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游泳天才加入澳籍:稱從未考慮代表中國隊

京港台:2024-5-20 05:11| 來源:英倫大叔 | 評論( 16 )  | 我來說幾句

中國游泳天才加入澳籍:稱從未考慮代表中國隊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自多年前孫楊和霍頓間的口水戰以來,中國和澳大利亞游泳隊之間一直有股劍拔弩張的火藥味。而在馬上將要到來的巴黎奧運會上,由潘展樂、覃海洋和張雨霏領銜的中國游泳隊勢必也會同擅長自由泳的澳大利亞隊進行一番「刺刀見紅」的比拼。

  

  激烈競爭一觸即發,但有一位澳大利亞的運動員,卻希望能在中澳之間搭建一座能平和交流的橋樑。他就是楊旭,英文名叫William Yang,長著一副典型的中國人面孔,卻代表澳大利亞參賽。

  

  1、「我從未考慮過代表中國隊比賽」

  現在25歲的楊旭其實曾是我國的運動健兒,還是北京游泳隊的一員。他主攻短距離自由泳和仰泳,在2017年的全國運動會上,楊旭獲得了男子100仰泳的第八名,當年他只有18歲。

  一位擁有無限潛力的年輕運動員,為何最終會選擇代表澳大利亞隊出戰國際比賽呢?要知道,在巴黎周期的幾屆世錦賽中,中國隊的表現已經不遜於甚至超過了游泳傳統強國澳大利亞隊,楊旭要是能代表中國隊出戰自由泳或是混合泳接力的話,站上領獎台的可能性只會更高。

  但當記者問他為何不代表中國隊參加比賽時,楊旭回答:「我出生在澳大利亞,我喜歡這裡。」至於中國隊,他表示自己從未考慮過。

  

  楊旭的父母都是中國人,但他出生在澳洲,他的父親是一位成功的商人。4歲那年,他隨父母回到廣州定居,也在那裡開始了游泳生涯。在北京隊嶄露頭角的楊旭,年紀輕輕就就在全運會上游進了決賽,然而在國內「成名需趁早」的激烈競爭環境中,楊旭並沒有太得到重視。國內的體育體制一般都只會培養最頂尖的運動員,像楊旭這樣有潛力但沒能在18歲前就兌現的運動員,一般很難得到重視和重點培養。

  於是,為了心中的理想和多年的付出,楊旭選擇了背井離鄉,改換國籍,遠赴澳大利亞繼續自己熱愛的游泳。沒想到的是,就在幾個月後的全澳錦標賽上,楊旭一戰成名!

  

  2、遠赴澳洲實現夢想

  澳大利亞一直是世界游泳強國,誕生過飛魚索普、坎貝爾等傳奇運動員。而且澳洲有著非常濃厚的游泳運動的氛圍和科學的訓練方法。儘管賽場上是中國隊的勁敵,但包括孫楊在內的眾多中國泳壇名將也都去過澳洲訓練,並在當地教練的幫助下取得了成績上的突破。

  

  來到澳大利亞后的楊旭也迎來了游泳生涯上的飛躍,實力大增,在澳大利亞全國錦標賽上獲得了50蝶和50仰的冠軍,並成功入選了澳大利亞代表隊出征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並再獲50蝶的金牌。楊旭在採訪中也表示:要通過這次比賽獲得更多經驗,希望能獲得奧運會的入場券,為華人爭光!

  在澳大利亞泳壇名宿赫爾利的指導下,楊旭開始專攻自由泳,這讓他的天賦得到了更充分的釋放。很快,在師徒兩人共同努力之下,楊旭在澳大利亞這個自由泳強國脫穎而出,獲得了2022年的100米自由泳全國冠軍,被寄予厚望。而在當年的布達佩斯游泳世界錦標賽上,楊旭代表的澳大利亞隊最終獲得了銀牌,也讓他站上了世界舞台的領獎台。

  

  但就在向巔峰邁進之際,楊旭卻在2023賽季遭遇了巨大挫折。他在遭遇了肩傷的同時,又被檢查出椎管腫瘤壓迫神經,不得不接受了手術。這對於正處於黃金運動年齡的游泳運動員來說,無疑是災難性的。但楊旭最終憑藉著運動員獨有的毅力和好勝心最終戰勝了傷病,重回泳池。

  在今年3月進行的黃金海岸比賽中,楊旭獲得了100米自由泳的第二名,參加巴黎奧運會的前景一片光明。如果屆時,他能同潘展樂在泳池中一同競技,無疑會是令中澳兩國觀眾都大呼過癮的場景。

  3、我們喜歡哪些華裔運動員?又討厭哪些?

  像楊旭這樣的運動員,為了獲得職業生涯更好的發展而轉換國籍參加比賽,在許多地方早已屢見不鮮。更何況本就是移民國家的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代表隊中都會有不同膚色的運動員。但華裔運動員代表其他國家參加比賽,在我們國內仍然存有不小的爭議。

  有一些項目的華裔運動員,大部分觀眾並不反感。比如說像中國隊擁有絕對統治地位的項目:乒乓球、跳水和羽毛球。許多在國內是三線、四線的運動員,去其他國家代表當地參賽。比如已經60歲了仍在代表盧森堡參賽的上海「阿姨」倪夏蓮,還有像美國和加拿大的羽毛球選手,幾乎「清一色」全是華裔球手。

  這些「支教」當地的華裔運動員,既能幫助推廣這些運動,搭建中外交流的橋樑,另一方面他們的水平也不足以撼動中國隊在這些項目中的統治,因此他們在國內輿論上,大多是受到好評的。

  

  而另一些比賽項目,中國隊本身並沒有太強的競爭力,就算沒有華裔對手,也很難贏得世界冠軍頭銜。對於這部分華裔運動員,國人也會相對寬容,並且為有中國面孔的運動員站上世界之巔而叫好。比如NBA球星林書豪,花樣滑冰世界冠軍陳巍,歷史上最年輕的網球大滿貫冠軍張德培,他們都是美籍華裔運動員,在各自領域都獲得了一番成就,也在國內口碑不錯。

  

  而在國內爭議性最大的華裔運動員,當屬一些直接跟中國隊有競爭關係的選手。最有名的兩個例子,就是兩位日籍華裔運動員:小山智利和張本智和。討厭他們的人,會列舉出他們在賽場上大喊大叫、態度囂張等「不尊重對手「的行為。但歸根結底,這種「厭惡「還是來自於他們與中國隊的直接競爭關係,甚至還有過以弱勝強最終奪冠的經歷。但其實,對於已經獨孤求敗太久的中國乒乓球隊而言,有些「能打一打」的對手,未嘗不是一件能促進這項運動推廣和發展的好事。

  

  4、我們喜歡谷愛凌,同樣也應該支持楊旭

  其實近年來,隨著中國在各個領域越發融入全球化的進程,運動員轉換國籍參賽,已算不上一件新鮮事了。不僅有華裔選手代表其他國家參賽的,也有曾是外籍的運動員轉頭來代表中國參賽的。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為中國隊奪得兩枚冬奧會金牌的谷愛玲了。

  關於谷愛玲的光環、故事和爭議實在太多,本文就不一一討論了。這裡只列出一個數據,就是2023年福布斯女運動員排行榜上,在這一年中並沒有參加什麼大賽的谷愛玲,仍然以2210萬美元的收入(其中2200萬美元是場外收入)排名第二,僅次於女子網壇世界第一的斯瓦泰克,而波蘭球后的場外代言也僅有1400萬美元。可以說谷愛玲選擇為中國隊參加奧運會的這步棋,確實是一步高招。如果她代表美國隊拿到世界冠軍,她的影響力和場外的代言收入可能只會有如今的十分一。

  

  如果說像谷愛玲尚且算是血緣規劃,畢竟她有一半的中國血統,那麼近年來燒錢如流水的男子足球規劃球員,則有一批「非血緣歸化」。換句話說,就是他們原本跟中國沒有一點關係,就是拿了足協的錢在中國踢上幾年球,就可以入籍代表中國隊參加國際比賽。粗略算來,在2019年以來的第一批規劃工程上,費用總額已經接近25億元。而花了如此血本后,中國足球隊依然早早折戟2022年的世界盃預選賽。

  

  這種規劃海外運動員的例子其實各國都有,甚至連人才濟濟的英格蘭隊的主教練都曾垂涎過哈蘭德。所以說,規劃球員本不是問題,但涉及到具體操作,其中的門道又有不少。當足協要規劃外籍球員的時候,他們能否拋開中飽私囊的想法,真正為國家隊的發展去著想,這才是這一批國足規劃徹底失敗的原因。

  5、多一些理解和讚賞,才是大國應有的心態

  我們在欣喜看到中國市場對海外人才越來越有吸引力的同時,也應該對為夢想去海外拼搏的運動員報以敬意。畢竟,任何人能在自己熱愛和擅長的領域做到世界頂尖,並且登上世界最高舞台,都是一件值得讚美的事情——只要他們不要忘本,記得為他們付出過的人。

  

  在被有意挑撥的記者問及中國游泳隊的禁藥風波時,楊旭避而不答,而是回應我們每個人應該更專註於自己的訓練水平,爭取更上一層樓。從他這樣的態度看來,即使楊旭在奧運賽場上成為中國隊的競爭對手,也希望我們對這樣認真熱血的年輕人多一些理解寬容,以及讚賞。

  

        更多體育資訊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4 01: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