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一個巧勁!」央視報道「手工」研磨5奈米精度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中國官媒《央視》近日報道,中國航天科工二院699廠特級技師葉輝擁有頂級的研磨技術,能憑藉一雙巧手,實現5奈米的「超精密研磨」。
報道很快引起大量討論,有中國網友留言表示,「意思是離手造晶元不遠了吧?光刻技術快突破了吧?」
報道提到,葉輝是打造航天超級精度的人,他的挑戰是把超薄材料研磨到奈米級,為了不讓指紋按壓影響表面的粗糙度,他還特別把指紋磨平了。
報道指出,葉輝研磨的鉭片,表面粗糙度達到5納米級別,只有特殊儀器才能檢測。
葉輝也分享了自己的秘訣,他表示,熟能生巧,研磨高精度的零部件時,掌握了一個動作,就是一個巧勁,「一百下不如這一下,最後就是這一下推出來了!」
報道也強調,「葉輝也由此突破了這一類型超薄材料超精密研磨技術瓶頸,精度遠超國外頂尖水平。」
這篇報道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許多網友都稱讚葉輝是「大國工匠」,還說他的技術「比機器還厲害」。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699廠特級技師葉輝。(圖/CCTV)
同時,也有網友提到了大陸近年積極發展的晶元技術,「那意思離徒手造晶元的距離不遠了唄,光刻技術快突破了唄!」「我們的晶元是用手搓出來的實錘了!」
似乎是擔心網友誤解,《央視》小ㄅㄧ特別在留言區解釋,「咱可不能手搓晶元,還是得靠光刻機。老師傅的「技能樹」不是點滿了,而是術業有專攻,七班長做個小科普~葉師傅的5納米是指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光刻機的5納米是晶元晶圓集成電路刻線實際的寬度。」
報道引起大量關注,小編特別留言強調不能「手搓晶元」。(圖/翻攝微博)
延伸閱讀:https://www.sohu.com/a/775786940_349247
半島晨報:他磨掉自己的指紋,只為練就「納米級」觸覺
0.01微米有多精細?大約是一根頭髮絲的七千分之一,這個精度甚至連機器都很難做到。
大國重器的精度,由一個個0.01微米鑄成。極致標準,方寸毫釐,就在這雙手之間。
手掌被刺穿,他把工作台當「理療機」
航天科工二院699廠特級技師葉輝,正在進行某型裝備零件基準量塊的超精密研磨。
研磨,就是利用金屬間的摩擦作用進行手工精密加工,能把誤差減小到微米級,甚至納米級,被稱為鉗工中的最高精度。
為了打造航天超級精度,葉輝已經揣摩了20多年。
1997年,技校畢業后的葉輝被分配到699廠研磨組。5年學徒生活,每天面壁練習研磨基本功「推拿手」,也就是一推一拉的力道和巧勁兒。
乏味枯燥的過程,葉輝堅持了下來。沒想到他剛剛出徒,意外就發生了。葉輝的右手手掌被利器貫穿,3根手指筋斷,僅剩拇指和食指可以活動。
醫生告訴他,今後和研磨工作無緣了。但葉輝選擇回到工作台前,把研磨平板當成康復的「理療機」。
葉輝說:「那時候我記著,就碰一下右手全是汗。抻筋,很疼,但就這麼一點一點抻,就給抻出來了。後來去複查,人家說你是個瘋子。」
如今,葉輝的這雙手除了受傷后留下的疤痕,還有著異於常人的柔軟。兩塊鑄鐵平板,少許研磨砂,再加上一雙巧手,研磨高精度零部件的時候,微米級已不在話下。
甚至是頭髮絲萬分之一的納米級,葉輝都能達到。靠著一手絕技,他成為國內屈指可數的頂級研磨師。
為了突破技術瓶頸,他磨掉自己的指紋
用於某尖端裝備的鉭片,是一種特殊的金屬材料,厚度僅為一張A4紙的四分之一,研磨表面粗糙度卻要達到驚人的納米級。
這種材料如同磁帶磁條,越薄越容易捲曲,只要有一個摺痕,就報廢了。
經過長時間觀察和嘗試,葉輝發現檢測數據起伏,可能是手指按壓后指紋印在薄片上導致的。
於是,他用砂紙將自己的指紋磨掉,再按住薄片研磨……
一個多月之後,葉輝的絕活讓人嘆為觀止。他研磨的鉭片,表面粗糙度達到5納米級別,只有特殊儀器才能檢測。
肉眼看,這件「作品」表面極度光亮平整,甚至能夠反射報紙上的文字。
葉輝也由此突破了這一類型,超薄材料超精密研磨技術瓶頸,精度遠超國外頂尖水平,「咱們中國航天,就是要做世界一流」。
葉輝的日常工作就是攻克各種各樣的難題,某零件精度要求極高,國內沒有研磨師敢接手,「他說了一句是外國人說的,中國人造不出這種精度的零件,當時我就火了,直接火了」。
通過葉輝的不懈努力,最終這個零部件的研磨精度遠超國外水平。葉輝說:「『老外』都覺得不信,當然我也很高興」,伴隨國家製造水平的快速發展,葉輝的精度極限也在不斷被他自己超越。
「標準不能不變,咱現在到10個納米,機器都測不出來了,你就不幹了嗎?還得干,還得練,為了出新的儀器做好準備。往下一個階段走,咱們航天就是要做世界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