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生育率,人工授精和試管嬰兒可以報銷了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除了全面放開生育,真的沒有其它鼓勵生育的招數了嗎?還真有!
據央視財經報道,在國家醫保局的指導下,北京、廣西、內蒙古、甘肅四省份已先後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報銷。
所謂輔助生殖是指採用醫療輔助手段使不育夫婦妊娠的技術,包括人工授精、試管等等。目前,這兩種輔助生殖技術在我國都是合法的,但費用卻不低,特別是試管,一代試管費用都要上萬,三代試管更是要幾萬元,而且不是一次就能成功。
比如廣西35歲的陸女士,為了實現當媽媽的夢想,試管十二年,花費幾十萬元。如此高昂的輔助生殖成本,讓很多不育夫婦望而卻步。
如今廣西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1萬多治療費可以報銷7000多元,相當於報銷70%,費用大幅下降,又讓很多不育夫婦燃起了希望。據了解,在輔助生殖納入醫保報銷后,短短几個月,廣西輔助生殖機構門診量達60.77萬次,同比增長35.64%。
有人可能覺得即便是全國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對生育率的提升都有限,因為這個群體佔比太低了。實際上並不是,根據《中國不孕不育現狀調研報告》顯示:中國的不孕不育率從2007年的12%增加到2020年的18%,也就是說每8對夫婦中就有1對有不孕不育問題,這個群體非常龐大。
而且,這個群體還會繼續加大。根據育媧專家團隊發布的《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4版》顯示,從2000-2020年,我國平均初婚年齡從24.2歲推遲至28.7歲,初育年齡從24.3歲推遲至約28歲。
晚婚晚育的趨勢不可逆轉,隨著結婚生育年齡的推遲,因為錯過黃金生育年齡,加上環境等因素,不孕不育的概率會提升,從而讓更多人需要靠輔助生殖才能完成妊娠。
現在很多年輕人天天喊著不想結婚,不想生育,那是因為他們還年輕。真正過了35歲,想生育的人群會大幅增加。可一旦過了這個年齡,生育機能會大幅下降,需要依靠輔助生殖技術才行。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朋友,他們也是拖到35歲后結婚,想要個孩子,結果自然受孕失敗,依靠輔助生殖技術都不行,錢花了不少,身體還受罪,依舊沒能要上孩子,可以說是心力交瘁。
現在女性越來越獨立,有些職業女性想先發展事業,但又想保留未來生育的機會。有些可能暫時沒有找到合適的伴侶,卻想單獨養育孩子,這些都需要輔助生殖技術來幫忙完成。
所以,人口專家梁建章曾建議允許單身女性凍卵,並幫助那些有意願獨立撫養小孩的女性實現生育的願望。簡單理解就是讓一些不想結婚,但又想要小孩的女性實現生育,也就是非婚生子。
但目前國內單身女性凍卵,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完成生育都是非法的。其實,在大城市,已經有一些單身女性偷偷的到國外凍卵,或者通過輔助生殖技術完成了生育,獨立撫養孩子。
不少國家已經允許單身女性採用輔助生育技術,比如美國在2012年對女性開放凍卵服務,在近年來的出生人口中,有2.1%的出生人口採用了輔助生育技術,從而提高了美國的生育率。
我國現在將人工授精和試管這兩個輔助生殖納入醫保,肯定能夠提升生育率。如果全面開放輔助生育技術,並出台法律保障未婚女性平等使用輔助生育技術的權利,那生育率能夠大幅提高。
未來的家庭結構肯定是多元化的,有丁克家庭,有未婚女性帶娃的家庭,甚至是未婚男性帶娃的家庭。
既然現在拿不出真金白銀出來鼓勵生育,那就精準覆蓋,就像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幫助的是那些想要孩子卻無法自然生育的人群,也能起到提升生育率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