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前國安顧問:特朗普最大成就或許是……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在美國前總統、現任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任內擔任國家安全顧問的羅伯特·奧布萊恩(Robert O'Brien)星期四(8月29日)說,特朗普在任內最大的成就或許是讓美國國內就中共構成的威脅達成跨黨派共識。他同時強調了共和黨與民主黨在應對中共帶來的威脅方面的不同。
奧布萊恩2019-2021擔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他在英國智庫政策對話(Policy Exchange)發表講話時說:「特朗普執政最具影響力的政策性變化或許就是針對中共對我們的生活方式、對我們的子孫未來的生活方式所構成的威脅促成了跨黨派的共識。」
他說,之前,不總是呈現這樣跨黨派的局面,共和黨對這個問題比民主黨更為憂慮。「在我看來,有鑒於在香港發生的一切,有鑒於在南中國海發生的一切,以及中方對印度的襲擊,我們確實是在這個議題上達成了廣義上的共識。」他說。
在談到美國政界對中共威脅的「共識」時,奧布萊恩進一步表示:「我想,面對中共帶來對美國和我們西方盟友生死存亡的挑戰和威脅,民主黨也覺醒了。拜登團隊、我猜想哈里斯團隊,比過去的民主黨執政班底在對中問題上會更為強硬,不會再有柯林頓時代努力幫助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或者迎合中國的廣泛政策。」
在回答論壇東道主、英國「政策對話」主管迪恩·戈德森(Dean Godson)有關如果特朗普再度主掌白宮,他的班底和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領導的班底,在外交政策領域本質上有什麼不同時,奧布萊恩說:兩者的不同,從根本意義上講,就是如何看待「實力帶來和平」。
奧布萊恩說,在民主黨方面,拜登班底一直在談如何避免讓緊張態勢進一步升級,如何不去惹我們的對手。「而實際上,那都是綏靖政策的另一種表達而已。」他說。
美國著名中國事務以及軍事歷史學家林蔚(Arthur Waldron)接受了美國之音的採訪。在分析當下被廣泛認為頗為緊張的美中關係時,他認為美國應該明確地表明自己的立場。「綏靖或過度迎合的立場可能會導致北京誤算、低估美國的決心。」他說。
他說,過去四年,美國注重與中國的會談,但和平已經受到威脅。他說,中國部署了越來越多的軍事力量;日本領土被侵犯;台灣海峽中線等長期穩定的邊界已被抹去;中國已命令馬尼拉騰出菲律賓主權領土。
林蔚認為,綏靖對策的反面是採取具體行動:「我們美國人很看重言辭,行動才是關鍵。我們可以提高關稅,或者增加一艘航母,以這樣的行動意思才會準確無誤,這樣會比千言萬語有效。」他對美國之音說。
在奧布萊恩在英國智庫發表講話的同時,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剛剛結束對中國的訪問。沙利文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有效管控與中國的分歧。雖然中國領導人在與他會晤時多次在台灣問題上強硬表態,還要求美國「停止武裝台灣」,沙利文在離開中國的記者會上表示,美國將繼續保持對台軍售,因為這有助於台海和平。
曾在民主黨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任內擔任國家安全事務委員會亞太事務主管官員的萊恩·哈斯(Ryan Hass)就沙利文訪華在X平台上寫道:「沙利文多次表達了捍衛美國盟友和合作夥伴的堅定立場,並指出拜登政府優先考慮防止美國先進技術被用來破壞美國國家安全。他強調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得到兩黨的支持。」
目前在布魯金斯學會擔任中國中心兼台灣研究負責人的哈斯認為:「美國的利益取決於持久、富有成效的關係,雙方都清楚如何管理緊張局勢並在不訴諸武力的情況下追求利益。」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表示,她將確保美國,而不是中國,贏得當下這場世紀競爭。
哈斯曾經評論過哈里斯。他說,哈里斯看上去並不急著要跟中國展開對抗,但是她認為美國必須要保持世界上最強大、最具殺傷力的武裝部隊。在他看來,哈里斯對美中關係中含有的風險,頭腦頗為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