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男童疑接觸鱸魚感染致命弧菌,4個腳趾已截肢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2歲男童因感染致命創傷弧菌,在ICU 搶救12天,4個腳趾和腳板已部分截肢。
諶先生兩歲兒子的4個腳趾和腳板已部分截肢 受訪者供圖
5月29日,廣東珠海諶先生接受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採訪,詳述兒子感染和搶救經過,目前孩子已出院,3周后需做植皮手術。
>>>接觸到魚
海鮮市場殺好的鱸魚提回家玩,凌晨高燒41℃
5月29日下午,諶先生介紹,他們家住珠海市金灣區三灶鎮,「4月14號就買了一條鱸魚,我兒子中招,4月15號送醫搶救。」
諶先生回憶,4月14日下午,母親領著兒子到街邊的海鮮市場買菜。
「他奶奶領著他,花了十來塊錢買了一條鱸魚,是魚檔攤主殺好裝在塑料袋子里.小孩子喜歡魚嘛,他提著魚走了一段路,回到家裡,也拿出來玩過魚。14號下午三四點,他接觸到魚,當天下午6點我們就把這條鱸魚吃掉了,都沒有問題。」
諶先生表示,兒子當天下午接觸到鱸魚,到晚上開始出現癥狀,但當時沒有注意到。
「晚上他睡覺的時候,大約凌晨2點開始發高燒到41℃左右,我帶他去醫院退燒了,凌晨3點多他就睡著了,我以為就沒事了,結果到早上又開始發燒。」
>>>難查病因
從小腿腫脹發黑到大腿,醫生曾建議切腿保命
直到此時,諶先生髮覺不對勁,「我急忙準備再領他去醫院,在給他穿衣服穿鞋子的過程中,才發現他的右腳有點腫。到醫院后,醫生拍片子,就這幾個小時的時間,整個膝蓋以下右小腿已經腫脹發黑到大腿,看樣子很難控制了,我們趕緊就轉院到三甲醫院,當晚就做了切開引流手術,當時醫生建議直接把腿切掉保命,但是我沒同意。」
諶先生直言:「當時醫生檢查也查不到病因,醫院要確診病因才能對症治療,醫生把壞死的組織拿去培養,4月17號才查出來是海洋創傷弧菌。」
醫院診斷書顯示,諶先生的兒子右足壞死(創傷弧菌感染),壞死性筋膜,右足、右小腿筋膜室綜合征,膿毒性休克,創傷弧菌感染等引發敗血症,右足、小腿近平滑假絲酵母菌感染。
諶先生表示,醫生經過努力,最後基本上還是控制住了,沒有繼續蔓延,但是壞死的組織沒有完全清除掉。
>>>感染幾率
男童腳踝腳跟有傷口,疑接觸到鱸魚后被感染
諶先生解釋稱,那條鱸魚身上帶有這種致命的病菌,「可能是我兒子抵抗力不好就感染了。打個比方,他身上可能有個小傷口,他用手去摸了魚,再用手去摸傷口的話,就可能被感染了。」
諶先生分析總結稱兒子感染有兩種可能,「要麼就是被魚咬到,要麼就是身上有傷口,接觸到魚后感染。」
「他當時腳上有傷口,我們不確定是不是被魚刺的,還是他本來就有的,因為傷口太小。他是小孩子,到處跑出去,有可能摔倒或者穿鞋造成的,就是在腳踝腳後跟那個位置有傷口。」
諶先生澄清說並非只有鱸魚攜帶這種致命病菌,「我們買的就是普通的、常見的鱸魚,它主要是海洋裡面的動物都有可能攜帶的,並不一定說是只有鱸魚才會有。」
諶先生坦言,他們沒有想著去向魚檔攤主討說法,「我個人感覺應該和攤主沒關係,同樣接觸扎到人,別人可能會沒事,這個是感染的幾率問題。」
>>>保住性命
4個腳趾腳板已截取部分,3周后要做植皮手術
作為父親,諶先生很揪心,兒子經歷39天的救治,總算是保住了性命。
「從4月15號在ICU一直待到4月27號,經過12天的搶救,才脫離了生命危險,隨後轉骨科治療,一直到這個月的24號出院。」
「孩子右腳4個腳趾已經截取了一部分,腳板上也去掉了一部分,大約6月15號還要做植皮手術。醫生說有3周的植皮期,但是因為治療費用問題,所以我們選擇先出院,等3周后再去做植皮手術。」
受訪者供圖
諶先生提供的救治視頻顯示,醫生在他幫忙控制住孩子的情況下換藥,孩子痛得大哭。諶先生說:「很疼的,也可以為他打鎮痛葯,但是醫生建議,孩子太小會有副作用,能哄盡量哄,不要太依賴鎮痛葯。」
諶先生算了救治花銷,「現在出院花了17萬,4月份我急忙去給孩子上了戶口,買了一份醫保,醫保報銷2萬當中的90%,也就是1.7萬元,等於我們自費也花了15萬多元。目前醫生說孩子後續治療費用還需要十來萬元。」
>>>單親爸爸
請假和母親一起照看,獨子每晚睡不好會痛醒
諶先生介紹說,兒子是自己的獨生子,經此一遭,大人和孩子都承受煎熬。
「他現在已經兩歲3個月大。他現在每晚睡不好,我們大人也休息不好,晚上他睡著也會哭,他會痛醒,我們就得哄,他哭一會,等他睡著一會又會哭。」
今年31歲的諶先生在工廠上班,目前已請假,和56歲母親在照看孩子。「我是單親爸爸,跟妻子分開已經有一年左右,我母親也不能熬夜的,她是當幫手輔助我,主要是我在照看。」
諶先生坦言,為了救治兒子,家裡經濟拮据,目前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後面治療的話,如果植皮不成功,只能繼續切除。現在只能說先把孩子的腳保住,再談能不能走路的問題。」
>>>多知道點
致命創傷弧菌,處理海鮮或到海邊遊玩時當心
創傷弧菌屬於弧菌科,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是致死率最高的致病弧菌。其廣泛分佈於水溫較高的世界各河海交界水域、近海、海灣及海底沉積物中,並常寄生於貝殼類等海洋生物中 ,如魚、蝦、牡蠣、蚌等。
這種致命弧菌感染途徑包括通過皮膚傷口,或食用含有海洋細菌的海產品。創傷弧菌的毒性較強,感染后潛伏期平均為24小時。約50%—70%的患者會在一兩天內出現局部皮膚腫脹,疼痛明顯,傷口周圍或感染肢體末端皮膚呈黑紫色,有水皰。感染者常伴有發熱、腹痛、腹瀉、嘔吐、低血壓等癥狀。病情進展迅速,若不及時就診,嚴重者可發展為肌肉壞死和敗血症,甚至有截肢和引起多臟器功能衰竭的風險。
如何避免感染創傷弧菌?專家建議,少吃生冷海鮮,盡量將水產品燒熟后食用。清洗蝦蟹貝類等海產品時最好戴上手套。一旦被蟹腳、蝦刺等刺傷,要及時用清水沖洗傷口,並用酒精進行消毒。避免在海水中受傷或將已有的皮膚傷口暴露在海水中。
若出現皮膚疼痛、瘙癢、腫脹和腹瀉及發熱等癥狀,應立即就醫,並告知醫生最近接觸海水或海鮮病史,以免耽誤診療。
創傷弧菌具有嗜鹽性,切勿使用生理鹽水或將鹽撒到傷口上,以免加重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