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虧20億美元退市,馬斯克「一生之敵」又破產了

京港台:2024-6-19 21:38| 來源:中國汽車報 | 評論( 6 )  | 我來說幾句

凈虧20億美元退市,馬斯克「一生之敵」又破產了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當地時間6月17日晚間,美國電動汽車初創公司菲斯克(Fisker Inc.)申請破產保護。在試圖提高其惟一產品Ocean SUV的產量而大量消耗資金后,該公司希望通過出售資產和重組債務來挽救其業務。

  一度與特斯拉分庭抗禮

  菲斯克可以說是美國古早的造車新勢力,創始人是知名汽車設計師亨里克•菲斯克,他參與過寶馬Z8、阿斯頓•馬丁DB9、V8 Vantage等車型的設計工作。2005年,亨利克•菲斯克與搭檔伯恩哈德•科勒合作,成立了一家名為Fisker Coachbuild的汽車設計公司,主要是為豪華車做私人訂製。

  2007年初亨里克•菲斯克接下了特斯拉Model S的初期設計工作,數月後火速成立了Fisker Automotive公司,並推出首款車型Karma增程式混動超跑。也正因此,特斯拉認為亨利克•菲斯克借合作之機剽竊了自家的增程式技術,並將其告上法庭。雖然後來特斯拉敗訴,但不妨礙馬斯克一次次吐槽菲斯克及其產品,也有人戲稱亨里克•菲斯克是馬斯克的「一生之敵」。

  事實上,菲斯克推出的首款車Karma以其獨特的外觀設計,在當時小有名氣,也是特斯拉的直接競爭對手。不過,出色的設計並不能彌補該車在技術方面的缺陷,質量問題接踵而來,多起自燃事故引發了屢屢召回,再加上高達13萬美元的售價,Karma銷量始終上不去。2012年獨家電池供應商A123的破產,更是給其帶來重擊。2013年上半年亨里克•菲斯克宣布離職,之後菲斯克走上了美國能源部的拍賣台,2014年中國萬向集團以1.492億美元收購菲斯克。從創立到破產,菲斯克總體也只賣出了2000多輛Karma。

  不過,亨里克•菲斯克留了一手,「菲斯克」這一品牌名稱和商標LOGO並不屬於Fisker Automotive公司,而是一直由Fisker Coachbuild公司持有。這樣一來,中國萬向集團只能將到手的Fisker Automotive更名為Karma汽車公司,加以運營。當然,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至於手握「菲斯克」商標的亨里克•菲斯克,於2016年捲土重來,創立了Fisker Group Inc.公司,可以說是菲斯克「2.0」版本。與第一次不同,菲斯克此次選擇了純電技術路線,想用一款純電動跑車打響市場。可惜進展不順,純電動跑車項目於2019年暫停,菲斯克轉而研發純電動SUV Ocean。2020年,菲斯克借殼上市,巔峰時期市值高達80億美元。由於菲斯克將旗下車型的生產外包,只專註於設計,而被冠以「汽車界的蘋果」之稱。

  連年虧損

  目前,菲斯克旗下在售車型只有一款Ocean,起售價約為4萬美元。還有一款純電緊湊型SUV Pear於去年亮相,原計劃2025年投產。不過,菲斯克可能等不到這天了。

  早在今年2月,菲斯克就因股價連續30個交易日低於平均1美元,收到了退市警告函。當時菲斯克坦言,如果無法獲得更多融資,其繼續營運的能力可能會受到重大質疑,而該公司正在與一家「大型汽車製造商」討論一項可以拯救公司的投資。菲斯克沒有公布名字,但業內傳言其潛在合作對象是日產。

  不過,3月下旬,菲斯克發布公告稱,已收到此前與其洽談潛在交易談判的大型汽車製造商的通知,後者決定終止談判,菲斯克不得不調整戰略,考慮重組及資本市場交易等方案。受該消息影響,菲斯克股價大跌,紐約證券交易所緊急發布公告,令菲斯克摘牌退市。與大型車企的合作泡湯,成為了壓倒菲斯克的最後一根稻草。

  菲斯克走到今天這一步,與其自身營收不理想、資金無法周轉脫不了關係。財報顯示,2021-2023年,菲斯克的營收分別為10.6萬美元、34.2萬美元、2.73億美元,凈虧損分別為4.71億美元、5.47億美元、9.4億美元。過去三年,菲斯克運營虧損14.59億美元,凈虧損為19.58億美元。截至2023年底,菲斯克總資產為18.32億美元,總負債卻高達19.3億美元,已經構成資不抵債。

  銷量方面,2023年全年,菲斯克生產了約1萬輛汽車,不到其預期的1/4,而交付量不足5000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與「1.0」時代一樣,在菲斯克「2.0」時代,質量問題仍然困擾著這家車企。就在今年5月,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宣布,對菲斯克2023年生產的6813輛Ocean展開初步調查,原因是該車搭載的AEB系統在沒有明顯障礙物情況下無故啟動,導致車輛在高速行駛中突然減速,造成人員受傷。在此之前,由於車門無法打開、在不平路面出現翻滾以及剎車系統異常等問題,菲斯克已經不止一次遭到調查。

  當然,菲斯克並非個例。因趕上美國電動汽車的發展浪潮而崛起上市,又因融資環境快速惡化且不具備自主「造血」能力而倒下,是諸多美國造車新勢力身上都在上演的故事,包括Electric Last Mile Solutions、Lordstown Motors、Proterra等。此外,Rivian、Lucid、尼古拉、法拉第未來等也在勉力掙扎,處於風雨飄搖中,下一家倒下的會是誰呢?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9 04: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