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國EV邁向歐洲的腳步不止

京港台:2024-7-11 02:55| 來源:法廣中文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日媒:中國EV邁向歐洲的腳步不止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中國汽車大型企業比亞迪(BYD)7月8日宣布將在土耳其新建工廠。由於歐盟(EU)對中國製造的純電動汽車(EV)徵收額外關稅,比亞迪希望通過本土化生產加以規避。其他中國企業也在採取措施緩和影響。中國汽車的攻勢仍在持續,不僅是歐洲,日本的汽車企業也迫切需要採取對策。

  據日本經濟新聞今天報道稱,由於是難得一見的大型投資,所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也出席了儀式,並與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握手。比亞迪對新工廠的投資預計為10億美元,將生產EV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V)。年產量為15萬輛,計劃到2026年底開始生產。

  比亞迪於2023年底表示,在匈牙利新建工廠。土耳其的新工廠是在此之後的行動,將進一步確保對歐洲市場的出口基地。

  比亞迪之所以急於在歐洲推進本土化生產,是因為歐盟的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對中國EV徵收額外關稅。歐盟委員會對迅速提高存在感的中國製造的EV提高了警惕。認為從中國政府獲得補貼,不正當地阻礙了歐洲地區內的競爭,7月5日開始啟動了對中國製造的EV最高增加37.6%關稅的措施。

  土耳其與歐盟結成了關稅同盟,因此對土耳其出口不徵收關稅。如果在土耳其進行生產,比亞迪就可以將具有價格競爭力的EV投入到歐洲。

  尋求在歐洲生產的不僅僅是比亞迪。據悉,除了奇瑞汽車之外,在歐洲擴大銷售的上汽集團的「MG」也顯示出到土耳其投資的意向。與德國大眾汽車合作的小鵬汽車等EV新勢力也表示正在考慮在歐洲建設工廠。

  日經新聞稱,中國有句諺語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企業不但沒有因額外關稅而退縮,反而一齊開始大膽地進入歐洲市場。

  受到對中國額外關稅影響的不僅僅是中國製造商。歐美廠商也不得不採取應對措施。

  在歐洲從中國進口的EV中,高達60%是美國特斯拉和法國雷諾等歐美企業的汽車。儘管與中國製造商相比,額外徵收的稅率較低,但打擊是不可避免的。

  運輸與環境組織透露,2023年在歐盟銷售的EV中,中國製造的市場佔有率為19.5%。認為中國製造的EV在歐洲的銷量將繼續保持堅挺,到2024年將增長至25.3%。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7 17:4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