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副教授離世,好友:合租4年沒見他睡過懶覺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8月9日晚上,中山大學發布訃告,該校國際翻譯學院黃永遠副教授因突發疾病醫治無效,當天在韓國首爾不幸去世,終年37歲。11日,黃永遠在韓讀博期間的室友董先生告訴極目新聞記者,黃永遠來自浙江溫州農村家庭,讀博期間所有費用都是靠獎學金和打工兼職,博士畢業后僅三年就晉陞為了副教授,是一名「全能型選手」。
中山大學訃告(圖片來源:中山大學國際翻譯學院公眾號)
訃告顯示,黃永遠,男,1987年4月出生,浙江溫州人。2010年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2013年碩士畢業於復旦大學,2019年博士畢業於韓國高麗大學。2019年7月受聘為中山大學國際翻譯學院助理教授,2022年4月晉陞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朝鮮半島近現代史、中韓關係史、朝鮮半島國別和區域研究。訃告稱,黃永遠副教授熱愛教育事業,嚴謹治學,潛心育人,關愛學生,謙虛務實。遵黃永遠副教授家屬意願,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儀式。
8月11日,極目新聞記者聯繫到黃永遠在韓國讀博士期間的室友董先生,據他介紹,今年3月初,黃永遠到韓國成均館大學做六個月的訪問學者,原定8月底就返回國內。沒想到7月31日黃永遠突發腦出血暈倒,送醫搶救,但血沒有止住,後來就被宣布腦死亡了,「我是在8月2日凌晨2時得知這個消息的,當天早上我去醫院,就被告知他腦死亡了,醫院那邊就是盡量維持他的心臟的跳動,等他父母到韓國見他最後一面。」
董先生介紹,黃永遠在高麗大學讀博期間,自己在韓國讀本科,兩人相差7歲,因兩所學校距離較近,所以租住到了一起。在董先生的印象中,黃永遠非常自律,一起住了四年多,他幾乎沒有看到黃永遠睡過懶覺,哪怕是周末,「他是溫州農村的,家庭條件不太好,家裡有三個孩子,讀博期間的所有費用都是他自己靠拿獎學金和在韓國做兼職覆蓋的。他對自己非常節省,穿的衣服都是穿了好多年,沒有怎麼買過新的,但是對朋友們都很大方。」
博士畢業后,黃永遠回國到中山大學任教,與董先生依舊保持聯繫,「他回國后我曾問他最近過得怎麼樣,他說自己剛入職,工作很忙,想儘快評上副教授。」據中山大學的訃告顯示,黃永遠於2019年7月受聘為中山大學國際翻譯學院助理教授,三年後,就晉陞為副教授。
今年7月7日,董先生家人到了韓國,於是邀請黃永遠到家裡吃飯,但黃永遠在微信中回復說,過兩天要交報告的稿子,已經幾天都沒出門了,過幾天再約。黃永遠在餐桌上告訴董先生,自己住在成均館大學教職工宿舍,研究所與宿舍之間兩點一線,忙到沒有時間做飯,平時就隨便簡單吃吃,「一起吃飯的時候感覺他的狀態非常好,所以當聽到他暈倒出事的消息感覺非常震驚。」
黃永遠生前照片(圖片來源:中山大學國際翻譯學院公眾號)
出事後,黃永遠的家人趕到韓國處理後事。董先生說,黃永遠雖然是歷史系畢業,但是一名「全能型選手」,在韓語教育、韓語翻譯、歷史研究方面都有所建樹,甚至可以進韓語系教學,他的離世讓人很難接受。在中山大學國際翻譯學院官網上,黃永遠主講課程包括《朝鮮半島概況(歷史與現狀)》《東亞研究》《朝鮮(韓國)語翻譯理論與實踐》《朝鮮(韓國)語語法與辭彙》等。
8月10日下午1時30分,黃永遠遺體告別儀式在韓國舉行,遺體在告別儀式結束後進行了火化。董先生說,告別儀式當天,韓國很多學會的教授和負責人趕到現場、成均館大學和高麗大學也有教授到場,還有黃永遠在復旦大學讀書期間認識的韓籍校友趕來,大家與黃永遠作了最後告別。
極目新聞記者注意到,黃永遠生前的研究方向包括朝鮮半島近現代史、中韓關係史、朝鮮半島國別和區域研究,獨著有《明清時期的醫生與地域社會——以江南地區的儒醫為中心》《近代中醫地位起伏的政治學與中醫的變化》等多篇論文,也曾多次在媒體公開發表原創文章,內容涉及韓國「慰安婦」、韓國新天地教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