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換首都,真的假的?

京港台:2024-2-29 05:00| 來源:地球知識局 | 評論( 9 )  | 我來說幾句

蒙古國換首都,真的假的?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蒙古國,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之一。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21年該國人口總數為332.9萬,分佈在156.4萬平方千米(約4個德國)的廣袤國土上,每1平方千米只有2.1人。

  但另一方面說,蒙古國又是一個高度擁擠的城市國家,該國幾乎一半的人都生活在首都烏蘭巴托市(烏市)。

  雖然蒙古國人在理論上佔有寬闊的人均國土面積,但其實際生活面積仍然相當有限,尤其是在烏市的城市生活會變得相當擁擠。

  和大多數第三世界一樣,超前的過度城市化造成大都會的過度臃腫和郊區貧民窟泛濫,以及由此帶來嚴重的環境問題,讓烏市一度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骯髒的城市。

  在工廠的煙霧和貧民窟的圍繞中烏蘭巴托原本的樣子逐漸變得模糊(圖:壹圖網)▼

  

  最近幾年,蒙古國決意在鄂爾渾河沿岸復建古蒙古帝國首都哈拉和林,引發外界關注。這樣的舉措,被國外民間的一些人認為是遷都計劃將要實施的標誌。

  橫屏-哈拉和林所在▼

  

  但實際上,最近幾年的蒙古國官方層面一直說的是「復建舊都」,從來沒有提過「遷都」的事情。所謂「遷都」,則是之前的政府提出過的概念。這一烏龍以及各種望文生義的腦補解釋,讓外國的一些民間媒體瞬間高潮了。

  往日的輝煌終究是回不去了

  (圖:sputnik)▼

  

  同時,具體到「復建舊都」之事,事實上也並非如此簡單。

  烏蘭巴托,嚴重的環境問題

  蒙古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開啟於蒙古人民共和國時期。同世界上所有國家一樣,從這時開始,首都烏市的工業污染就變得不可避免。

  烏市西郊的第二、第三、第四三座熱電廠,就建於那時,這當然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空氣污染。但總的來說,這還是相對有限的。在整個蒙古人民共和國時期,烏市的環境相對不錯,畢竟當時沒有那麼多汽車,而污染環境的工業企業就更少了。

  對於大部分時間都處於嚴寒天氣的烏蘭巴托來說熱電廠是必不可少的(圖:壹圖網)▼

  

  上世紀80年代末期,國際形勢巨變,蒙古也未能避免。到了90年代,該國進行了改革,國名也從「蒙古人民共和國」變更為「蒙古國」。

  這一階段開始,牧區牧民就開始不受控制地向烏市遷移。而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時代,首都對盲流們是不開放的。另一方面,蒙古國原有的體系被改變,許多游牧民選擇就地變賣牲畜,盲目地湧向首都。

  比起追逐牧草看天吃飯的放牧生活在首都有著更多的資源也意味著更多的機會(在烏蘭巴托邊緣生活的居民送孩子上幼兒園)(圖:壹圖網)▼

  

  同一時期,蒙古國確立了新法律,每個公民都可以平等地獲得一份自己的私有化土地。雖然有些人可以更平等地私有化城市內的土地,但大多數人至少也可以在城郊獲得一份自己的土地。

  因此,當這些牧民抵達烏市后,只需要找到了一塊空地,簡單地用柵欄圍起來,並在上面搭起了蒙古包,然後進行簡單的登記就足以改變自己的身份戶口。這些「夜裡長出的房子」集中在烏市的城市北部,這成為了首都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問題的源泉。

  山上密密麻麻的小房子就是烏蘭巴托市環境最為惡劣,污染最為嚴重的「蒙古包」區(圖:壹圖網)▼

  

  首先,烏市是全世界最寒冷的首都之一,冬天的氣溫會降至-40℃。為了取暖,蒙古包的居民們廣泛使用從糞便到煤炭的各種易於取得的天然廉價燃料,這造成了空氣污染的產生。

  蒙古包區基本沒有統一的供暖和供水要挨過這寒冷的冬天只能有啥燒啥了(圖:壹圖網)▼

  

  城市北部的新產生空氣污染,對烏市的空氣質量影響致命。然而,為了滿足後來首都居民數量增加導致的電力需求,五號機組又在烏市東邊新建了。

  因此,烏市除了南面,基本可以說被空氣污染三面合圍了。而冬天在烏市基本無風,取暖和用電需求又會大增的情況下,烏市可以說是不折不扣地處於污染中。

  橫屏-烏蘭巴托市熱電廠分佈▼

  

  蒙古包區造成的環境污染不僅僅對於空氣,居住其中的窮人們沒有錢用電取暖,也不會去購買無煙煤,他們野蠻地砍伐,很自然地破壞了首都周邊所剩不多的森林。

  同時為了獲取免費的煤炭,許多人在政府已經關閉的那來哈煤礦中進行非法開採。這些無序地向自然索取免費燃料的行為,相當程度上損害了自然環境。

  那來哈煤礦在1990年的一次氣體爆炸事故后關閉

  但在蒙古國寒冷的冬季

  那來哈的「非正式」煤炭仍在為烏市的一半地區供暖(圖:壹圖網)▼

  

  同更糟糕的是水源和土壤也被污染,蒙古包定居點到圖拉河區間內,有數以萬計的廁所和化糞池,糞水污染了幾乎整個城市的土壤。穿城而過的色楞格河流域的地下水,尤其受到嚴重污染。

  圖拉河邊,密密麻麻的蒙古包區▼

  

  隨著人口增加,增長的汽車和工業更加劇了都市污染,烏市日益成為一個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

  遷都計劃與哈拉和林

  嚴重的污染使得國家的首都越來越不宜居,在蒙古國民間自然興起了關於搬遷首都的討論,而其中的一個受歡迎的選項就是過去蒙古帝國的首都——哈拉和林。哈拉和林有著輝煌的歷史,但如今的哈拉和林只是一個約有12000人的小城鎮。

  哈拉和林距離烏蘭巴托380公里

  它曾是當年蒙古高原上最繁華的都市▼

  

  提到遷都哈拉和林的願景,不得不提到一位蒙古國境內的重磅政治人物。蒙古國蒙古民主黨(蒙民黨)的重要代表,蒙古國前總理和前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額總),他長期是這一願景的代言人。

  在2009年,額總帶領蒙古民主聯盟(今蒙民黨)成功當選,開啟了蒙民黨執政的時代,取代了之前的蒙古人民革命黨(今蒙古人民黨/蒙人黨)執政。環保也是這位的標誌主張,聯合國環境署在2012年6月為他頒發了「地球代言人」獎。

  這位領導者的政治立場

  以擁護民主、自由意志主義聞名(圖:kremlin.ru)▼

  

  因此,一提到蒙古國古遷都計劃,一般都會和這位曾積極倡議遷都哈拉和林的前總統聯繫起來。

  早在2004年,還在總理任上的額總就發起成立過一個城市設計委員會,負責制定哈拉和林繞過歷史遺跡的新開發計劃。根據他的計劃,這座城市將在建城800周年(2020年左右)恢復其首都地位,並成為「現代蒙古的象徵」。然而,在他於2006年被迫辭職后,這個項目就不再推進。

  哈拉和林的額爾德尼召是蒙古國的第一座喇嘛廟

  後面遠處的房屋幾乎就是哈拉和林的全部了(圖:juulchin)▼

  

  2009年,額總雖然得以掌權並擔任國家總統,但是他在第一任期內似乎無暇關注遷都計劃,而在第二任期中又要面對國內經濟幾近崩潰的窘境。2016年,額總所屬的蒙民黨在大呼拉爾選舉中慘敗於蒙人黨,他也成為了一個「跛腳」總統。

  但是,烏市的市政和環境的惡化,並沒有因為這一期間政黨之爭被凍結,反而繼續惡化。2017年初,隸屬蒙人黨籍的烏市市長巴特包勒德做出決定,禁止蒙古公民向首都遷移一年,希望以此遏制烏市的無序擴張和空氣污染。

  減少居民,減少燃燒,減少污染(圖:vom)▼

  

  當年1月11日,時任總統的額總會見記者時通報了烏市空氣污染問題。他指出,空氣污染已成為一場真正的災難,並補充說烏市是一座沒有未來的城市。他用「災區」來形容自己國家的首都,強調有必要從中疏散居民。

  額總終於重提了他12年前的倡議,即將國家首都遷往國家中部,即蒙古帝國的舊都哈拉和林。他認為,有必要將國家行政機構轉移到哈拉和林,因此會有10萬至16萬人從烏市遷往新首都所在地。

  農村人口蜂擁進入烏蘭巴托

  他們在此的生活環境大多很簡陋

  同時也在加重烏蘭巴托的環境問題(圖:壹圖網)▼

  

  額總認為,建立新首都的決定正是百年一遇的決定,此時是實施這一想法的最佳時機。但是,客觀上來說,當時已經是其任期的最後一年,而且還是「朝小野大」的局面,他已經沒有能力也沒有時間推進遷都計劃了。

  2020年,在蒙民黨政府的繼承者總統巴特圖勒嘎(巴總)任期內,通過了長期性的發展政策文件《願景2050》。該文件提出「在鄂爾渾河谷選擇新首都」的提議,但是也僅此而已。

  不管後面會不會實現,先有想法再說(圖:vom)▼

  

  新城建設還是遷都計劃?

  2021年,呼日勒蘇赫(呼總)當選總統,終結了蒙民黨時代,代表蒙人黨,重返執政。

  頗具喜感的是,恰恰在呼總的當政時期,哈拉和林新城的建設開始了實質性的推動。2022年,呼總下達了「關於恢復哈拉和林市」的總統令。

  估計呼總也看不下烏市的糟糕的現狀了(圖:montsame)▼

  

  2023年,蒙古國大呼拉爾通過了在鄂爾渾河流域創建新哈拉和林市的決議。蒙人黨政府成立了一個政府機構,專門負責哈拉和林新城的修復和建設。

  2024年1月17日,蒙古國政府在例行工作會議支持關於徵用18.9萬公頃國家特殊用地建設哈拉和林新城。總的來說,這個新聞雖然可以說是哈拉和林新城建設邁入更實質階段的一個標誌,但是比起前兩年的政策性突破來說並不算大。(圖:montsame)▼

  

  與之前的蒙民黨政府不同,總的來說,蒙人黨從未像蒙民黨一樣,正面回應遷都哈拉和林一事。

  現任總理奧雲額爾登在出席新城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開幕式時就指出,該項目的主要目標是服務於首都去中心化和創建新的衛星城。因此,至少在目前階段,不存在建設哈拉和林新城就是建設蒙古國新首都的這件事。

  主要還是想靠新城來分擔烏市的壓力(圖:montsame)▼

  

  具體到哈拉和林新城目前階段的本身定位,可以大致理解為「首都副中心」或是「調整疏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城市,和遷都完全是兩碼事。

  對於建設哈拉和林新城的目的,蒙古國政府解釋:「目的是為公民創造健康和安全環境的條件,擴大獲得基本社會服務的機會,分散人口,確保地區平衡發展,加強國家的寶貴遺產,恢復其歷史和文化。」

  所以,目前建設哈拉和林新城的目的,還是通過新城的城市化,疏解原首都的壓力,推動區域發展的平衡。哈拉和林被設計為可以容納50萬人口的現代化新城,主打環保理念,城市住宅區的50%為綠地,70%的地區設置步行和自行車通道。

  哈拉和林新城的規劃效果圖

  綠色值確實拉滿了(圖:montsame)▼

  

  不過話說回來了,蒙古國內外坊間輿論懷疑哈拉和林新城在日後可能會成為新首都,也是有道理的。

  呼總雖然拒絕具體說明首都是否會從烏市遷移到重建后的哈拉和林,但是他還是意味深長的表示:「願蒙古在永恆藍天的統治下崛起!」呼總在法令中指出:「古都哈拉和林是歷史文化遺產,表明蒙古帝國是當時世界的政治和經濟中心。」

  哈拉和林古城復原模型(圖:montsame)▼

  

  可以說,對於烏市一城獨大和發展不均衡造成的問題,蒙古國已經形成了朝野共識,發展中部地區和復建古都哈拉和林是這種共識的自然結果。

  因此,倘若哈拉和林新城真的能從紙面上的規劃落到實處,無論其是否遷都,都表現了蒙古國人民舊邦新造的民族精神,也是蒙古國現代化追求的一個嶄新成就。

  但是,如此宏偉計劃需要大量的資金挹注,在貧困的蒙古國其能否得到貫徹執行,確實也是一個問題。

  上下滑動查看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9%8C%E8%B5%AB%E9%82%A3%C2%B7%E5%91%BC%E6%97%A5%E5%8B%92%E8%8B%8F%E8%B5%AB

  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A5%D0%B0%D1%80%D1%85%D0%BE%D1%80%D0%B8%D0%BD

  3.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A3%D0%BB%D0%B0%D0%BD-%D0%91%D0%B0%D1%82%D0%BE%D1%80#%D0%93%D0%BE%D1%80%D0%BE%D0%B4%D0%B0-%D0%BF%D0%BE%D0%B1%D1%80%D0%B0%D1%82%D0%B8%D0%BC%D1%8B

  4.ЭКОЛОГИЯ УЛАН-БАТОРА https://legendtour.ru/rus/mongolia/regions/ub-ecology.shtml

  5.Чингисхан, победивший Ленинаhttps://www.kommersant.ru/doc/5580409

  6.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 Монголии приняло решение о создании администрации нового городаhttps://babr24.com/bur/?IDE=241048

  7.Ц.Элбэгдорж вновь высказал идею о переносе столицыhttps://asiarussia.ru/news/14829/

  8.Президент Монголии приказал восстановить средневековую столицу Каракорумhttps://lenta.ru/news/2022/12/29/mongolgreatness/

  9.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е древней столицы: в Монголии архитекторы обсудили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города Хархорумhttps://babr24.com/?IDE=249048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壹圖網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8 06: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