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體和流感「同行」,呼吸疾病專家這樣建議

京港台:2023-12-9 19:51| 來源:環球人物雜誌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支原體和流感「同行」,呼吸疾病專家這樣建議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支原體在3—7年是一個輪迴。」

  近來,隨著各地陸續入冬,呼吸道傳染病進入高發季,肺炎支原體(以下簡稱支原體)、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種病原體共同流行,一些地方醫院門急診量驟增。

  不同於大家更熟悉的、有明確特效藥物和疫苗的流感,現下流行的支原體肺炎令人深感焦慮,人們該如何防治?關於呼吸道疾病又有哪些認識誤區?

  環球人物記者採訪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黨委常委、副院長、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童朝暉,請他為大家答疑解惑。

  環球人物:近期流感多發,一些地方出現醫院門急診量驟增的現象。為何流感多發生在冬季?

  童朝暉:其實,流感流行季節在我國是有一些差異的。

  我國北方地區的流感多出現在秋冬季,而南方有可能在夏季。不過,大部分流感流行比較高的季節還是在秋冬季,這也不是一個新概念。

  多年來,世衛組織、中國流感監測哨點和監測網通過監測,發現了流感流行的季節和規律,也包括流感的一些特點。就全球來講,包括我們中國對流感的監測已經很成熟,不僅摸清了流感的規律,也能及時做出診斷,進行治療。

  環球人物:流感的傳播途徑是什麼?

  童朝暉:流感也稱流行性感冒,發病的位置主要是在呼吸道,通過飛沫的方式傳播。另外,接觸也會傳染流感,當流感患者摸過一個東西,其他人也跟著摸了,這個人又恰好沒注意衛生,摸了鼻子、眼睛,也容易被傳染。

  特別是在學校和幼兒園,上課人多,一旦班級里有一兩個得病(的小孩),很容易全班都傳染上。

  環球人物:除了流感,大家現在對支原體肺炎也很關注。一旦得了流感,還會再得支原體肺炎嗎?

  童朝暉:這裡要提到一點,流感也好,支原體肺炎也好,都不是一個新發的疾病。

  流感是因為大家都比較熟悉。支原體在過去也有,在20世紀就已經出現了,是自然界中的常見病原體,會導致支原體肺炎,但因為沒有被大家注意到,所以會對它比較陌生。

  實際上在我們日常工作中,每年都會發生支原體(感染)。支原體引起的肺炎,是在我們接診中排在前三位的病原體,應該說是一個常見的病原體。當然,它也有季節性,秋冬季也會高發。

  得過這樣一些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包括流感病毒、支原體,他至少在近期得了不會再得了,抗體會在短時間內有一個保護作用。當抗體慢慢消失了,還會再感染。

  此外,支原體還有一個特點,是3—7年有一個高峰,是一個小型的流行的高峰。支原體的一些發病應該說傳染性不強,它的發病在我們所說的肺炎里,是一種比較輕的肺炎。

  環球人物:那現在是否是支原體流行的高峰?

  童朝暉:支原體在3—7年是一個輪迴,現在是趕到了一個輪迴就會多一些患者感染,這是它本身的特點。

  另外,過去的三年,大家經歷了新冠肺炎,所以會注意戴口罩,注意保持社交距離,注意保持個人衛生等,包括我們社會面的防控也比較注意,大家會相對減少外出。

  還有,大家對這種呼吸道的病原體或者說微生物接觸的種類、接受的頻次都比較少,特別是這三年出生的小孩,可能是在一個相對清潔乾淨的環境中長大,(現在)回到一個常態化的情況下,可能大家包括成人、小孩,對這種常態化下的呼吸道的病原體就得去適應、去接觸。剛好,支原體也趕上了這麼個時候,沒接觸過支原體、常見呼吸道病毒的小孩,一旦到了冬季這種高發季節,就會率先感染。

  環球人物:當感染了流感或支原體,要如何進行治療?

  童朝暉:大家都知道,流感的治療是非常成熟的,而且不管是傳統的流感藥物,還是去年新出來的一些流感藥物,效果都是不錯的。

  支原體對成人來說比較好治,可以用大家熟悉的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如阿奇黴素、克拉黴素,都是支原體感染的首選治療藥物。但是這類抗菌藥物從近些年的一些調查看來,耐葯率較高。成人用藥中還有一類葯叫喹諾酮類,喹諾酮類對支原體是非常敏感的,一用就有效。還有一些新型四環素類。

  雖然這些藥物都可治療支原體,但它們並不全都適用於兒童,像喹諾酮類就要求必須年滿18歲以上的人才能用,新型四環素類僅適用於8歲以上的小孩。所以對兒童的治療會因為藥物的原因、耐葯的原因,恢復得比較慢,甚至有的會反覆去醫院。

  環球人物:最近大家關注到一個詞,「疊加感染」。請您解讀一下「疊加感染」。

  童朝暉:我不太同意「疊加感染」的說法。

  首先,這並不是一個新詞。我們在平時工作中,不管是門診病人還是住院病人,都會去做病原學檢測,做了病原檢測往往也不是說一種,尤其是長期住院的人,我們可以測出兩種,甚至測出三四種。最終結果由醫生判斷,不是說我們測出來陽性就都有致病性,要看檢測出來的病原微生物載量。

  有的人發燒了,比如一些小孩、老人,或是有基礎疾病的人,他可能被檢測出來有病毒或細菌,可能會發病,但這些都需要醫生來判斷。醫生會根據他的核酸結果、化驗結果,包括影像來分析,病人感染的究竟是哪一種病毒還是細菌,找出導致他感染、致病的原因。而不是說,測出來兩三種細菌或者是病毒,就叫「疊加感染」。這個表達是不準確的。

  環球人物:現在接種流感疫苗是否還來得及?

  童朝暉:通常,每年9—11月份是接種疫苗的時期。當然,如果說還沒到高峰,或者說(高峰)快要來臨,我們仍可以接種流感疫苗,疫苗仍是最有效的預防手段。世衛組織也好,我們國內也好,建議的都是接種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特別是小孩和老人,或者是有一些基礎病的人,這些重點人群是需要接種的。

  環球人物:人們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科學防護,特別像老人和小孩這些重點防護對象,要注意哪些?

  童朝暉:通過三年新冠抗疫經歷,人們對呼吸道疾病的防護已經非常有經驗了。比如,勤洗手、開窗通風,注意呼吸道的衛生,在說話、咳嗽、打噴嚏時注意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咳嗽時捂上嘴,等等。老人和小孩盡量減少去人口密集、不通風的地方。另外,人們在平時也很注意,特別是在冬季這種流感高發期,大家出門時會戴口罩。這些都是很好的防護措施。

  環球人物:發現孩子出現發熱等癥狀,您建議首選到哪一級醫療機構就診?

  童朝暉:兒童的呼吸道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還有肺炎,這些都是常見多發病,不是疑難雜症。而三甲醫院針對的疾病不是常見多發病,主要是疑難雜症。

  現在的社區醫生都是經過規範化培訓的全科醫師,如果一個人發現自己發燒了,可以先去社區醫院就診,社區醫生會通過抗原檢測或核酸檢測鑒別病人是流感、普通感冒、支原體、合胞病毒,還是腺病毒。鑒別出來以後,醫生對病人的處理措施也很有經驗。

  所以我也一直建議,剛出現發燒等癥狀,可先到社區醫院就診。現在的專科兒童醫院有許多發燒的小孩排隊等待治療,一等等好幾個小時,小孩發著燒,大人也一直陪著,再加上醫院裡的人也非常多,更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小孩如果是剛發燒,出現一些癥狀,可先到社區醫院做檢測,社區醫生很快判斷出小孩是什麼情況,及時把藥用上,小孩的病情可能控制得就比較好。

  環球人物:網上有一些聲音,在炒作所謂的「神秘肺炎」。對此,您如何看?

  童朝暉:類似的呼吸道疾病高發期也在其他國家發生過,許多歐美國家解除防疫措施的時候,流感、合胞病毒也是一下子多了起來,他們已經在我們前面走過了這個路。

  今年是我們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的第一年,再加上冬季是呼吸道感染高發期,所以呼吸道感染疾病會顯得多一些,病毒也好,支原體也好,都還是常見的病原學,沒有新出現病原學,我國衛健委已經做了澄清,世衛組織也說,沒有發現有新的微生物或者病原體出現。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 00:4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