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客買夠10萬才能走?這類旅遊團把泰國害慘

京港台:2024-6-20 00:02| 來源:泰國網傳媒 | 評論( 3 )  | 我來說幾句

中國遊客買夠10萬才能走?這類旅遊團把泰國害慘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瘋狂的競爭,讓泰國旅遊活不下去了。低價團,固定公式=超低團費+超高強迫消費。

  超低團費,導致赴泰遊客的基礎體驗感極低,甚至等同於,赴泰旅遊「活受罪」。

  而糟糕的基礎體驗再加上「超高強迫消費」,遊客此生,絕對不會再來泰國第二次。

  經濟越不行,部分旅遊公司的本質就是「不擇手段刷錢」存活下去,極度損人不利己。

  惡性格局之下,優質旅業商家賺不到錢,劣質低價團自尋死路。

  今日,泰旅業協會抱怨:實在撐不住了。

  

  

  低價團入侵破壞泰國旅遊市場!

  旅業人士呼籲政府解決

  

  6月19日,據泰媒消息,泰國旅遊觀光協會(ATTA)主席西薩迪瓦透露,目前有外國資本企業前來泰國開展業務,通過使用泰籍人士作為代理人,以從未有過的低價出售旅遊套餐,其價格甚至低於此前成為問題的零元團。

  他表示,例如以1,000-1,500泰銖的酒店房價向遊客推銷旅遊套餐,但來到泰國之後便會以強迫和恐嚇的方式讓遊客購物消費達7-10萬泰銖的規定數額。

  這一情況使得泰國從業者受到嚴重影響,若1年之內問題無法得到解決,泰國企業者將無法生存。

  西薩迪瓦直言,自出生以來從未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因為泰國旅遊市場受到的衝擊比疫情前更加嚴重,超過了回扣(kick back)團和零元團,哪怕只有少數也會導致整個市場崩潰。

  進入泰國的外國資本商家先以擾亂市場和不計成本的方式慢慢佔領整個市場,讓原住商家無法生存,之後再提高價格,讓遊客認為泰國是一個非常廉價的旅遊國,且目前此問題最為突出的便是中國、印度和俄羅斯。

  

  對於該問題,私營部門需要依靠泰國政府來解決處理,而旅遊協會也曾與泰國總理賽塔及旅遊與體育部部長森薩討論過,他們均已獲悉此事。

  其中既包括外資進入擾亂市場,也包括此舉給泰國旅遊形象帶來的負面影響,儘管一直以來都強調要改變泰國旅遊業廉價的形象,但這一問題恰好是阻礙。

  

  泰國旅業淡季:

  規規矩矩賺不到錢,算計狡詐倒得更快...

  泰國某中餐館內,一群泰北華文導遊在聚餐,老闆詢問為何這麼閑,眾人統一答覆「如今正逢旅遊淡季」。

  即4月底潑水節過後,5-7月,或者時間還會更長,整個泰國進入旅遊淡季:景區、街道、商圈,幾乎看不到熱鬧擁擠的遊客畫面。

  一是泰國盛大噱頭已過,各國遊客不會持續聚集;

  二是各國遊客多為「上班族」,長期請假不太現實;

  三是泰國5-7月,一半雨季、一半炎熱,加之海邊風浪高、氣候喜怒無常,周邊海洋、山脈、古城,似乎都不大適合旅行;

  四是全球經濟下行,很多人沒錢旅遊,各國可見;

  因此在這一背景下,旅遊公司要想生存,就必須要開啟「魔法手段」,只要能賺到錢並且不違法,任何門路都要絞盡腦汁。

  

  他們,一開始想到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旅遊套餐明碼標價,認真服務,總會有喜歡泰國的遊客報名。

  可市場如戰場,「腳踏實地」的不良習慣,終究讓他們「自食惡果」——遊客數量很少,而且自己服務起來又累又不賺錢。

  「低價團」,隨即誕生:宣傳「5999元游泰國」,連半個團都難湊,但是「1500元游泰國」,各類退休小區大爺大媽資源規模,等同於無限。

  何況,這符合「人頭交接」的旅遊模式。

  外國的前端銷售,只負責「彙集人頭」,並且收錢后自己賺了大半,之後如同「甩手掌柜」,將彙集到的「人頭」,大批轉賣給「泰國的地接旅遊公司」,完成兩頭通吃、多方收費的賺錢模式。

  這個操作,與「渣男風格」100%一致:廣泛撒網,名利雙收,搞出事了拒不負責。

  緊接著,遊客抵達曼谷,旅遊公司的贏利點轉化為:多購物,多賺錢,多付費,多服務。

  大概的套路,也就是把你拉到景點門口,來都來了,你得額外花錢才能進入;想不花錢也行,那就待酒店,或者全天過車癮,只能在外邊看,不能在裡面玩。

  心急賺錢的導遊,有可能就直接會「動手動口」強制消費,強制購物,他不怕你發飆,就怕你不給錢;

  而且,他們不怕你大罵「強迫消費者」,因為無論你罵他什麼,他都會回你一句:100%的全責,都在愛貪小便宜的中國遊客身上,1500元游泰國的人,當受此報應,必須死宰...

  還有,歡迎舉報:這隔著兩國的糾紛,吵到最後也就不了了之。

  

  以上,就是老生常談的「零元團、低價團」。

  多年來,各大媒體不管如何評判雙方,都不會有定論。

  因為遊客與旅遊單位,在毫無標準的情況下,似乎誰都有問題,但似乎誰都沒有違反法律。

  旅遊公司為了生存,將旅遊項目拆分為:基礎+付費,整個行業,也並非人人強迫遊客購物。

  站在遊客角度,消費者貨比三家選最低,趨利避害追求性價比,更是人之常情。

  深究解決問題的核心本質,只能是泰國當局勇敢站出來,為了各方的期望落差感設立標準,而非放任市場「既要又要」。

  遊客既然選擇了「低價團」,那自然不能期望支付卡西歐的錢,享受佩戴江詩丹頓的商品和服務,畢竟在能力配不上野心的事實面前,為了「自身權益」據理力爭,這是一件很羞恥的事。

  交多少錢,換取多大的享受,天經地義。

  既然遊客夠膽子選擇「1500元游泰國」,那就需要做好思想準備:

  這1500元,連機票和酒店錢都付不起,充其量自己就是交了個「門票」,之後到了泰國,還需要量力而行花費購買額外的服務。

  此處,遊客不能默認,自己支付的1500元人民幣,就是「交了錢的絕對上帝」——我不管你血本無歸,所有高端齊全服務,必須配套。

  這顯然是「鑽人空子、以小博大、便宜盡占」。

  

  至於開出「1500元團費」的旅遊公司,你們也需要一套標準。

  既然知道如此大批量的客源,全奔著「1500元團費」而來,那麼團客的人性所求,多半會與「便宜」沾邊。

  所以面對這些「愛划算」的人群,旅遊公司當然也要有特定的心理準備。

  如果捨得花更多的錢,「愛划算」們早就會報名「5999」,而非「1500」——又想不花錢,又想玩得好,他們的屬性使然——要麼沒錢,要麼不願意花錢。

  既然如此,遊客來到泰國后,旅遊公司再突破底線逼他們「花夠10萬才能走」,這一定會引發爭議和糾紛:

  來一次,吵一次,反反覆復,無休無止。

  那麼,上述雙方的確定標準,就是泰國當局一直「缺交的作業」。

  泰國旅遊當局,泰國旅業協會,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就夠了:

  做好調研,設立標準,讓遊客滿意,讓旅業公司賺到錢。

  訂立最低價格,以及不同價格的服務標準,完善舉報機構和協調機構,將以往的無序帶入有序。

  此處,一定會有旅業人士提出:旅遊行業的養家糊口,不就是靠暗地裡的「附加付費」抽水提成么,想要完全水至清,那麼市場一定無魚。

  的確,依據泰旅業的現狀,「小費+額外多收」,情況難以避免,但正是如此,一套保護雙方的底線標準就應當更為有力、更為清晰。

  整個行業,如今很需要一個「標桿」,一個人人誇讚的「網紅旅業服務」。

  塑造一個完善旅業的領頭方向,總好過各自低著頭,各玩各的手段,各「搶」各的錢,各自得罪「各自服務的遊客」。

  到頭來,各自卻說,誰把「泰旅業」弄成了這個樣子。

  

  錢誰都想要,但為了錢,那些齊心協力地聯合完善,如今成了「人少好吃飯」的陰暗共識。

  今天你舉報我,明天我低價競爭弄倒你,後天我再惡意跟團收集信息,發送至全泰媒體,讓你身敗名裂。

  其實,泰旅業原本應當有著更快速的突破。

  但人性使然,人人都想成為人外有人的人上人。

  嫌你窮,怕你富。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9 09:2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