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這家銀行2年向員工追討薪資1億元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發下來的薪水跟獎金,公司還敢叫你吐出來還回去?在如今的中國金融業里,這卻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 2024年開年以來,至少有6家中國上市銀行公開表示,要延遲發放,甚至追討回已經下發給員工的績效獎金與薪酬。
中國招商銀行在2023年年報中披露,報告期內遭執行「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員工有4415人,總金額為人民幣4329萬元。 而2022年,招商銀行更向員工追討了5824萬元。 兩年間,招商銀行累計追回的績效薪酬超過1億人民幣。 截至2023年末,招商銀行共有員工11.65萬人,這意味著,有3.78%的員工被執行了績效薪酬追索扣回,人均被追索扣回人民幣9805.21元。
天津銀行近期同樣披露了向員工追薪的具體資料。 2023年,該行績效薪酬延期支付人民幣1.66億元,追索扣回金額人民幣174萬元。
威海銀行在2023年業績公告中表示,2023年該行延期支付績效薪酬人民幣7964萬元,績效薪酬追索扣回人民幣27.28萬元,而這已經是威海銀行連續第三年向員工追討薪資。 並且,該行還明確表示,績效薪酬追索規定同樣適用於「離職人員」和「退休人員」。
哈爾濱銀行年報顯示,2023年績效薪酬進行追索扣回人民幣470萬元,涉及199人次。 粗略計算,人均退薪酬人民幣2.36萬元。
甘肅銀行也實施了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機制。 其年報顯示,2023年發生的違規事項被問責人數46人,追索扣回績效共計人民幣14.93萬元。
東莞農商銀行2023年實施績效延期支付對象合計2460人,計提延期支付金額合計人民幣1.10億元,績效薪酬因故扣回金額合計人民幣172.80萬元。
據了解,這種延遲發放薪酬,甚至追回已支付薪酬的行為,源自一種名為「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制度。 針對中國金融企業的高層和重要崗位員工,在未能勤勉盡責,發生重大違規行為,或造成重大風險損失時,金融企業不僅可以憑此止付未支付的部分或全部薪酬,還可以對已經發放的績效薪酬予以追回。
由中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95%以上的銀行機構都已經制定並實施了績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稱相關制度為追究違規高管責任、挽回資產損失發揮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