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論人生》這本書,作者從人世中的義、利了闡述,也有作者的人生目標和觀點。閱讀後,真是「諦聽大師的足音、感受智者的心靈」。作者通過一些簡單樸實的語言,把平淡手活描述得多瓷多彩,把深奧的人生哲理講得簡單透徹,以「人生第一重要的是做人」為主線貫穿始終。我感受最深的是學會做人。
人活在世上,除了吃飯睡覺之外,不外乎做事情和與他人交往,這是我們生活的主要內容。就做人與做事來說,做人主要並不表現於做什麼事、做了多少事和做事成功與否,而是表現在對人對事的態度和方式。也就是說一個人從事的職業、身份地位的高低和事業的大小,並不能反映他的道德和為人,關鍵是要看他怎麼做人。無論什麼行業、什麼圈子,有君子也有小人,不可一概面論。孔子最重「信」、宋江講究「義」,我理解為誠實。看看我前周;圍,趨炎附勢、陰險小人有之,忘恩負、過河拆橋之人有之,唯我獨尊、夜朗自大之人有之。但細看看,深想想,光明磊落、知恩圖報、誠實正直的人畢竟還是主流。從一個人如何與人交往,就可以看出他的做人,哪怕他「朋友」滿天下,哪怕他博才多學,哪怕他跟領導走得多近,只要他對朋友有暗小人的行徑,有拿雞毛當令箭的行為,有背棄信義的言行,我們就有充分的理由懷疑他是否真夠朋友?是否真的誠實讓你信任?因為見利忘義的人旦認為必要,他就會背叛朋友,會踩著你的肩膀摘桃子自己吃。「與朋友交而不信,」只能得逞一時之私慾,卻是做人的失敗。可悲的是,這樣的人我們身常有,甚至是你幫助暈的人,臉上是感恩的假笑,做的事卻是忘恩負義。
人生在世,時光飛逝。官位、名利、財富均為身外之物、過眼去煙,重要的是如何做人。不管你位有多尊、名有多大、財有多富,沒有做人正直和誠實,任你一時春風得意,那都是失敗的,也是人們所唾視的。如果一個人連基本的做人都不會,那還怎麼做事,還怎麼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有的人的所謂誠實是出賣別人的信任」;「假如有人暗中對你做了壞事,你最好佯裝不知。否則,會增加他對你的敵意,他因為推測到你會恨他而愈恨你了」。做人要講道德是為了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猥瑣小人是沒有良心的」,這都是書中樸實的語言。故而有感,人若立於世,先要學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