庫存」之年,「許多之前未過審、被積壓的電影,都重新送審、剪輯、上映了」。一些在疫情期間拍攝和後期進度停滯的影片,也盡量「快抬快上」。

  比如,《封神第一部》2018年開機、2020年殺青,到2023年才上映。《涉過憤怒的海》和《堅如磐石》,也是5年前拍攝的作品。

  

  《堅如磐石》劇照圖源:豆瓣

  但今年,明顯是「片荒之年」。

  過去3年,電影備案數量明顯下滑,2021年是2800部,2022年更少,只有1876部。王翔表示,這裡面還有很多是只備了案,「遲遲沒有開機,甚至可能根本開不了機」。

  這導致今年的電影供給出現不足。

  據拓普智庫數據,今年上半年上映新片237部,雖然只比去年同期少了6部,但明顯以中小成本影片居多,缺乏頭部影片,拉不動大盤。

  「能播出的、叫得上名字的電影,基本上掰著手指頭就能數得過來。」王翔說。今年上半年,票房10億以上的影片只有4部,在近6年中處於低位。

  不少電影為了快速上映,只能抓緊趕工。比如,張藝謀導演的電影《第二十條》去年7月初開拍、歷時40餘天拍攝完成,幾個月就完成了剪輯、送審、排片等一系列流程,趕在春節檔正式上映。

  供給不足的信號傳遞到了暑期檔,導致票房遇冷,票房的慘淡,又反過來讓一些原本有可能在暑期檔上映的影片缺席,比如《哪吒之魔童鬧海》《封神第二部》《射鵰英雄傳》《醬園弄》等頭部項目。

  周期性波動疊加特殊的外界因素,導致今年暑期檔陷入罕見的低谷。

  失去救命稻草

  在很多人眼中,電影的宣發營銷可以「造神」。

  特別是在當前,整個電影行業資金不足,錢更要花在刀刃上。一名資深電影行業投資人士向雪豹財經社透露,如今,電影項目的五分之一成本都會花在營銷上。只是比起線下跑路演,「更有效的方式是把錢花在短視頻投流和直播間里」。

  以去年為例,很多人在社交平台上刷到過王傳君拜佛、妲己化尾、李白背詩、何非猙獰一笑等熱門電影的高光片段。其中,王傳君拜佛的「名場面」,在抖音的視頻點贊超2300萬次。

  

  王傳君拜佛片段的「名場面」圖源:豆瓣

  但今年,連「營銷之神」都有些失靈了。

  生活在南方某四線城市的白聰聰(化名)過去經常接受短視頻里的「自來水」安利,但在多次被「忽悠」進電影院后,她意識到,「自來水也不是純凈的」。有時,她刷社交平台,能連續看到好幾條文案一模一樣的宣傳短視頻,漸漸地不再相信。

  很多時候,在抖音看過影片的高光片段和劇情梗概后,她甚至失去了去影院看全片的興趣。

  這種情況不在少數。前段時間,知名影評人譚飛錄製視頻總結暑期檔表現不佳的原因,他提到,「耗時長」是很多人不進電影院的原因,「看過十幾秒、幾十秒的短視頻之後,可能沒有勇氣去看動輒兩個小時的電影了」。

  資深影視公司從業人士趙曉藝(化名)也能感覺到宣發越來越難做。項目都想要新的、有創意的花活兒,但實際的營銷方案往往大同小異。觀眾的趣味點也越來越難抓,「很多時候是在做無用功」。

  今年的意外狀況還來自巴黎奧運會的流量擠占。

  據趙曉藝觀測,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和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期間,暑期檔大盤並未受到明顯影響。但今年7月27日至8月12日的巴黎奧運會期間,「電影票房明顯滑坡,社交媒體上的熱度也在下降」。

  電影短視頻營銷的重要陣地抖音,在今年為奧運設置了專門的界面,還有相關榜單。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暑期檔排名前十的影片在抖音合計收穫了423.7億人次傳播,而巴黎奧運會的話題播放量突破1004.4億。

  趙曉藝告訴雪豹財經社,公司之前沒有料到巴黎奧運會的熱度會如此高,沒有提前準備好應對方案,有點措手不及。

  暑期檔之後,還有中秋檔、國慶檔、賀歲檔和元旦檔,今年的電影市場並不是全無機會。葛優第三次以「張北京」形象出演的《爆款好人》、肖央出演的《出入平安》,以及《醬園弄》《水餃皇后》等,都被寄予不小的期待。

  但在此之前,它們得確保自己能抓住營銷的救命稻草。 

 

        更多娛樂八卦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8 13:0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