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地震預警有用嗎?為何地震總發生在夜裡?

京港台:2023-12-19 19:14| 來源:壹讀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手機地震預警有用嗎?為何地震總發生在夜裡?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昨夜,甘肅發生地震,牽動著人們的心。

  據消息,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北緯35.70度,東經102.79度)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截至發稿,此次地震已經造成118人遇難,其中甘肅105人遇難,青海13人遇難。

  地震發生后,相關救援工作快速展開,截至目前,已調集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1500餘人、公安幹警1500餘人、部隊官兵1000餘人趕赴災區,搶險救援工作正有序進行。

  面對地震,在祈願平安的同時,我們也不能疏忽科學避震、避險知識的普及。在此,我們整理了最關鍵的6個問題。

  甘肅地震為逆沖型破裂,什麼是逆沖型地震?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組織專家對甘肅積石山附近地震活動進行研究分析,此次地震位於甘東南地區,距離最近的斷層拉脊山北緣斷裂約3公里。初步震源機制解結果顯示,此次地震為逆沖型破裂。

  大多數地震都是因地殼岩層運動造成的,板塊之間的運動「衝突」方式不同,導致的地震情況也不同。板塊「衝突」類型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開裂。兩個板塊的運動方向相反,中間形成「裂痕」。

  俯衝。通常情況下,是一個大陸板塊和一個大洋板塊向中間擠壓,因大洋板塊密度大,大陸板塊密度小,導致大陸板塊被擠得「翹了起來」,大洋板塊「俯衝」下去。

  堆擠。兩個大陸板塊向中間擠壓。

  交錯。兩個板塊沒有開裂和擠壓,而是交錯而行,比如一個向南一個向北。

  其中,第二種(即俯衝)引起的,就是逆沖型地震。逆沖型地震有更強的地表作用,相應的潛在地震災害也更嚴重。

  為什麼地震總是發生在夜裡?

  一個廣為流傳的解釋是,地震的發生與太陽和月球的引力有關。夜晚,月亮對地球的引力大,對地殼的影響也大。此外,日夜溫度變化也被認為可能是夜晚地震的原因之一。

  不過,此前有專家表示,雖然受月球影響,但地震發生的影響因素還有很多,且地震並不只是在夜裡發生。

  實際上,「地震更多發生在夜裡」也沒有數據支持。

  根據中國地震台網數據,2022年我國一共發生了5.0級以上地震53次,其中發震時刻在晚上(18:01—次日06:00之間)的數量為25次,約佔5.0級以上地震總數的47%,略少於發生在白天(06:01—18:00之間)的數量。2011年,我國5.0級以上地震37次,發生在晚上(18:00—次日05:59之間) 的數量為19次,約佔地震總數的51%,和發生在白天的地震數量幾乎持平。

  人們之所以覺得地震總發生在夜裡,可能是因為人們對於在夜晚發生的地震印象更深刻,正在睡覺,結果突然被震醒,試問誰能輕易忘記?

  手機地震預警有用嗎?

  有用的!關鍵時刻,哪怕只是提前幾秒鐘知道地震到來,都可能關乎人身安全。

  地震預警靠的是電磁波的傳播遠快於地震波,且地震波也分為縱波和橫波,橫波震動較大但速度慢,縱波震動較弱但速度快,在地震儀捕捉到縱波后,相關人員快速計算出地震情況,在橫波到來之前,使用傳播速度更快的電磁波對可能受影響的地區發出預警。

  也就是說,地震預警的核心就是利用電波和地震波的傳播速度差。

  一般來說,地震預警時間的長短和該地區距離震中的遠近有關,越接近震中的地區,預警時間越短。在震中附近,能提供預警的時間幾乎為零,即存在預警盲區。

  注意,這是預警,而非預報!預警是某地已經確定發生地震,向可能受影響的地區發出信號,預報則更像未卜先知,或者根據一些因素來預測未來,例如天氣預報,屬於概率事件(沒辦法保證百分百預報準確),目前,地震預報仍然是未解決的難題。

  如何開通手機地震預警,方法如下圖。

  

  圖源:微博@人民日報

  收到手機地震預警后,切忌慌亂,應沉著冷靜,根據預警時間選擇合適的避險方式。

  預警時間3秒:室內者選擇堅固物體旁避險,室外者遠離建築。

  預警時間5秒:若居住在平房中,疏散到空曠地帶。

  預警時間10秒:一二層疏散至樓外。

  預警時間20秒:低樓層疏散至樓外,高樓層就近避險。

  地震前後為什麼會有鳥群盤旋?

  此次甘肅地震,有網友發布視頻,表示在地震前後當地有一大群鳥兒在天空中盤旋,被傳為「地震前兆」。但也有多名網友表示,自己就是當地人,每年冬天鳥都這樣,和地震沒關係。

  對於「鳥類聚集是否為地震異象」的問題,專家早已解釋過:動物異常不一定是地震前兆。

  此前,南京林業大學魯長虎教授曾表示,鳥類集群是十分常見的自然現象,在越冬期、遷徙期都有可能出現,因鳥種不同生活習性也有所不同。南京市地震局工作人員也表示,氣候、天氣、環境等都會引起動物異常反應,「並不一定是地震前兆」。

  比如今年11月中旬,廣西防城港、來賓等地出現大量鳥群盤旋,一些市民懷疑這是地震前兆,但最終被證實,這並非地震前兆,更可能是因為當時氣溫驟降,鳥類對斷崖式的氣溫不適應所致。

  地震后的黃金自救12秒該怎麼做?

  一旦發生破壞性地震,留給每個人的時間只有大約12秒。那麼,在這黃金自救12秒中,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一個大原則是: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

  地震發生時,如處於平房或樓房一層,且室外比較開闊,可以力爭迅速跑出室外避震。

  如處於樓房二層或以上,且室內避震條件和建築質量較好,首選室內避震,優先選擇躲避在室內的衛生間、儲藏室、浴室等開間小、有承重牆或支撐物的地方,或者是堅固的桌子、床、茶几、沙發等傢具旁。此時應迅速伏地趴下,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低頭,用衣服、枕頭等護住頭頸,不要壓住口鼻;或抓住身邊牢固的物體,防止摔倒或身體移位。

  切忌乘坐電梯,如果在乘坐電梯時遇到地震,可將各樓層的按鈕全部按下,電梯一停下來,就迅速離開電梯,確認安全后避難。

  若在公共場所遇到地震,可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避開弔燈、電扇等懸掛物,保護好頭部,也可選擇結實的櫃檯或柱子邊以及內牆角等處就地蹲下。要遠離玻璃櫥窗、門窗或玻璃櫃檯,高大不穩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以及廣告牌、吊燈等懸掛物。

  在學校遇到地震,教室內的人應聽從教師指揮,迅速抱頭,躲在各自的課桌下,震後有序向教室外面轉移,注意避免踩踏事故。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

  值得提醒的是,千萬不要逃出后又跑回去取財物!此時安全第一。

  為何此次6.2級地震傷亡這麼大?

  首先,地震發生在12月18日23時59分,這個時間點大部分人都上床睡覺了,來不及反應。而且當天最低溫度低至零下十幾度,即使能及時跑出室外,衣著單薄的人們如何應對低溫也是難題,更別提被困人員面對低溫會有多難。目前,救援最大的難度也在於當地的低溫天氣。

  其次,甘肅臨夏州人口較多,積石山縣大概26萬人,在西北地區算人口稠密,受影響也會大一些。

  再者,積石山縣一直是我國比較貧困的縣城,2020年3月才脫貧,其所屬的臨夏也算不上富裕,坊間甚至有「全國脫貧看甘肅,甘肅脫貧看臨夏」的說法,可想而知當地的房屋抗震性極強的可能性不大。地震專家陳會忠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就表示,當地經濟較為落後,建築的抗震強度較弱,沒有像東部地區建築那麼強,是造成這次地震有重大傷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後,這次地震的深度很淺。

  地震按照震源深度主要分成3類:淺源地震,震源深度0~70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300 km;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於300km。

  一般來講,在相同震級的情況下,淺源地震對震中附近的建築物破壞程度最大。

  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只有10km,屬於淺源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也屬於淺源地震。

  願平安!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3 00: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