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威脅就納瓦利內之死制裁俄羅斯,俄方回應

京港台:2024-2-17 18:59| 來源:觀察者網 | 評論( 4 )  | 我來說幾句

拜登威脅就納瓦利內之死制裁俄羅斯,俄方回應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當地時間2月16日,俄羅斯聯邦地區處罰執行管理局發布公告稱,被關押於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第三懲教所的俄反對派領導人納瓦利內在獄中身亡。消息一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及歐盟多國政要紛紛表示哀悼,並將矛頭對準俄羅斯政府。

  對於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指責,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回應稱,相關言論是「絕對不可接受和不恰當的」。俄羅斯駐美國大使安東諾夫則指責美國想要為制裁俄羅斯尋找借口,試圖利用納瓦利內之死干涉俄羅斯內政。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總統拜登16日發表講話,將納瓦利內之死歸咎於俄羅斯政府,要求俄總統普京為此事負責。拜登還聲稱,他對納瓦利內之死感到「憤怒」,並威脅要對俄羅斯實施更多制裁。

  拜登告訴記者:「我們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毫無疑問,納瓦利內的死是由普京和他的手下所做的事情導致的……我們正在考慮還能做些什麼,我們正在考慮一系列選項。」

  報道稱,正在德國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的美國副總統哈里斯也於16日發表講話,稱俄羅斯政府需要為納瓦利內之死負責。哈里斯還在會議間隙會見了納瓦利內的妻子尤利婭·納瓦利內,尤利婭呼籲西方國家「團結起來」打擊俄羅斯的「可怕政權」。

  路透社認為,拜登的反應表明,美國與俄羅斯本就高度緊張的關係將進一步降溫。2021年6月,拜登與普京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會談時曾威脅稱,如果納瓦利內死亡,俄羅斯將面臨「毀滅性後果」。

  其他北約及歐盟國家政要也都將矛頭對準俄羅斯。英國首相蘇納克表示,納瓦利內之死是「可怕的消息」。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對此感到「非常悲傷」,並稱這是俄羅斯近年來所發生的變化的「可怕跡象」。法國總統馬克龍稱,這意味著「自由的靈魂」在俄羅斯「被判了死刑」。

  歐盟理事會主席查爾斯·米歇爾稱,歐盟認為俄羅斯應對納瓦利內的死亡負全部責任。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則表示,「我們需要查明所有相關的事實,俄羅斯也需要回答有關納瓦利內死亡情況的所有嚴肅問題。」

  針對北約和歐盟多國的指責,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16日回應稱,西方政客的言論絕對是「過激的」,「目前還沒有關於死亡原因的具體信息,我們認為這些言論是絕對不可接受和不恰當的。」

  佩斯科夫表示,專業醫療人員正在確定納瓦利內的死因,俄羅斯聯邦安全局正採取應對當前情況所需的一切措施,普京將隨時了解事件的最新進展。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則在社交媒體上回應稱,「北約國家領導人對納瓦利內之死的第一反應是直接指控俄羅斯,這(其背後的意圖)是不言而喻的。目前納瓦利內之死還沒有經過法醫的檢查,但西方的結論卻已經準備好了。」

  據俄羅斯塔斯社報道,俄羅斯駐美國大使安東諾夫指責西方國家試圖利用納瓦利內之死干涉俄羅斯內政,「一個人的死亡永遠是一場悲劇,在這種情況下,了解事件的細節非常重要。然而,西方政界人士不想等待,他們已經將一切歸咎於俄羅斯政府。」

  安東諾夫稱,美國想要為制裁俄羅斯尋找借口,「對於華盛頓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查明原因,而是對俄羅斯進行更加嚴厲的打擊。他們正在尋找攻擊的理由,尋找實施額外製裁的借口,目的是挽救搖搖欲墜的基於某些規則的美國秩序。」

  納瓦利內是俄羅斯政治反對派的領袖人物,也是俄總統普京的主要批評者之一。他一開始作為反腐博客作者和街頭抗議領袖,組織反對派政治活動,並利用社交媒體和博客網站,建立了一個全國性的支持者網路。

  2013年,納瓦利內成為莫斯科市長的平民候選人,在競選中獲得約27%的選票,名列第二。2018年,納瓦利內曾試圖參加俄羅斯總統選舉,但后因刑事案底未過時效而被禁參選。

  當地時間2020年8月20日,納瓦利內在從西伯利亞托木斯克至莫斯科的飛行途中感到不適,在鄂木斯克緊急降落後被送醫,隨後又轉移至德國一家醫院治療。他的發言人亞爾梅什曾對外宣稱,他們懷疑納瓦利內早上唯一喝過的茶「被下了毒」,但為納瓦利內提供過治療的西伯利亞當地醫院否認了這一表述。

  這起中毒事件一度引發俄羅斯與美歐之間的「口水戰」,美歐炒作此事是俄策劃的「政治謀殺」,俄方則予以反駁。白俄羅斯方面也指出,根據該國截獲的波蘭與德國官員之間的通話表明,納瓦利內中毒事件「純屬捏造」,目的是阻止俄羅斯總統普京「介入白俄羅斯事務」。

  2021年,納瓦利內返回俄羅斯后,多次因「組織未經批准的反普京抗議活動」、挪用公款、欺詐等被判入獄。去年8月,他又因犯有創建極端主義社區、資助極端主義活動和其他多項罪行,再被判19年監禁。

  塔斯社稱,納瓦利內入獄后,他和家屬並未提出過身體健康方面的訴求。當地時間2月15日,納瓦利內還曾通過視頻方式出庭受審。法院方面表示,當時納瓦利內「感覺良好」,沒有抱怨過健康問題,並在出庭期間積極為自己的立場辯護。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4 11:2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