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天9城,王羽佳爆紅的中國行,帶來了什麼?

京港台:2023-12-19 13:37| 來源:外灘TheBund | 評論( 7 )  | 我來說幾句

19天9城,王羽佳爆紅的中國行,帶來了什麼?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Kirk Edwards

  音樂家和聽眾

  需要彼此尊重

  身穿明亮的綠色短裙,腳踩黑色恨天高的王羽佳,在國家大劇院結束了今年的全國巡演。

  返場時,有觀眾高呼「王羽佳我愛你」,她把雙手放到頭頂,比了個大大的心來回應,氣氛莊重而溫馨。

  這是王羽佳時隔3年,首次回國舉辦巡演。19天12場,成為古典音樂圈的一大盛況。

  9座城市,每場都是座無虛席。很多城市開票不到2分鐘,就已經買不到了。二手平台上,票價被炒到5000元以上。

  此行,她沒有接受任何採訪,可依舊討論度不斷。標誌性穿搭緊身超短裙、露背裝、恨天高,頻繁出現在社交平台上。

  

  ©國家大劇院 牛小北

  作為古典音樂界的偶像級的人物,王羽佳的國際號召力毋庸置疑。她拿過無數大獎,演出足跡遍布世界一流音樂廳。

  英國權威古典雜誌《留聲機》把她評為 「有史以來50位最偉大的鋼琴家」,是唯一上榜的華人。

  《金融時報》更是不吝讚揚,誇她「在技術上的自如、色彩上的廣泛性和純粹力量的結合一直十分引人注目」。

  她的這次全國巡演,憑藉「永遠充滿驚喜的返場曲」,被人們稱為「勞模」。然而,她又在深圳首場只返了1次。背後的原因,值得探討。

  01

  19天12場

  現場充滿魅力

  這次全國巡演,王羽佳的行程安排得非常滿。

  首站是在蘇州保利大劇院。12月1日晚,她穿著玫紅色長裙,俯衝式鞠躬加返場7首。樂章最後一個音符落下時,全場千名觀眾起立,掌聲響徹整個劇院。

  

  王羽佳蘇州站返場視頻 源於蘇州保利大劇院官方賬號

  12月12日晚的西安場,她換上白色短裙,熱情回應聽眾,用12首曲目創下返場紀錄。

  以至於到了最後,大家都覺得她太辛苦,不忍心再讓她彈了。

  

  ©Julia Wesely

  3天後的琴台音樂廳,恰逢武漢下雪。

  王羽佳手扶鋼琴快速鞠躬,向聽眾們致意,接著用慢速的《聖嬰之吻》開篇。她打破了自己的記錄,返場13首。

  

  王羽佳武漢站返場視頻 源於琴台音樂廳官方賬號

  最後4天,王羽佳輾轉於3座城市,密集演奏了4場。

  國家大劇院把原定於12月16日開場的《「琥珀印象」琥珀四重奏音樂會》往後推到19日,給她安排加演。

  這場票12月15日開票,推出后很快一售而空。就連站票,也賣到了580元一張。

  巡演最後一場,她返場了10首曲目,時長48分鐘,達到一個半場之久。

  

  ©國家大劇院 牛小北

  每次看到王羽佳踩著恨天高,顫巍巍上下台時,人們都會替她捏了一把汗,生怕不小心摔倒了。

  不過,這正是她的魅力所在。

  她喜歡穿著高飽和度的超短緊身裙,每一套裙子都精心搭配,根本不管別人的目光。15厘米的恨天高,踩起鋼琴踏板來鏗鏘有力。

  這種風格一度受到爭議,可她卻把爭議變成了特色。

  王羽佳身材嬌小,穿傳統禮服容易被長裙擺絆倒。她便習慣了穿短裙,還說:「我不會改變,人們會慢慢適應的。」

  02

  深圳首場

  只返場了2首

  因為王羽佳,一些平常不聽古典音樂的人也慕名而來,走進了音樂廳。

  也因此,對演出現場的秩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12月9日的深圳首場,可能是因為個別聽眾的不文明行為干擾了她的演出。那天,她只返場了1次,成為巡演中次數最少的一場。

  90后女孩琦琦當天在場,感覺有些遺憾。

  她是額外加了620元,才在黃牛手裡搶到9號的票。因為喜歡鋼琴,也因為喜歡王羽佳身上的瀟灑勁兒,就算多花點錢,也心甘情願。

  

  ©星海音樂廳 李樂為

  開場前,琦琦聽說王羽佳前兩天在廣州加演了10首,於是充滿期待。只是沒想到,這成為她體驗感最不好的一場鋼琴獨奏會。

  她坐在N區,剛入座時看到座位旁邊有個小孩,心裡咯噔一下,暗暗祈禱千萬別是熊孩子。

  結果,小孩倒是全程沒吵鬧,旁邊的家長卻喋喋不休,每隔10分鐘就給兒子解釋彈的內容。

  這還不算什麼,整場咳嗽聲不停,還有擤鼻涕聲、手機鈴聲、鬧鐘聲,不時有手機掉在地上發出「哐當」聲,非常刺耳。至於開著閃光燈全程拍照的,更是常態。

  咳嗽是生理反應,琦琦能理解,可其他方面都是可以控制的。看著眼前閃爍的手機屏幕,她恍惚間以為自己身處哪個明星的演唱會。

  她坦言:「我作為一個聽眾,都覺得現場氛圍難以忍受。」

  

  ©Norbert Kniat

  雖然也有工作人員提醒,全程舉著「禁止拍照錄像」的燈牌,可沒什麼效果。只要他們一轉身,就有人拿出手機,她甚至看到前排有人專門拍王羽佳的鞋。

  琦琦的位置離舞台有點遠,但也能隱隱看到王羽佳不是很開心,全程幾乎沒有笑臉。

  演奏結束后,觀眾歡呼了5分鐘左右,王羽佳才出來接受鮮花。

  即使掌聲再熱烈,她也只是「被迫營業」式返場了2首,並且是連續彈完,就再也沒有出現在舞台上了。

  想起演出主題「在寂靜中開始,在寂靜中終結」,琦琦不禁覺得有些諷刺。

  

  ©Julia Wesely

  同樣喜歡古典音樂的李敏,因為沒搶到9號的票,臨時買了深圳音樂廳10號的加場,反而收穫了驚喜。

  因為有了9號的前車之鑒,10號大家都格外小心翼翼。

  李敏告訴我們,這場大部分人素質都是在線的,全程很安靜,「雖然咳嗽聲不斷,但人們會有意識地用紙巾捂住口鼻降低聲響,能聽出已經很克制了。」

  

  ©琴台音樂廳 夏俊俊

  在開場前,音樂廳語音反覆播報「手機請靜音」。現場還發了免費袋子,減少手機掉落的頻率。遇到有盜攝的觀眾,工作人員也會第一時間提醒。

  中場休息時,大家集中咳嗽,場面一度變得很有戲劇性。

  或許是感受到了聽眾的誠意,這場王羽佳一鼓作氣返場了10首。當有聽眾說出想聽的曲目時,她都會認真去彈。

  後面巡演的其他劇院,不管是聽眾還是場館,也都在努力營造好的演出環境。

  國家大劇院在演出前反覆提醒,並在音樂廳入口處放了口罩、潤喉糖,還在場內設置了羽絨服存放車,變化肉眼可見。

  03

  音樂家和聽眾之間

  需要雙向奔赴

  在古典音樂界,王羽佳一直是個特殊的存在。過人的技術和個性的穿搭,讓她成為明星般的存在,吸引的不僅是古典音樂的傳統受眾。

  有人出於好奇慕名前來,也有人想讓孩子享受一流現場的藝術熏陶。

  破圈的吸引力無疑是把雙刃劍,它擴大了古典音樂的受眾範圍,卻也帶來了些小麻煩。

  

  ©國家大劇院 牛小北

  根據《紐約客》樂評人亞利克斯·羅斯的說法,在1900年左右,古典音樂觀眾就再也不能在表演時大呼小叫或飲食談天。觀眾必須全神貫注、一動不動地端坐聆聽。

  之前,王羽佳在歐洲的鋼琴獨奏會場場爆滿,很多聽眾穿著正裝以示尊重。

  她在舊金山交響樂大廳演奏時,全場鴉雀無聲,沒有一個人走動,沒有一次閃光燈,鼓掌全在點子上。

  

  ©Norbert Kniat

  因為聽眾不當行為導致音樂家不悅的例子,在古典音樂領域並不罕見。

  早在10年前,波蘭鋼琴大師齊默爾曼的音樂會中途,他突然走了出去。回來后說唱片公司取消了合同,因為現場錄像已經被發在網上。也因為這事,他拒絕了返場。

  德國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也有類似遭遇,有次她直接請一位觀眾離場。因為對方雖然關了閃光燈,但紅色對焦燈打亂了演出節奏。

  

  ©國家大劇院 牛小北

  古典音樂本是小眾的領域,音樂家和聽眾之間需要彼此尊重,才能相互奔赴。

  王羽佳這次巡演,讓更多人接觸到古典音樂禮儀,進而快速糾偏,其實是一件好事。

  雖然禮儀普及之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已經往前跨出了很大的一步。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8 03:1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