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手辦、丟漫畫,假專家趙菊英是如何割到韭菜的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這一周,趙菊英這個名字火了。一個名為「趙菊英家庭教育」的賬號發布了一系列家訪視頻,視頻中的內容引發爭議:所謂的教育專家趙菊英,在家訪過程中多次對孩子進行言語辱罵,甚至體罰,她讓男孩親手砸碎自己的手辦,讓女孩把玩具漫畫書統統扔進垃圾箱,批評孩子玩物喪志,甚至在男孩的房間里安裝監控。網友質疑視頻中的做法是「霸凌式教育」「懲罰式/打壓式教育」,稱她為「假專家」「楊永信二號」。
趙菊英賬號發布的家訪系列視頻
趙菊英的家訪視頻截圖
假專家的走紅,問題不止在於她把自己的人設打造得多麼完美,而是假專家的極端教育方式迎合了家長的心理。家長遇到了教育問題,急於向外部尋找「權威」,把希望寄托在所謂的「教育專家」身上,指望通過外部的灌輸或打壓讓孩子聽話,只會起到反作用。
趙菊英,何許人也
「趙菊英你來找我吧」「趙菊英你來我家家訪呀我都準備好了」……最近,社交平台有不少網友曬出了自己的珍藏的手辦模型和漫畫書,配文「歡迎趙菊英來家訪」——他們並不是真的歡迎趙菊英,而是在反諷「教育專家趙菊英」的「霸凌式教育」。
社交媒體截圖
社交媒體截圖
趙菊英在家訪時,羞辱熱愛動漫的女孩「膚淺」「無知」「幼稚」,是「穿著尿不濕的寶寶」;稱「沒文化的人拍照只會比耶,而有文化的人連拍照姿勢都與眾不同」。犀利的言辭讓趙菊英迅速在網路上出圈,「趙菊英扔穀子」「趙菊英砸手辦」等詞條熱度也越來越高。
*穀子:日文諧音,同時也是英文goods的諧音,一般指二次元周邊產品,如徽章、鑰匙扣等,是動漫愛好者的「精神食糧」。
根據公開資料,趙菊英籍貫甘肅省嘉峪關市,退休前是甘肅省嘉峪關市迎賓路小學語文教師、班主任。5月6日,極目新聞就趙菊英的身份向根據甘肅嘉峪關市教育局工作人員求證,工作人員回應稱,她確實是嘉峪關市某小學的退休教師。
回到趙菊英的社交媒體賬號,她是這樣介紹自己的:33年資深家庭教育專家,33年資深語文名師,靠【天才教子法】把孩子變成天才,3歲背完150本純英文世界名著,7歲精通四國語言。
趙菊英社交媒體賬號的個人簡介
「專家」與否,是否「資深」,沒有固定標準,這裡的「首創」,更是無法查證。有網友提到,趙菊英自稱是美國正面管教協會認證家庭學校雙講師,但美國正面管教協會認證官網上目前查無此人。其實,即使是有註冊正面管教家長講師資質的人,也不一定是信得過的專業人士,「零基礎、上三天課程就能拿到美國正面管教協會認證」的亂象,媒體早有報道,這些由機構包辦的正面管教認證班,對於學員的學歷和從業經驗沒有任何要求,若是如此取得的資質,其含金量可想而知。
媒體報道截圖
至於趙菊英把自己的兒子培養成天才的經歷,她的簡介中提到,兒子3歲背完150本純英文世界名著,但根據她的兒子杜兆澤川參加《超級演說家》節目的自我介紹,他是從三歲半開始自學英語的,這中間到底是誰在撒謊?
《超級演說家》節目截圖
有網友銳評:她的兒子3歲背完150本純英文世界名著,一本名著至少得幾十萬字,150本,就算是AI朗讀都得讀幾個月,3歲小孩就算有這個閱讀能力,也得從一出娘胎就頭都不回地開始看書。
趙菊英稱她從孕期就開始做英文胎教,有天忘了給肚子聽英語演講,孩子就踢肚子
再回到《天才教子法》這本書,書的的作者是趙菊英和杜兆澤川,書中有一個章節提到,「愛孩子要從關注孩子的精神開始,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作為家長,關懷孩子的心靈健康」,然而,從趙菊英的視頻內容看,輕蔑的眼神、粗暴的話語,她真的在意孩子們的心靈健康嗎?
相比起「流水線專家」,更重要的問題是他們的話術迎合了部分家長
從退休語文教師到「資深家庭教育專家」,少不了層層包裝,這樣水分滿滿的「專家」之所以被一部分家長推崇,是因為她的方法正中家長的痛點。真正讓人感到憤怒的不是所謂的專家,而是選擇她的家長,砸模型、扔漫畫,是家長默許的。趙菊英的視頻下有這樣一條評論:我爸說他覺得這個老師做得對,如果換做是他,會直接把漫畫全部扔到樓下。
學生就應該全身心投入學習,其他與學習無關的事情都不要做,對於持這種傳統教育理念的家長來說,趙菊英的方式方法大概率能得到認同,這個時候,專家真不真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專家的觀點與家長一致,家長把這樣一個權威的形象搬到孩子面前,以證明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正確的,是權威的,是「為你好」。
對於極度焦慮又缺乏教育資源的家長來說,擔心孩子落後,又受限於認知和能力,無法提供多樣化的教育方式,病急亂投醫時,趙菊英這種嚴格極端的方法何嘗不是一種出路?
趙菊英事件讓人不禁想到前段時間網路爆火的那句「女孩子到高中不要打扮,長頭髮都不要留」,流水線擺拍的「班主任」、一模一樣的話術模板、沒有任何說服力的觀點,視頻卻條條爆火,視頻下是更加讓人窒息的評論:說得太對了,我也是這樣教育我女兒的,花兒早開早敗。
至於是不是假布景、假老師,根本不重要。
短視頻平台的系列擺拍內容
與霸凌式教育相對的還有「打雞血」式教育,勵志演講家進高中、「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本質上都是功利性的教育觀,家長不幫助孩子找到內驅力,不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不耐心溝通,而是把希望寄托在外部的「專家」身上,指望通過外部的灌輸或打壓讓孩子聽話,只會起到反作用。
小卡、煙卡、奧特曼卡,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玩物喪志」,被丟到垃圾桶的不只是孩子們的漫畫書,還有他們的回憶和尊嚴。恐嚇威脅的霸凌式教育,乍一看似乎有些效果,但被壓抑的情緒終有一天會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