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上千元 一夜關店! 中國「窮鬼」正暴擊米其林

京港台:2024-5-28 23:43| 來源:金錯刀 | 評論( 16 )  | 我來說幾句

人均上千元 一夜關店! 中國「窮鬼」正暴擊米其林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北上廣的「米其林」們,撐不住了。

  北京的西餐界頂流,米其林一星餐廳Opera BOMBANA突然關店,不少慕名而去的食客都撲了個空。

  

  這家被稱為「北京義大利餐頂流」的餐廳,辦過高圓圓和趙又廷的婚禮,接待過成龍和李開復等大佬。

  即便人均消費隨便破千,預約定座一號難求,還是擋不住各地食客們掏空錢包前來打卡。

  無獨有偶,收穫不少米其林和黑珍珠「雙認證」的TIAGO集團,旗下六家餐廳也在一夜間突然關店跑路。

  

  在經歷了「餐飲寒冬」的三年,不少米其林都倒在了春天到來之前。

  據數據統計,2023年精緻餐飲行業的倒閉門店數量為13%,為史上最高。

  過去,餐飲行業之所以對「米其林」和「黑珍珠」等高檔認證趨之若鶩,是因為這些「認證」意味著白花花的銀子。

  

  根據美團數據,餐廳上榜黑珍珠后,線下客流量會直接增長30%~70%,線上搜索量也會暴增97%左右。

  但時至今日,不管是米其林還是黑珍珠,精緻餐飲的「流量密碼」正在逐漸失靈,關店、跑路的餐廳越來越多。

  是餐廳卷不動了,還是人們吃不起了?

  

  人均上千的貴族餐廳,淪為老賴

  盤子大、分量少、規矩多、吃不飽。

  儘管大眾對於精緻餐飲的「刻板印象」不過如此,但是對於精緻餐飲來說,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把「調」起高。

  

  美食、美酒、稀有到價比黃金的食材,幾乎成了米其林餐廳的「標配」。

  如果是西餐廳,那天價黑松露、一勺上千的魚子醬、包著金箔的熟成牛扒都屬於基本功;

  中餐廳也不遑多讓,新榮記的「家燒黃魚」動輒數千,只因為用的是稀有的野生大黃魚;

  

  當然,食材內卷是沒有盡頭的,在餐飲的世界里,更珍惜、更有腦洞的食物可以說是層出不窮,只要不違法,能吃到什麼都不奇怪。

  於是,明星帶路成了精緻餐飲的另一大噱頭來源。

  連鎖餐飲請明星來打卡能吹一年,而米其林們根本不用發愁明星造訪。

  剛剛關門大吉的意式餐廳Opera BOMBANA,就曾經因為承辦過高圓圓和趙又廷的婚禮而聲名大噪。

  

  後來,有粉絲也在就餐時「偶遇」了伍佰、成龍、徐克等大腕,直呼「吃什麼不重要,看到偶像最開心。」

  在小紅書上,能在米其林餐廳「偶遇」,已經成為追星的主要渠道,從姜文到楊洋,米其林餐廳可以說是最不挑明星的場合。

  

  當然,偶遇明星只是配菜,服務才是精緻餐飲的真正殺手鐧。

  不同於海底撈的雞血式服務,精緻餐飲在搞起服務來主打一個「貴族體驗」。

  有食客在米其林餐廳新榮記就餐時,只要提一嘴「冷」,就立刻會有侍者端上LV的披肩。

  

  如果運氣好趕上食客生日,米其林明星主廚還會現場親自手作一個小蛋糕奉上,還能收穫全場「社會名流」們的齊聲祝福,貴族感拉滿。

  

  相比於一貫趾高氣揚的奢侈品店員,精緻餐飲的服務真的能讓食客獲得短暫的「貴族體驗卡」。

  但是,調起得越高,摔得也就越狠。

  Opera BOMBANA的關店,就顯得非常「不體面」。

  4月11日下午,Opera BOMBANA突然發了一則關店聲明,三天後真的人去店空,只剩下緊鎖的店門,和還沒來得及收拾的桌面。

  

  最不體面的是,Opera BOMBANA還欠了一屁股債。

  在關店之前,就有食客來吃飯時遇到了前來討債的供應商,結果關店之後,供應商的欠款還是沒結清,據悉Opera總共拖欠了供應商400多萬。

  

  而Opera員工的工資同樣也沒有結清,曾經滿臉堆笑,舉止優雅的服務員們現在也在打算髮起仲裁。

  另一家倒閉的TIAGO同樣突然,據調查,有不少食客在TIAGO的儲值卡還沒來得及退款,店就先跑路了。

  

  有媒體採訪了TIAGO的內部人員,據稱截止關店,公司已經在餐廳業務方面虧損高達3000多萬。

  倒在寒冬后的米其林們,已經顧不上體面了。

  米其林集體「下凡」,

  甘願被窮鬼薅羊毛

  面對更卷的市場、更「摳」的食客,米其林們都開始了奮力自救。

  高高在上慣了,精緻餐飲只能扔掉過去的逼格,選擇「下凡」。

  

  第一批「下凡」的精緻餐飲,選擇了一條非常難走的路子:做外賣。

  對於精緻餐飲來說,用餐環境、精緻服務,都是其高昂價格的一部分。

  而做了外賣后,這部分溢價蕩然無存,米其林的「逼格」難保。

  很多精緻餐飲,在「屈尊」做外賣時遭遇水土不服。

  前文提到的Opera Bombana,前段時間就因為沒取得「裱花蛋糕食品制售許可」就外賣送蛋糕被罰款。

  

  有博主在測評上海米其林一星「蘇浙匯」的套餐時發現,雖然原本1000多元的套餐在外賣僅售400多,但是菜品質量和分量都大打折扣,疑似是為了清庫存所為。

  但不是所有米其林都和外賣「互不兼容」。

  米其林一星餐廳「老吉堂」,研究了一年,就把自己從人均數百元的高級餐廳,變成了不到100就能點一頓的外賣大戶。

  

  2022年,老吉堂就憑藉外賣優勢一年干出了300萬營收,同行們虧慘,他卻賺爆。

  有的精緻餐飲比較「珍惜羽毛」,選擇「開小號」來打入平價市場。

  以「一條黃魚好幾千」聞名的米其林餐廳新榮記,在近幾年瘋狂開小號。

  比如人均200不到的家常菜館「榮小館」,以及只做面點的「榮記黃魚面」,雖然相較於沙縣、M記還是貴不少,但已經成為很多白領的日常選擇。

  

  相比於在菜品上下功夫作區分的中餐,高檔西餐開起小號來花樣更多。

  被譽為「上海最貴餐廳」,人均6000+的Ultraviolet,也開了一家精緻小店UVVU,最便宜的一杯咖啡28元,都和瑞幸一個量級了。

  但是為了保持逼格,UVVU還是做了很多平時小餐吧不會做的動作。

  

  比如它的甜點採用流行的Omakase模式,而且每天只開放3場,每次接待6個顧客,想要來品嘗「平價米其林」還得提前花300多元預約。

  也有的餐廳沒選擇這種「曲線救國」的策略,選擇了最簡單粗暴的方式:降價。

  根據紅餐網發布的《2023年中國餐飲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從2022年10月到2023年4月的期間內,人均300+的精緻餐飲門店數量開始下滑,取而代之的是人均50~300元的餐廳。

  不少「高價」噱頭的精緻餐飲,都開始推出「窮鬼套餐」。

  

  新榮記就「屈尊」推出過398元一份的單人「窮鬼套餐」,雖然比麥當勞貴了20多倍,但仍有不少普通人願意花這份錢去傳說中的「米其林頭號中餐」一探究竟。

  據調查,2024年北京市的「黑珍珠」餐廳們,有將近一半推出了平價套餐,折扣力度甚至能達到5折左右。

  當然,為了保持原本的逼格,餐廳也給「窮鬼套餐」砍掉了不少溢價。

  有食客在打卡老吉堂新推出的「窮鬼套餐」時就發現,菜品明顯沒有正價菜品精緻,似乎是學徒用來練手的作品,而且餐前的服務也大打折扣,之前細緻的菜品介紹環節也取消了。

  

  高高在上的精緻餐飲,就算下凡,也要保住逼格。

  濾鏡破碎的精緻餐飲

  反而越來越火?

  老牌米其林們都在奮力自救,但結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

  不難發現,精緻餐飲一貫的「貴族感、高逼格」越來越不受年輕人待見,濾鏡正在慢慢破碎。

  

  奇怪的是,資歷久、名號響亮的米其林接連倒下,整個精緻餐飲市場反而在增長。

  在今年年初美團發布的《精緻餐飲報告》中顯示:2023年精緻餐飲門店數量增至6835家,同比增幅達17%,市場份額高達665億元。

  也就是說,除了關店的13%,精緻餐飲的門店數量還凈增了數百家。

  在新入局的精緻餐飲玩家中,中餐開始唱主角。

  發源於法國的米其林評價體系是「精緻餐飲」的源頭,因為其西餐背景和中餐文化格格不入,所以中式「精緻餐飲」一直都很難破局。

  

  而如今,適應玩法的中餐開啟了「大殺特殺」模式,2023年高檔中餐的增長數高達26%,為分類第一。

  而在新一批精緻中餐中,小眾精品的地方菜系成為一大破圈勢力。

  比如原本小眾的高端閩菜,就在去年一年增長103%。

  福州「新晉黑珍珠」但是已經開店20多年的宣和苑,就以「絕不使用雞精味精」以及「自製醬油」等名頭,在本地食客里有很高的人氣。

  

  上海閩菜餐廳「遇外灘」更是開業沒多久就獲得了米其林一星的認證,成為首個摘星的閩菜館。

  除了中餐,憑藉地緣環境帶來的口味優勢,日料、韓餐、東南亞餐等亞洲菜系,也在2023年獲得了大幅增長。

  別的菜系都在上漲,曾經代表逼格的西餐卻下降了1%,背上了「下滑」的黑鍋。

  究其緣由,跟不上當代中國消費者的喜好是另一大原因。

  以法餐為代表的西餐文化,步驟繁瑣、儀式眾多,中國食客想要徹底「吃明白」,不僅得解決口味差異,還得被教育一頓。

  相比於西餐的高高在上,中餐顯然更懂中國食客,也更會玩。

  比如上海的高端中餐食廬NOBLE,就用自家的幾道小菜,外加一個古色古香的燈籠,做成了「玲瓏盲盒」一度引來不少食客打卡。

  

  

  同樣是玩「隨機出餐」,把中式元素+盲盒組合起來,就要比生搬硬套日式「Omokase」要接地氣不少。

  電視劇《繁花》爆火后,作為餐飲指導的食廬NOBLE也推出了劇中同款的「寶總泡飯」,同樣爆火。

  2023年,憑藉蹭熱點出圈的食廬NOBLE不僅客流量上漲10%,一家分店的日翻台數達到1.6輪。

  中國食客不是吃不起精緻餐廳,而是不願意再為「不明不白」的噱頭多掏一分錢。

  米其林們也應該明白,高端不是靠噱頭撐起來的,而是靠體驗砸出來的。

        更多大陸資訊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7 17:4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