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暴雷的P2P現在賣白酒 現老闆成地方首富

京港台:2023-11-9 22:42| 來源:稜鏡 | 我來說幾句

曾暴雷的P2P現在賣白酒 現老闆成地方首富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2023年6月,上海外灘楓涇「開夜大集」活動上的上海貴酒展台圖源:視覺中國

  誰是A股行業之王?白酒可以一戰。

  白酒上市公司數量不多,21家,只佔5000多家上市公司總數的0.4%。但21家公司總市值超4.2萬億,約佔A股的4.8%——每20元的市值,就有近1元屬於白酒。

  2020年,貴州茅台超越工商銀行,登上A股個股總市值榜首。作為唯一一家總市值超過2萬億的上市公司,貴州茅台一直「霸榜」至今。

  上市公司數量少,資金卻關注多,甚至股價「沾酒就瘋」。白酒+上市公司已經是公開的財富密碼。

  但白酒IPO這條路已經走不通。

  目前A股的21家酒企中,13家IPO時間都在2000年之前。2016年3月,金徽酒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此後至今,七年有半,A股再無新增白酒IPO。甚至如西鳳酒、郎酒這樣的老牌名酒,也分別收到了上交所、深交所IPO終止審查的「判決書」。

  白酒企業IPO的禁入已經不是潛規則。《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2022 年修訂)》第五條明文規定:「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企業「原則上不支持其申報在創業板發行上市」。

  那「曲線救國」,借殼注入資產,能否拿到這把財富的金鑰匙?已經有聰明人這麼做了,比如那家曾經因名為「匹凸匹」而登上新聞頭條的公司。

  十易其名的600696

  打開上交所官網上市公司名單,在「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大類下,可以看到股票代碼為600696的上海貴酒股份有限公司。但點擊這家公司的詳情,其證券簡稱卻是「岩石股份」。

  為什麼一個公司,卻有兩個名字?

  從平平無奇的「岩石股份」,到佔據白酒黃金賽道的「上海貴酒」,如果股票簡稱變更,必定會帶來了資金面(包括廣大「散戶」)更直接的關注。

  上市公司似乎換個名字,就能甩掉歷史包袱,重頭再來。操盤者的謀划,上交所不會不知道。

  這家上市公司曾經用過一個備受關注和爭議的簡稱——匹凸匹。如今,疊加其與「貴州貴酒」(前身是國營貴陽酒廠)的品牌糾紛,從「岩石股份」到「上海貴酒」這個證券簡稱的更名,至今未被上交所核准。

  即便如此,在A股稀缺的21家白酒上市公司中,岩石股份(上海貴酒)已經佔據了一席。就在11月1日貴州茅台官宣漲價,白酒股齊飛的那天,岩石股份(上海貴酒)也一榮俱榮,高開收漲0.3%。

  其實,對於岩石股份(上海貴酒)而言,改名算是輕車熟路。

  在股票市場「要堅決地試」的判斷下,1993年,A股在誕生的第四年迎來了首次大擴容。當時,一家名為豪盛(福建)股份有限公司登錄上交所,代碼600696,證券簡稱「福建豪盛」。

  這家公司的老闆是年逾古稀的港商謝必榮,主營瓷磚。在福建豪盛上市的1993年底,A股上市公司數首次突破百家。

  30年間,福建豪盛的代碼600696(上市公司地位)不變,但簡稱卻十易其名:ST豪盛、利嘉股份、G利嘉、G多倫、多倫股份、匹凸匹、*ST匹凸、ST匹凸、ST岩石、岩石股份。

  「匹凸匹」老鼠倉大案

  2012年,律師出身、時年38歲的鮮言,從港商李勇鴻手上買下早已幾易其主的600696(當時證券簡稱為「多倫股份」)。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李勇鴻曾買下知名球隊AC米蘭俱樂部。

  鮮言期間,讓600696登上頭條的是2015年7月16日證券簡稱從「多倫股份」更名為「匹凸匹」。

  在當時A股牛市疊加P2P大熱的環境下,實控人鮮言這麼做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賺錢。

  2015年4月底到5月初,鮮言利用其控制的賬戶,連續凈買入了1789萬股多倫股份的股票,交易金額2.02億元。

  鮮老闆「建倉」完成之後,5月11日,多倫股份發布《關於獲得控股股東www.p2p.com網站域名特別授權的公告》,股價連續6日漲停,漲幅77.37%。

  2017年3月,證監會發布《行政處罰決定書(鮮言)〔2017〕29號》,鮮言在實控上市公司600696(多倫股份、匹凸匹)期間,利用資金優勢、操縱信息披露節奏信息差等方式,用操縱多個賬戶自買自賣等方式,獲利5.78億元。

  對此,證監會給予鮮言沒一罰五、終身市場禁入的處罰,開出34.7億元,也是當時史上最大罰單。

  2017年5月10日,鮮言被有關部門羈押。2021年1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公開判決書,鮮言因犯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縱證券市場罪,合併獲刑四年三個月。

  但作為一家資深老殼,這家上市公司卻不乏買家。就在鮮言身陷囹圄之前,2017年4月,600696(當時證券簡稱*ST匹凸)正式公告找到了新主人——五牛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五牛基金)。

  五牛基金實控人是韓嘯,時年28歲。

  河南永城「首富」的老鄉會生意

  當時的收購報告書顯示,韓嘯1989年5月出生,畢業於上海立達職業技術學院,清華工商管理碩士在讀。2011年7月至2014年8月,任五牛基金董事長助理。2014年9月起擔任五牛基金的執行董事。此外,韓嘯還兼任上海奉賢區政協委員、上海青年企業家協會會員、上海浦東青聯委員。

  韓嘯有一個更重要的身份——韓宏偉之子。鮮言和韓宏偉,曾是某商學院同班同學。

  

  圖:收購600696(證券簡稱:*ST匹凸)主體五牛基金的股權結構圖 來源:公司公告

  《2023年胡潤百富榜》顯示,韓宏偉、韓嘯父子財富為60億元,排名1008位,被認為是河南永城「首富」。

  韓宏偉的起家和老家河南關係密切。公開報道顯示,韓宏偉出生於1965年,生意起家於大貨車隊,最初的業務是將河南永城葛店出產的無煙煤運往華東各省市——生意的重心也逐步轉移到上海。

  轉折點是2004年。這一年,韓宏偉在上海牽頭成立了上海市河南商會,並出任會長。其名下重要企業豫商集團,亦脫胎於此。

  公開資料顯示,豫商集團在2000年代的一個重要業務,是「應急融資諮詢」,以「緩解個人融資難為己任」。

  此類地域性商會,本質上是一個以老鄉會為紐帶的政商俱樂部,在觥籌交錯間,往往隱含一個附加功能:信用平台。搭建老鄉之間的互相幫助平台,協調「豫商」之間的互相拆借,甚至直接提供信任融資。

  韓宏偉正是從類似這樣的「民間借貸」業務中,品嘗到金融業務的「甘甜」。

  海銀系的父子局

  2010年,韓宏偉家族控制的福斯特控股有限公司,更名為上海海銀金融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2011年、2012年,這家公司又先後更名為上海海銀財富管理有限公司、海銀財富管理有限公司。

  追溯歷史,海銀財富的成立時間是2006年。但當時,這家公司還叫做福斯特控股,主業是醫療健康產業的投資。

  在2011年,韓宏偉家族一家名為上海元和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進行了名稱和法人代表的變更,新的名稱叫做「上海五牛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韓嘯。

  以海銀財富和五牛基金為募資-投資的左右手,疊加房地產上行周期帶來的熱錢洶湧、募投兩熱,韓宏偉的金融版圖擴張到私募、小貸、融資租賃、典當、擔保、P2P(海銀會)等領域。

  2015年7月,海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上海註冊成立,韓宏偉持股99%並出任法人代表,其女韓玉持股1%。

  一個月後,五牛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韓嘯合併持股99.7%。截至2023年11月,五牛控股直接控股198家企業,包括五牛實業投資、五牛基金、五牛資產管理等資管平台,及一眾有限合夥投資實體;間接持股企業更是多達463家。

  這兩家「控股」企業,是海銀系的中樞。作為民營資本集團,海銀系核心驅動能量,來自海銀財富的募資能力。

  2023年10月,海銀財富向美國證監會提交的20-F表格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海銀財富在全國91個城市擁有185個財富管理中心,1749名理財師,46627名活躍客戶。

  根據監管的合格投資者要求,這些都是富裕的高凈值客戶。

  恆大和融創都是合作夥伴

  作為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海銀財富最底層商業模式非常直接——銷售理財(金融)產品,從高凈值客戶那裡募資。不僅賺取客戶的傭金,一定程度上也對「用錢」募資方(比如他們之前合作的很多地產企業)有一定的話語權。有時,財富管理公司也會通過關聯投資機構,自己尋覓市場標的。

  2021年3月,海銀財富通過其在開曼群島註冊的公司Hywin Holdings Ltd(海銀控股,非註冊在上海的「海銀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納斯達克IPO,股票代碼為「HYW」,成為繼諾亞財富之後,第二家赴美上市的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

  但中國的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與房地產的羈絆太深了。

  提交給美國證監會(SEC)的F1表格顯示,以2019 年交易額計算,海銀財富是「中國最大的房地產理財產品分銷商」(We are the largest distributor of real estate wealth management products in China in terms of 2019 transaction value)。

  海銀財富在F1表格還特別提到了兩個大名鼎鼎的合作夥伴——恆大和融創(We have collaborated with some of the largest property developers in China, such as Evergrande and Sunac)。

  

  圖:海銀財富提交給美國證監會表格中財富管理板塊營收構成情況 來源:美國證監會

  F1表格數據顯示,2018-2020財年,海銀財富主營業務財富管理收入分別為人民幣10.82億、10.62億、11.83億,其中,私募房地產產品收入8.05億、8.38億、10.51億,佔比高達74.4%、78.9%、88.8%。

  也就是說,在2020財年,海銀財富主要的收入,依然來自底層資產是房地產的理財產品銷售。

  第一次真正控制上市公司

  隨之而來的是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深度調整,上下游無疑都難不受牽連。整個海銀系不得不轉型,轉型失敗,就是萬丈深淵——市場上並非沒有案例。

  在募資端,也就是海銀財富,壓降房地產相關金融產品的「轉型」一直在持續。

  雖然在後續的年報中,海銀財富不再公布詳盡的底層資產是房地產的金融產品營收佔比,但有一組數據仍在持續更新,2018年-2023財年,海銀財富銷售的財富管理產品總額,房地產相關產品的佔比持續下降。

  最高的是2019財年,規模佔比60.4%(卻創造了88.8%的收入,地產產品給其創造更高的利潤);到2023財年,這個數字降到了28.0%。

  在投資端,找到新的增長點是海銀系的必選題。利用資金優勢買「殼」,注入資產重組,抬升股價,獲利退出,這本就是2010年代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資本運作」的常規動作。

  但相較其他資本大系而言,海銀系舉牌動作稍顯稚嫩:曾舉牌東方銀星陷入控制權糾紛,鎩羽而歸;韓嘯本人親自買入天目葯業,又抱憾退出。

  成功入主匹凸匹,是海銀系第一次真正控制一家上市公司。這個過程,主要以韓嘯控制的五牛控股相關企業出面。

  如何用好這個上市公司資源?韓氏父子選擇了黃金滿地的白酒賽道。

  老殼裝新酒的騰挪術

  600696(當時簡稱ST岩石)公告稱:2018年12月,以228.24萬元的價格收購了貴州貴酒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85%的股權,「打算以此為切入點試水白酒銷售行業」。

  實際上,貴州貴酒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僅在此前八個月才成立。

  雖然2019全年,600696(ST岩石)白酒銷售總額不過517.84 萬元,但並不妨礙其在2019 年12月3日,將自己的工商註冊名稱由「上海岩石企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上海貴酒股份有限公司」。

  作為600696(ST岩石)最大股東的「上海存碩實業有限公司」,也在這年的11月,更名為「上海貴酒企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貴酒發展)。

  

  圖:完成工商更名之後,上海貴酒股份有限公司立在辦公樓前的招牌 來源:視覺中國

  2020年,又一輪「華麗」的運作發生。

  這年12月,已經以「上海貴酒」自稱的上市公司600696(ST岩石)耗資8900萬,從大股東貴酒發展手上買下釀酒企業江西章貢酒業有限責任公司25%股權及贛州長江實業有限責任公司25%股權。

  這兩家公司,是貴酒發展在2020年剛從上市公司天音控股手上購得,後者試圖轉型白酒而未果。

  12月底,大股東貴酒發展又將其持有的貴州高醬酒業有限公司52%股權「無償贈與」給上市公司上海貴酒(ST岩石)。

  此前,高醬酒業雖然是一家代工貼牌酒企,但其距離茅台酒廠不過20多公里,這才是上市公司真正想要的。動作不容半點遲緩,貴酒發展在12月剛完成了高醬酒業股權購買的交割,轉手就「白送」給了上市公司。

  非常關鍵的一點是,所有這些趕在12月底完成的動作,都能寫入2020年財報。

  2021年6月17日,上海貴酒(ST岩石)正式「摘帽」,簡稱恢復「岩石股份」。2021年全年,上市公司「酒類收入」達到5.84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97.09%。2022年,上市公司「酒類銷售」收入達到10.87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99.73%。

  騰籠換鳥,老殼裝新酒,中國A股的白酒股又擠入一個「新面孔」。

  高增長的背後

  如此幾何級高速增長的營收背後,是高速增長的「銷售費用」。

  

  圖:上海貴酒(岩石股份)銷售費用分季度情況(億元) 來源:Wind

  上海貴酒(岩石股份)對此解釋是「主要系公司廣告宣傳、市場投入和營銷人員增加所致」。

  廣告確實在投放。2022年,上海貴酒進入央視「大國品牌」,官宣與陸川導演攜手合作打造全新品牌故事片;2023年,邀請陳建斌作為品牌代言人,其旗下年輕化的品牌持續在芒果TV、湖南衛視的熱門綜藝曝光。

  短時間進行廣告營銷轟炸,迅速建立品牌的認知度,這是消費品行業的常規打法。雖然上海貴酒表示社交媒體也是其廣告投放的重點,但整體上看,難免有一些「古早」的味道——讓人想起1990年代的電視熒屏。

  此外,針對其營銷模式的質疑聲也開始甚囂塵上,有聲音稱其為「傳銷式賣酒」,不過被否認。

  財報顯示,2022年末,上海貴酒共有4883家經銷商,這些經銷商貢獻了7.7億的營收,但平均每個經銷商當年僅貢獻15.75萬元,這樣的額度在白酒行業里並不多見。

  白酒行業分析師肖竹青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曾指出:「上海貴酒在全國各大區域不停招商,設定高薪和高業績目標的考核。(這)就倒逼業務員去『刷臉』,找自己的同學、朋友、業主群、家長群、社區群等各種關係去賣酒,完不成任務就淘汰了。」

  實際上,這樣的營銷模式,其實有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的影子,畢竟海銀財富是上海貴酒的「大師兄」。

  面對外界的質疑,上海貴酒(岩石股份)自己有一個不同的解釋:「圈層」。在2023年9月1日舉辦的網上業績交流會上,上海貴酒(岩石股份)的管理層將此視為「與其他白酒企業競爭的優勢」。

  相信在上海貴酒(岩石股份)操盤方看來,「圈層」並非完全是虛無縹緲的概念。

  根據媒體報道,在2023年4月舉行的海銀財富「走進上海貴酒總部」的活動上,「老闆」韓宏偉親自參加,上海貴酒總裁鄢克亞、副董事長陳琪陪同參觀。報道稱,上海貴酒能夠「充分發揮醬香白酒的紐帶作用」,「與高凈值人群進行深入溝通」,實現「跨界圈層營銷」。

  當然,醉翁之意,不僅僅是酒。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8 03:5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