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蘇-27飛行員駕機叛逃」,到底是怎麼回事?

京港台:2023-11-21 09:34| 來源:樞密院十號 | 評論( 2 )  | 我來說幾句

「烏軍蘇-27飛行員駕機叛逃」,到底是怎麼回事?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近日,俄烏衝突常規戰事之外的一則消息引發外界高度關注與猜測。俄羅斯多家主流媒體和官方媒體爆料,「一名烏克蘭戰鬥機飛行員駕駛飛機降落在了俄軍機場」。到底這是怎麼回事呢?

  先來看看各家俄羅斯媒體是怎麼報道這個事情的。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18日的報道題為「媒體稱,烏克蘭軍事飛行員叛逃俄羅斯」的文章稱,塔斯社表示,烏軍飛行員已經抵達俄羅斯領土,正在接受安全部門的審查。

  報道稱,塔斯社上周六援引一名據稱組織該飛行員飛越前線的人士的話說,烏克蘭武裝部隊的一名飛行員已叛逃到俄羅斯。據「電報」報道,這名烏克蘭人是一名現役軍人,在基輔部隊擔任「高級軍官」軍銜。

  俄羅斯《觀點報》19日以「烏克蘭飛行員叛逃俄羅斯表明烏軍士氣下降的極端程度」為題的文章稱,俄羅斯在烏克蘭進行了一次出色的特別行動。

  老劉發現,雖然沒有俄官方證實的消息,但包括塔斯社、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等在內的官方媒體都報道稱,烏空軍一名現役飛行員駕駛戰機飛往俄軍機場。

  還有多個俄羅斯消息源提供了多個角度的信息。比如,俄軍卡-52「短吻鱷」武裝直升機飛行員阿列克謝·沃耶沃達18日在社交網路上首次透露,烏空軍一名飛行員已駕駛蘇-27戰鬥機飛抵俄羅斯。隨後,俄著名軍事博主基里爾·費奧多羅夫也發布了相關消息,稱這名烏克蘭飛行員從戰爭之初就與俄情報機構取得秘密聯絡。目前,關於烏軍叛逃飛行員姓名、軍銜、軍事單位均沒有對外透露。

  甚至還有俄羅斯媒體援引俄專家的分析給出了烏軍飛行員的「叛逃飛行路線」:飛行員可以從烏機場起飛,表面上是為了執行作戰任務。當俄方得到起飛信息后,為這架烏克蘭蘇-27搭建了空中安全走廊。考慮到空中幾乎沒有其他烏軍飛機,並且俄方知道該戰機大致飛行路線,所以俄軍防空系統和戰鬥機都不會對這架戰鬥機採取行動,在最後階段,俄戰機可以護送烏軍蘇-27戰機,並為其指定在俄羅斯某個軍用機場著陸。

  不過,老劉在這樣要強調一點。截至目前宣稱烏克蘭飛行員駕駛戰鬥機叛逃的俄羅斯人並未透露其消息來源,也沒有提供可信的視頻證據。這一點是連俄羅斯媒體自己都承認的。還有就是俄國防部等官方機構尚未發布官方消息。

  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發言人尤索夫19日歲俄方的說法進行否認,稱這是莫斯科的「信息和心理戰行動」。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大量俄主流媒體都在從不同角度爆料這一事件的情況值得高度關注。

  多國網友們的態度也很值得玩味。烏克蘭人在社交媒體上對這名飛行員「叛逃事件」作出了強烈反應。其中一些人威脅要殺死這名飛行員和他的家人。

  西方網民在社交平台X上發表了他們的看法。有網民稱:「如果這是真的,那將對烏克蘭武裝部隊的士氣造成更大損害。我希望這很快得到證實。」

  一個名叫邁克的網民稱,當烏克蘭飛行員離開他的國家時,他意識到是時候離開這艘船了,在它沉沒之前,飛行員及時離開了。

  不過,這並非在俄烏衝突戰場上發生的首次飛行員叛逃事件(當然最新被爆料的烏軍飛行員事件還有待更多信息披露與證實。我們讓子彈再飛一會兒),今年8月時,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策劃的一起俄直升機飛行員叛逃行動引發外界高度關注。

  據《烏克蘭真理報》8月報道,8月初俄軍飛行員馬克西姆·庫茲米諾夫駕駛米-8直升機逃到了烏軍一方,然後將直升機交給烏軍,為此他還獲得了50萬美元賞金。他的家人也被提前轉移。除了直升機本身及其貨物外,烏克蘭軍事情報部門還獲得了「有價值的」文件和「機密」技術設備。

  這一事件已經公布讓俄軍方恨得牙痒痒。據「俄羅斯1」電視頻道報道,俄羅斯特種部隊接到命令,要殺死8月在烏克蘭「劫持」俄軍米-8直升機的飛行員。俄電視台播放了庫茲米諾夫接受烏記者採訪的錄像。俄軍事記者謝爾蓋·澤寧將其稱為「祖國的叛徒」。俄情報部門官員稱,庫茲米諾夫不會被原諒,他的罪行沒有時效。

  西方媒體當時評論稱,庫茲米諾夫叛逃的消息對烏方來說是一種鼓舞,當時正值烏克蘭南部的反攻開始取得進展的背景下。

  不過,對於這兩個飛行員叛逃事件是否與俄烏戰場的走勢有著直接關聯,老劉對此持保留態度,一方面「烏軍蘇-27飛行員叛逃」的說法目前還沒有得到俄官方證實,至少目前爆料相關消息的俄媒體沒有拿出讓人信服的直接證據。但另一方面,老劉認為在這麼長時間、這麼高強度作戰之下,某一方的飛行員產生厭戰情緒都是很有可能的,因此將一個特例視為戰場走勢的方向標有些唐突。

  不過也要注意到,包括烏軍高級指揮官、多家西方媒體和專家近來紛紛表達了對於烏方在戰事走向方面的負面情緒,可能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交戰雙方,特別是一線作戰人員的心態正在悄然發生一些變化。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2 10:0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