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新冠」粉碎升遷夢 百萬美國人被迫離開職場

京港台:2024-8-29 22:12| 來源:華爾街日報 | 評論( 3 )  | 我來說幾句

「長新冠」粉碎升遷夢 百萬美國人被迫離開職場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新冠疫情最重大的影響之一,就是對許多人的職業規劃造成了巨大衝擊。

  從來沒有如此多的美國人因為一場公共衛生危機而重新定義他們與工作的關係。 新冠疫情爆發四年多后,醫生們還在努力了解這種被稱作長新冠(long Covid)的慢性後遺症,患上長新冠的一些人仍在考慮如何平衡生計與生活。 在金融、科技和醫療健康領域,處於職業生涯巔峰的人們不知道他們曾經規劃的職業道路何時能夠重回正軌,能不能重回正軌。

  「新冠把我踢下火車,而火車還在行駛,」47歲的Amie Pascal說,她在俄勒岡州一家數字營銷機構工作多年,逐步升職,但後來患上了長新冠。

  經濟學家估計,長新冠已導致約100萬美國人退出勞動力市場。 美國超過5%的成年人患有長新冠,這種疾病在處於黃金工作年齡的美國人中最為普遍。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簡稱CDC)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約有360萬人報告說,他們的日常活動因為這種疾病而發生重大變化。

  CDC稱,長新冠是一種慢性疾病,其癥狀在感染新冠后至少持續三個月,包括疲勞、記憶力下降、呼吸短促和注意力不集中。

  患有這種疾病的人說,長新冠會讓回覆電子郵件這樣簡單的任務都變得困難。 他們很難找到合適的詞語或控制壓力。 長新冠的眾多癥狀之一是運動后不適,即使是輕微的身體或精神活動也會加重不適感。

  「人們要麼無法重返工作崗位,要麼不得不大幅減少他們能處理的工作量,」耶魯醫學院(Yale School of Medicine)免疫生物學教授Akiko Iwasaki說。

  研究人員不知道癥狀會持續多久。 很少有長新冠患者在兩年內完全康復。 患者表示,醫生嘗試了各種方法,從抗組胺葯到血液稀釋劑,再到物理治療和針灸等等。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名譽教授Paul Volberding博士說,有些人可能會終生忍受這種疾病。

  「我們仍然每周都在學習,」Volberding說。

  2020年6月,Stacy Cooper走過她位於緬因州比迪福德的咖啡館,感到精疲力竭。

  她本來想在新冠感染痊癒后回到Biscuits & Company工作。 這是她在2014年為實現平生夢想開設的咖啡館。 她想幫助企業和她的社區從疫情停擺的影響中恢復過來。

  但她記不住顧客的名字,記不住他們的訂單,也想不起來奶油放在哪裡。 她算不明白找零,嘗試用刷卡機時大腦一片空白。

  「很明顯,我沒有從新冠感染中痊癒,」Cooper說。

  2021年10月,她和她的生意夥伴關閉了Biscuits & Company。 她也停止了她的客戶服務培訓顧問業務。

  64歲的Cooper說:「當你的身份就是你的工作時,失去身份會讓人非常悲傷。 」

  一些患有長新冠的人(美國聯邦政府已將其歸類為殘疾)仍留在工作崗位上。 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的Rue Dooley說,人力資源經理已做出一些調整,包括遠距工作、彈性工作時間或修改職責。

  「這種情況不會消失,」他說。 「這將是我們必須解決的眾多問題之一。」

  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數據顯示,美國殘疾人就業人數已從2019年7月的570萬增至2024年7月的740萬。 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Nicholas Bloom說,這種增長可能是因為有更多居家工作的選擇。

  根據7月份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在疫情之初,人們更有可能患上長新冠。 隨著疫苗的普及和病毒的變異,感染新冠的人患長新冠的可能性降低了。

  現年33歲的Anisha Sekar從2020年感染新冠后就沒有再做過全職工作。 Sekar曾在舊金山從事技術工作,最終與他人共同創辦了一家金融科技新創公司。 她和同事們一起制定了一個更寬鬆的工作時間安排。

  但是當她嘗試提高工作頻率時,腦霧和神經痛等長新冠癥狀加劇了。 她很難洗澡或進食。 Sekar說,感覺工作與她的病相剋。 去年,她離開了自己的創業公司。

  2020年,Sekar、Cooper和Pascal在網上相識。 他們每天都會群發資訊,並通過影片通話一起繪畫、鉤織和縫紉。 他們在各自位於美國不同地方的家中一起觀看了全部七季《魔法奇兵》(Buffy the Vampire Slayer)。

  「有時候我和朋友或家人交談會覺得不自在,他們聊的都是職業生涯中的里程碑、截止日期或已經完成的副業,我接不上話,」Sekar說。 「有這麼一個地方,有人問你今天過的怎麼樣,你回答『我看到一隻很酷的鳥,看!』 ,這樣的回應不僅會被接受,而且受歡迎,這真讓人感覺被接納,很快樂。」 「有時候我和朋友或家人交談會覺得不自在,他們聊的都是職業生涯中的里程碑、截止日期或已經完成的副業,我接不上話,」Sekar說。 「有這麼一個地方,有人問你今天過的怎麼樣,你回答'我看到一隻很酷的鳥,看!' ,這樣的回應不僅會被接受,而且受歡迎,這真讓人感覺被接納,很快樂。 」

        更多美國要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1 16:4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