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容易崩潰的職業,連996都覺得奢侈

京港台:2024-2-19 10:57| 來源:網易數讀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中國最容易崩潰的職業,連996都覺得奢侈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在外界看來,審計是一個充滿了光環的職業:能公費出差、有淡季度假、還賺份高薪收入。

  來自會計師事務所的職業傳奇,一度也是成功學的熱門話題。很多網際網路企業的高管,如阿里巴巴前 CEO 張勇、新浪微博 CEO 曹國偉,都做過審計。

  然而,審計個中苦樂,只有熬過年審的審計人才能真正懂得。由於年審時間的特殊性,很可能保安都還沉浸在春節的餘暉里,審計人就已經先返回辦公室加班。

  底稿做不完,加班換假期,好不容易放個假,註冊會計師的考試壓力還如影隨形。一年忙到頭,到手工資一看,13 薪早已是過去。

  又累又卷,可能才是審計行業的真相。

  年度審計,到底多讓人崩潰

  審計行業有句吐槽,「會計一年做的賬,審計得在四個月里把它對完。」這話雖有誇張,但也部分道出年審時審計人能有多苦。

  按照證監會的要求,每年的 4 月 30 日前,國內上市公司必須提交自己的年度報告 [1]。

  國內資本市場有五千餘家上市公司 [2],這麼多年度財務報告的可信度,都悉數仰賴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意見。

  為了年報那短短几行審計意見,從每年 11 月左右的預審開始,到次年的 4 月提交最終報告,審計人們都奔走在各大審計項目中,深刻體會什麼叫萬事開頭難,中間難,結尾也難。

  年審開頭的資產盤點,分到什麼內容全看運氣。讓審計人最意難忘的盤點,非數豬莫屬。反覆洗澡搓層皮,氣味依然散不去,甚至帶去的文件幾年後都還有股豬味,足以讓任何審計人的職業幻想當場破滅。

  這種不穩定的生物資產,堪稱盤點最大的噩夢。運氣不好的,還能當場嚇死一兩隻雞,直接盤虧客戶資產。相比之下,扒扒煤、爬爬油罐都是小事情,至少它們不會像獐子島的扇貝一樣,反覆跑路。

  

  不過,老道的審計人都知道,資產盤點看似離譜,但實際上也就費費體力,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頭。

  尤其是新證券法出台後,監管標準越來越高。2022 年全年,財政部門對 170 多家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了處罰,這一數量超過了此前三年的總和 [3]。

  壓力之下,審計人們常常要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工作,包括憑證抽樣數量的增加、存貨盤點範圍的擴大,親赴銀行進行借款函證等。

  這樣一來,審計人一邊受著客戶會計和領導經理的「夾板氣」,一邊還要瘋狂加班甚至包夜,直面各種公司項目。難怪社交媒體的相關吐槽里,「會計」「加班」和「公司」的「項目」成為審計人心裡的崩潰大三角。

  

  新手貼底稿,老手在清 Q(針對審計內容的提問),當上經理也要不斷出 Q,嚴防底下的小朋友放飛機(省略實際性審計程序,直接得出結論)。

  每個年審季,淹沒在工作中的審計人只想大喊,審計與豬,最怕過年。

  

  審計人,想好好放假有多難

  當代打工人最盼望的福利,莫過於休假 [4]。審計人也一樣,忙完年審的一大盼頭,就是淡季里的假期。

  2016 年,「中國會計視野」曾做過調查,留在會計師事務所的員工,半數以上是因為靈活的工作時間,還有四成左右是為了用公休假做感興趣的事情 [5]。

  但事實上,能在淡季換到相對長假期的,基本上只有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員工,國內大多數事務所並沒有這個待遇。即使在「四大」,通常也要年審期加班超過 36 個小時,才能用來換假(overtime)。

  這意味著,淡季里的閑暇,代價可能是年審季里死命加班的「卷生卷死」。我們統計了小紅書上「四大」打工人的加班記錄,結果是能在晚上九點前結束加班的只有五分之一左右,甚至有人能直接見到第二天清晨的陽光。

  先苦后甜,沒人比審計人更懂。

  

  放假了也很難閑著,對於很多初進事務所的審計人來說,假期更可能意味著苦熬複習 CPA(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的開始。

  畢竟,只有拿了 CPA 證書,才能成為註冊會計師,擁有國內審計報告的簽字權,獲得帶領項目的機會。此外,CPA 證書還意味著月工資的固定增長,和一筆通過獎金(Qualified Pay)。

  但通過 CPA 考試並不容易。作為國內難度最大的職業資格考試之一,這個「考試界的馬拉松」,把無數審計人「熬脫了形」。

  根據中注協報告,1991-2022 年,注會考試累計有 813.3 萬人報名參考,但只有 35.98 萬人通過考試並取得全科合格證書,合格率不足 5% [6]。

  單科也都不簡單。從 2022 年考試結果來看,審計科目的通過率不過四分之一,最難的科目會計,合格率則掉到了16.71%。審計的考試成績分佈集中在 55 分 - 65 分之間,是真正的「六十分萬歲」 [6]。

  而且,CPA 第一階段的六門科目得在五年內全部考完;如果第五年沒有過,則第一年的成績作廢,全部從頭再來。割捨不了沉沒成本,就只能咬牙一再堅持。

  

  「整本書都是考點、不敢有正常的休息娛樂、第一次懷疑智商……」考 CPA 到崩潰時,機考打財務公式都覺得痛苦。

  被迫在假期自己卷自己的審計人,終於發現,學生時代只要糊弄作業的假期,原來是那麼輕鬆。

  又卷又牛馬,審計行業不香了

  年審累、假期卷,很多審計人不禁捫心自問:這一切真的值得嗎?

  近年來,會計師事務所的相對吸引力確實下降了。2010-2020 年,在企業工作的註冊會計師增長率達 148.2%,而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註冊會計師增長率卻是最低的 18.4%,遠不及註冊會計師的整體增速 [7]。

  人才流失,薪酬可能還是第一要素。

  忙起來覺得網際網路「996」都是福報的審計人,薪資卻相形見絀。近五年,財務/審計/稅務/統計的畢業生五年後收入水平甚至低於全國水平,漲幅也同樣不高 [8]。

  

  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壓價競爭間接影響了審計人的薪酬。2022 年 A 股公司年報審計中,超過半數公司審計費用降至 100 萬元以下,7% 的公司審計費用不到 50 萬元 [9]。

  工作壓力大,待遇卻不能匹配,看起來,對於很多心碎的「審計牛馬」而言,按下 leave now(離職)的小按鈕,快跑才是明智之選。

  但轉行也像個圍城。審計人轉行,固然去向五花八門,圖財跳金融,性價比選企業,家裡有礦也能回去先做全職兒女,但徹底轉行的還是少數。

  囿於專業壁壘等原因,審計人跳槽后也依然傾向於做財會相關工作。如公司會計、財務等職業,和審計照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沒準還能在年審季繼續見到前同事。

  

  左右難逃數字與賬目的大山,不「遞信」的審計人,也有自己的道理。

  社交平台上,分享留在會計師事務所的心得的打工人,常常提到審計工作對能力的提升、出差對視野的拓展和相對清晰的職業上升路徑。

  比如在「四大」,儘管存在 delay(不升不降)的可能,但一般從業兩年後,初級審計師就能升級為高級審計師,五年之後,則可能升為經理,把控整個審計項目。

  一條點贊過四千的熱門帖子里寫,「不是 985、211 背景,審計已經是我夠到的最好的職業」。

  這樣想來,審計行業像一個「非最優解」。身在其中的打工人,未必覺得它最好,而是綜合了自身條件、當下的就業環境、未來職業前景等角度后,為自己找到的一條謀生之道。

  生活不易,苟為上計。不知道在事務所辛辛苦苦苟著的審計人,面對電腦上的賬目,會不會想到自己在專業去向填下「會計」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

  參考資料

  [1]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202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

  [2]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 (2023). 中上協統計月報(2023年12月).

  [3] 錢景童. (2023). 財政部:嚴厲打擊財務會計違法違規行為 今年繼續強化財會監督工作. 央視網. Retrieved 8 February 2024 from https://news.cctv.com/2023/03/01/ARTITx8rQNnQ8W3W6Dnr234v230301.shtml.

  [4] 脈脈. (2023). 職場人擇業與發展調研2023.

  [5] 中國會計視野. (2016). CFO觀察:中國審計人才調研報告.

  [6] 姚冬萍, &王珺. (2023). 2022年註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分析報告. 中國註冊會計師, (05), 24-34.

  [7] 姚立傑, 顧書暢, &王鵬程. (2023). 我國註冊會計師行業人才供需研究. 中國註冊會計師, (12), 84-98.

  [8] 麥可思研究院. (2023). 2023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

  [9] 范璐媛. (2023). 資本市場看門人」困境:嚴監管下,審計機構「三低一高」何解?. 證券時報. Retrieved 8th February 2024 from 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866686.html

 

        更多大陸資訊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4 00:5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