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烏克蘭人,中國媳婦,把母親接來養老....

京港台:2024-5-21 09:26| 來源:真實人物採訪 | 評論( 3 )  | 我來說幾句

我烏克蘭人,中國媳婦,把母親接來養老....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我來自烏克蘭,從小多才多藝,長大后成為服裝設計師。我原以為會到西班牙發展事業,沒想到,竟在中國上海找到了真愛。

  他比我小七歲,我們結婚那天,正好是我愛人22歲生日……

  因為戰爭,結婚後,我再也沒回過故鄉。2023年,我把母親也接到了瀋陽。母親下飛機的那一刻,緊緊抱著我,激動地說:「安全啦,安全啦」

  

  (小時候和媽媽、姥姥在一起)

  我叫朱莉亞,1988年出生在烏克蘭頓涅茨克。年幼的我是不幸的,還沒出生,父母因感情不和而離婚,從小我沒見過父親。

  但我又是幸運的,我有愛我的母親、姥姥、姥爺,在他們的關心關愛下,我快樂地長大。

  

  (小時候和小動物一起合影)

  7歲那年,音樂學校來我們學校選拔唱歌專長生,從七百多人中,只挑八九個人,我被選中了。之後,我來到了專業的音樂學校,學習鋼琴和流行聲樂長達7年。

  每天天不亮,我就找個僻靜的地方練聲,單調地重複「咿咿呀呀」。上下午各有4節課,晚上還要在琴房練習鋼琴,從柴可夫斯到肖邦,徜徉在音樂的海洋里,我總是忘了時間,直到很晚才會依依不捨地抱著書跑回家。

  學校里的藝術比賽和活動也特別多,每兩周至少一次,比如泥藝、裁縫等,每次比賽前我都會認真準備,並領回很多獎品。

  當我把獎品捧到媽媽面前時,她特別高興,並為我驕傲。

  

  (小時候的我像個娃娃)

  轉眼,14歲初中畢業,經過嚴格考試,我如願進入了一所文化藝術學校學習合唱指揮,輔修手風琴和鋼琴。

  在學校里,我依然非常努力地學專業。每天練習鋼琴,練習曲的難度和長度不斷加大,有時感到特別枯燥。

  鋼琴曲對演奏者的技巧要求特別高,同一首曲在老師手中是優美的、圓潤的,而在我手中就變得乾澀,失去了樂曲的優美動聽。

  一段時間,我進入練習的瓶頸期,演奏技巧提升不明顯,這讓我十分焦慮和厭煩,看到琴譜就想逃,每次彈琴就像上刑一樣。

  細心的媽媽看出了我的煩惱,不斷安慰我說:「人的成長沒有一帆風順的,所有技能的提升都會遇到瓶頸期,只要咬牙堅持,後面的路就會突飛猛進。

  我按照媽媽的話,逼著自己堅持。每堂課我都仔細揣摩老師彈琴的細節,手腕的角度、手指的力度,事實證明堅持是有用的,我以優異的成績高中畢業。

  

  (我在錄音棚)

  我一直有個設計師的夢想,大學在姥姥的支持下,我選擇學習服裝設計,從小打下的藝術基礎,讓我拿到了大學的全額獎學金。

  烏克蘭服裝設計學制5年,我們要學習面料設計、繪畫、平面裁剪、立體裁剪,還有創意裁剪等各種有趣的課程。

  學習服裝設計前,我只看到了光鮮亮麗的服裝設計師,並且會單純地認為設計並製作服裝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在學習后,才知道這個專業需要付出很多。

  為了設計一套服裝,我們需要有一個靈感點來進行發散。有了靈感才只完成了工作的5%,之後開始畫服裝設計效果圖和款式圖,然後是打版和立裁。

  打版和立裁,這兩個程序需要細緻地鑽研,因為一件作品是否成功,版型最為重要。

  

  (我站在領獎台上)

  立裁后需要去調研各種面料,選擇支撐這件服裝的最佳面料,最後才能開始進行縫紉,去製作這件服裝。一件服裝的成形凝聚了設計師幾個月,甚至幾年的心血和汗水。

  學習服裝設計要學各種雜七雜八的東西,而且任務量非常大,經常性地熬夜做服裝,我總是說服裝設計專業是導致女性禿頭的專業。

  不僅學習很累,這個專業還需要一定的體力。周圍的同學包括我自己,都變成了女漢子。每天拎著一大堆的縫紉工具、面料、製作的服裝到處跑。真的沒有電視劇中的服裝設計師看起來光鮮亮麗。

  

  (為模特兒做上台前的準備)

  服裝設計專業,真的很燒錢,家裡沒有經濟條件的真的不建議學。

  在設計專業中,服裝設計和珠寶設計是最燒錢的專業。買面料和各種材料,真的很貴,後期花錢找模特、化妝師和攝影師進行服裝大片拍攝,都是「錢」堆出來的。

  雖然這個專業又累又燒錢,但學習的時候是快樂的。總會因為沒有靈感而鬱悶,但在最後看到自己的成品時,那種喜悅是說不出的。

  學習這個專業最好要出國進修,因為在全世界中,服裝這個專業,烏克蘭確實不如法國、西班牙,去外面開闊一下自己的眼界,學習更多的東西,一直是我嚮往的。

  讀大學時,我特別想移民西班牙,想去那裡發展事業。

  

  (我的老闆,也是我的老師)

  努力總有回報,大三一次偶然機會,我把我的作品投稿到烏克蘭一家比較大型的服裝公司,沒想到老闆對我的稿件非常滿意,邀請我去公司兼職做設計。

  這是一家專做男士西服的服裝公司,老闆是世界排名前100的設計師,公司顧客大多數是政客和明星。

  接到這樣一家公司的邀請,對正在讀書的我來說,是最大的鼓勵和肯定,但這也意味著我要半工半讀,承受更大的壓力。

  

  (緊張工作中的我)

  面對挑戰,我選擇迎難而上,在大學的兩半年裡,我一邊要在學校學習,一邊要在公司接任務。對於服裝設計專業,市場的設計師飽和度很高,我去公司也是從服裝設計師助理做起,工資不算高。

  經過一段時間的合作,老闆對我非常信任,就收我為徒,對服裝設計的技術經驗傾囊相授,我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實戰經驗。

  兩年後,公司只留下了兩個設計師,老闆和我。

  老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公司經營上,設計的重任大部分壓在了我身上。我非常感謝老闆的知遇之恩,並用心工作。

  可惜,2012年,我到公司工作三年後,老闆因為身體原因去世了,不久他的女兒接管了公司。

  

  (參加服裝時尚周)

  2014年,公司需要採購面料,我來到中國上海一個展會。在展會上,偶遇了我現在愛人。

  他是參展商的一名工作人員,專門做外貿生意。為人熱情,見到我主動跟我打招呼,並教我安裝了某信APP,他成為我某信中的唯一好友。

  當時,他還是個18歲的東北毛頭小夥子,我比他大7歲。初次相識,我根本沒往愛情方面想,但對他有種莫名的熟悉。

  中國有句話「有緣千里來相會」,當時的我並不知道這次的見面,將決定了我與中國的緣分。

  那時,他不會英語,我不會中文,但不妨礙我們之間的溝通。靠手機翻譯,我們能夠簡單交流。

  第二天,我們相約去南京路上散步,邊走邊聊,當時說了什麼、看了什麼已經記不得了。但記得那是我們第一次「壓馬路」,特別開心。

  

  (拿著自己的得意之作)

  展會結束后,我買了很多紀念品回烏克蘭,中國的手工品件件精美絕倫,讓我愛不釋手,帶回國被朋友們一搶而空。離開中國的賓館時,我還特意在賓館的許願池前許願,期盼有機會再來中國。

  許願果然靈驗了。回烏克蘭后不久,因為老闆女兒對服裝設計行業不了解,公司很快關門了,我應上海的一家婚紗設計公司邀請來上海工作。

  2015年來到上海,舉目無親,某信上的好友是我唯一在中國的朋友。我試著聯繫他,沒想到,他竟然也在上海工作。

  

  (我第一次來到上海)

  兩個外鄉人在上海,我們算是老相識,彼此扶持,共同度過「滬漂」的艱難歲月。到上海不久,我離開了公司,靠在網上培訓做手工和畫畫掙錢養活自己。那段時間,都是他在默默支持我,幫助我。

  我們到中國很多地方遊玩,北京長城、杭州西湖留下了我們幸福的身影。旅行讓我領略到了中國的美。中國地大物博,各地有很多地域特色,比如建築、小吃、手工等。

  長城雄偉壯麗,西湖溫婉秀美,故宮古老而神秘南方的園林和故宮有異曲同工之妙,置身頤和園有一種在南方園林的感覺,一步一景,讓我們流連忘返。

  

  (我在長城)

  我喜歡吃中國美食,糖葫蘆、牛肉麵、小籠包都是我的最愛,

  我還喜歡中國的燈籠,每到過年過節,到處張燈結綵,懸掛燈籠,紅紅火火的,煞是好看。

  別看我男朋友年齡不大,但特別會照顧人,處處為我著想。我生活中的一些細節都被他注意到,比如我不能吃辣,外出吃飯他總是囑咐后廚洗乾淨鍋,不能帶一點辣味。

  2016年,男朋友帶我去了他家,見了他的母親。婆婆對我很好,雖然對我這個洋媳婦,婆婆感到有些陌生,但很快就接納了我。她總會教我做一些中國的家常菜,我們邊做邊聊,一下子就親近起來。

  

  (我們結婚啦)

  2017年,我們領了結婚證,在烏克蘭,沒有彩禮之說,也沒有婚房之約,只要我們彼此相愛,這些身外之物都不重要。

  2018年,我愛人22歲生日那天,我們在東北舉辦了隆重的婚禮。他的親戚朋友都來祝賀,很多習俗是烏克蘭沒有的,比如搶新娘、鬧洞房。

  

  (我們幸福的一家)

  結婚那天,伴娘堵著門不讓進,伴郎和新郎要說盡好話,拚命討好伴娘讓他們進來,場面熱熱鬧鬧,特別有趣。

  婚禮后,我和老公來到烏克蘭度蜜月。烏克蘭是我的祖國,那裡有我熟悉的一草一木。一個月後回到中國,我再沒回過烏克蘭,心中特別想念那邊的親友,希望有機會能再回到烏克蘭,我的家鄉。

  

  (婆婆和媽媽的合影)

  2019年,我懷孕了,為了更好地照顧我,我和老公結束了上海的生活,回到瀋陽。

  2020年4月,孩子出生,那時疫情很嚴重,不管日子有艱難,在中國心裡總感覺是安全的。

  2023年,在疫情緩解后,我們在瀋陽給我母親租了一套房。之後,我的母親從烏克蘭搬到了瀋陽。

  母親下飛機的那一刻,緊緊抱著我,激動地說:「安全啦,安全啦」。孩子大了,也上了幼兒園。我感到由衷地幸福,老公把家裡的老人、孩子都照顧得妥妥帖帖,工作也穩定。

  我一直懷揣著一個服裝設計師的夢想,為了夢想,我緊張地籌備起來。在中國,面料、配飾應有盡有,我每天都在不停地畫設計稿,我相信在這裡一定能實現我的夢想。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7 21:4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