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圍城!建築垃圾傾倒金沙江 張家界現垃圾山

京港台:2024-6-7 04:27| 來源:南方都市報 | 評論( 3 )  | 我來說幾句

垃圾圍城!建築垃圾傾倒金沙江 張家界現垃圾山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一片森林綠地中為何竟有一座高達十幾米的白色垃圾山?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湖南省張家界林地內的花沐灣渣土棄置場(下稱花沐灣渣土場)發現竟有一個堆存高度十餘米,佔地100餘畝,總量約29萬立方米的建築垃圾、生活垃圾混合物堆,周圍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督察發現,花沐灣渣土場採取簡單粗暴的填埋方式處理建築垃圾,不僅未按環評批複要求建設擋渣牆、截洪溝、沉澱池等設施,更是缺少經營渣土場所需的臨時用地手續,長期處於無證經營狀態。更值得注意的是,花沐灣建築渣土棄置場違規接收垃圾里還混有大量泡沫、塑料、橡膠、塗料、油漆等白色垃圾和有毒有害物質,對周邊生態環境帶來極大損壞。

  不止於此,6月6日,第三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曝光典型案例,在督察通報中,七省市都或多或少存在建築垃圾處置不當等問題。垃圾隨意傾倒更成為此次督察中的信訪舉報熱點。

  

  張家界林地內的花沐灣渣土場內,垃圾堆積成山。

  垃圾處理能力難滿足實際需要

  上海、湖北兩省市建築垃圾產量均達億噸

  據通報顯示,多個省市建築垃圾產量極大,但年處理能力無法滿足實際需要,甚至有部分省市至今未制定建築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建築垃圾管控不力。

  典型案例中也指出,2021年以來,雲南省建築垃圾年均產生量4100餘萬噸,全省16個市州有15個至今未制定建築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129個縣(市、區)僅有57個建築垃圾消納場和19家綜合利用企業,遠遠滿足不了實際需求。

  通報顯示,上海、湖北兩省市建築垃圾產量在億噸左右。其中,上海市建築垃圾產生量大,工程渣土和泥漿的產生量常年保持在1億噸以上。上海市有關部門和一些地方消納場所規劃布局不夠,建築垃圾處置問題日益突出。湖北省近年來年均產生建築垃圾也在近億噸,但全省13個市州、3個省直管市及神農架林區中,有15個未按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要求,制定建築垃圾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規劃。

  根據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要求,湖南省出台「十四五」固體廢物環境管理規劃,將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2025年達到70%以上作為約束性指標。但督察發現,張家界市、永州市建築垃圾處置能力嚴重不足,2023年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均不足10%,遠低於全省平均水平,違規傾倒問題多發。

  此外,浙江省杭州市也被點名建築垃圾產生量大,但處置能力嚴重不足,監管缺位,違法轉移傾倒等問題突出。重慶市也被通報稱,建築垃圾產生量大,有關部門和一些地方對建築垃圾管理底數不清,處置利用場所規劃建設和運行管理不到位,行業發展無序,違規處置問題突出。督察還發現,江西省一些地市建築垃圾違規堆存點還混雜大量工業固廢甚至危險廢物,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

  多地存在建築垃圾隨意傾倒破壞生態

  神農架林區建築垃圾侵佔生態保育區,雲南建築垃圾侵佔金沙江河道

  此次督察還發現,多地存在建築垃圾隨意傾倒破壞生態的問題。

  長江保護法規定,禁止在長江流域河湖管理範圍內傾倒、填埋、堆放、棄置、處理固體廢物。督察組在雲南省發現,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麗江至香格里拉鐵路項目中,在緊鄰金沙江的麗江市玉龍縣佔用31.6畝農用地設立拌合站。2021年2月拌合站臨時用地手續到期后,按規定應進行土地復墾,但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違規將該地塊作為棄渣堆放場,共計傾倒棄渣10.5萬立方米,侵佔金沙江岸線135米,佔用河道約1000平方米,造成原有植被損毀,岸線基本喪失生態功能。

  

  5月21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棄渣場侵佔金沙江岸線。

  督察組連續多日蹲守發現,緊鄰該棄渣場,每天都有重型卡車將棄渣直接倒入金沙江,嚴重破壞岸線和河道生態環境。該處現有約5000立方米棄渣,侵佔金沙江岸線47米,佔用河道500餘平方米。金沙江左岸的迪慶州香格里拉市問題同樣突出。督察組抽查發現,僅虎跳峽鎮就有6處非法棄渣傾倒點,侵佔金沙江岸線400餘米,佔用河道6000餘平方米,部分棄渣進入金沙江,岸坡上仍有7000餘立方米棄渣。

  

  5月17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重型卡車正向金沙江內傾倒棄渣。

  另外,雲南多地還存在建築垃圾處置利用問題突出,且未曾按照要求進行生態修復。通報稱,2017年至2019年,曲靖市麒麟區在大尖山採石場廢棄采坑種植藏柏1萬餘株。2022年3月,當地利用已種植藏柏的采坑作為棄土消納場,同步實施大尖山礦山修復。督察發現,該采坑已累計接納建築垃圾10餘萬立方米,但生態修復方案要求實施的植被恢復、復墾等措施均未落實。

  典型案例中還指出,湖北省神農架生態保護有關規劃明確,設立嚴格保護區、生態保育區等4個功能分區,其中生態保育區只允許建設保護、科研監測類型的建築物、構築物,不得建設污染環境、破壞自然資源或自然景觀的生產設施。督察發現,神農架林區大九湖鎮將約4萬噸建築垃圾傾倒在坪阡水庫管理範圍內,侵佔生態保育區約24畝。木魚鎮違法設置小灣建築垃圾臨時填埋場,混合堆放各類建築垃圾總計約30萬噸,侵佔生態保育區約32.4畝,現場督察時還有建築垃圾陸續傾倒在生態保育區內。

  

  5月18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有車輛向生態保育區內違法設置的木魚鎮小灣臨時填埋場傾倒建築垃圾。

  武漢市部分區域建築垃圾隨意傾倒現象多發。督察發現,2021年以來,黃陂區三店村陳家崗違規堆存建築垃圾6.5萬餘噸,距離后湖最近僅150米左右。2018-2020年,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宗黃村以每畝3000元的價格,擅自同意武漢創發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將11萬餘噸建築垃圾傾倒在該村,佔用基本農田約100畝。

  跨區域非法傾倒問題屢禁不止

  杭州垃圾現身安徽宣城,上海周邊成城市垃圾場

  由於本地處置能力嚴重不足,多地跨區域非法傾倒問題多發頻發,屢禁不止。

  通報指出,2021年至今,僅浙江省查處的杭州市工程渣土等建築垃圾跨市非法傾倒案件就有1199起。如杭州市地鐵五號線二期工程老餘杭站項目通過無運輸資質的公司,多次將渣土跨區域非法傾倒至安徽省宣城市。

  

  今年5月,督察組督察發現,杭州市地鐵五號線二期工程老餘杭站項目通過無運輸資質的公司,多次將渣土非法傾倒至安徽省宣城市。

  兩個相距上百公里的城市是如何聯繫在一起?據《中國環境報》報道,這背後有四級利益鏈條。以杭州地鐵五號線二期工程為例。工程方聯繫建築垃圾運輸承包公司,後者以承包價格3150元/車來承包建築垃圾的運輸,這是第一層級。然後,工程中介給承包公司介紹車隊,以2700元/車的價格從中賺取差額利益,此為第二層級。接著便到了跨省運輸的環節,車隊老闆從中介處承接建築垃圾運輸業務,組織司機實施非法傾倒,收益是1200元/車,這是第三層級。最後,宣城廣德市的『地接』上線,收取500元/車的費用來為運輸車隊尋找傾倒場地,賺取費用,此為第四級。

  之所以難以禁止,則是因為懲罰較輕,未追溯源頭。2021年11月,浙江省有關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建築垃圾治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強化一體監管,按照「零容忍、嚴懲處、溯源頭」的原則,嚴厲打擊建築垃圾偷運偷倒等違法問題。但督察發現,在一些案件中,杭州市相關部門責任落實不力,監管層層失守。如2023年杭州市雖然查處4000多起建築垃圾偷運偷倒案件,但絕大多數僅作罰款處理,未追溯源頭責任,沒有從源頭上解決問題,違法傾倒問題禁而不止。

  上海也是跨區域非法傾倒問題多發頻發的城市之一。上海周邊城市查處的非法傾倒建築垃圾問題,有很大一部分源於上海。通報稱,2021年以來,江蘇省蘇州市查處的274起跨區域非法傾倒建築垃圾案件中,有243起涉及上海。其中,普陀區桃浦科技智慧城工地項目、閔行區S4高架二標一工區項目和嘉定區金園二路工地項目,自2023年12月起,陸續將3960噸工程泥漿非法傾倒至崑山市陸家鎮,侵佔林地4.38畝,其中4.06畝是省級公益林。

  另外,江蘇省南通市也發現多起上海市非法跨區域傾倒建築垃圾案件。2022年8月,上海市數千噸建築垃圾被違法傾倒至南通市海復鎮均里村魚塘,造成環境污染。2023年12月,一輛非法營運車輛從上海私自運載52噸工程渣土出市傾倒,途經南通時被查處。

  垃圾推成小山,臭氣熏天

  市民多方舉報為何無果?

  近年來,浙江省杭州市民對建築垃圾非法傾倒問題投訴不斷,一些問題重複投訴,始終未得到解決。

  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杭州市12345平台就接到此類問題投訴2700餘件。督察發現,2023年4月,群眾多次投訴桐廬縣城南街道仁智村附近非法傾倒渣土,但桐廬縣有關部門未認真查處,違法行為未得到制止。截至督察進駐,該村附近6處非法傾倒點共傾倒渣土、拆遷垃圾等13.2萬立方米,佔地75.8畝,涉及耕地20.2畝、林地2.7畝。其中1處侵佔耕地的傾倒點,不僅沒按要求清理渣土恢復耕地,反而直接將渣土推平覆蓋在耕地上。督察還發現,桐廬縣分水鎮武盛村被非法傾倒建築垃圾9675立方米,侵佔耕地3.2畝、林地1.7畝。富陽區新桐鄉新店小高塢被非法傾倒渣土等共8675立方米,佔地29.2畝,雨天大量渣土被沖刷進排洪溝,形成黃色泥漿水排入富春江。

  

  5月13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富陽區新桐鄉新店小高塢被非法傾倒渣土等固體廢物。

  

  5月13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富陽區新桐鄉新店小高塢非法傾倒的渣土受沖刷進入排洪溝,形成黃色泥漿水排入富春江。

  通報指出,督察進駐期間,建築垃圾隨意傾倒成為信訪舉報熱點,群眾反映十分強烈。

  在江西萍鄉市紅谷灘區鷹潭街地鐵站附近,多處建築垃圾、生活垃圾混存點的淋溶液直排外環境,監測結果顯示,淋溶液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濃度分別超過地表水Ⅲ類標準30.5倍、16倍、15.5倍,現場異味刺鼻,周邊群眾反映強烈,但長久未曾解決。

  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州市違規傾倒問題多發,城鄉接合部問題尤為突出。抽查發現,張家界市永定區大庸橋街道禾家山附近、慈利縣零陽鎮磨子坡附近,永州市上嶺橋鎮龍塘村內、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南側、永州互通南側地塊內等點位存在建築垃圾違規傾倒,群眾反映強烈。

  采寫:南都記者王瑋 發自北京

  部分內容圖片來自中國環境報、生態環境部官微  

        更多大陸資訊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7 21:4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