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下11: 1-21>

[複製鏈接]

3365

主題

3385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25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5-9-24 22: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王下11: 1-21】【亞哈謝的母親亞她利雅見她兒子死了,就起來剿滅王室……。】在列王紀下第十一章中記載了,當猶大王亞哈謝被耶戶殺了后,他的母親亞她利雅見她兒子死了就起來剿滅王室,篡奪國位。但忠心勇敢的祭司耶何耶大,為了保護大衛的子孫能繼續帶領猶大國,他就將王子約阿施藏起來,並養育他。最後耶何耶大在聖殿公開膏約阿施作王,將他扶上王位,推翻了亞她利雅。本章首先說到:【亞哈謝的母親亞她利雅見她兒子死了,就起來剿滅王室。但約蘭王的女兒,亞哈謝的妹子約示巴,將亞哈謝的兒子約阿施從那被殺的王子中偷出來,把他和他的乳母都藏在卧房裡,躲避亞她利雅,免得被殺。約阿施和他的乳母藏在耶和華的殿里六年;亞她利雅篡了國位。】「亞哈謝的母親亞他利雅見她兒子死了,就起來剿滅王室」。亞哈謝在耶戶剷除亞哈家的時候,與北國以色列王約蘭一起被殺(9:27),他登基的時候才二十二歲,作王一年就死了(8:26),因此他的兒子還都是幼兒。「亞哈謝的母親亞他利雅」,是亞哈的女兒,是猶大王約蘭的妻子,她教唆丈夫猶大王約蘭和兒子亞哈謝「行以色列諸王所行的,與亞哈家一樣」(8:18、27),敬拜巴力。「起來剿滅王室」,就是殺害那些有權繼承王位的人。「但約蘭王的女兒、亞哈謝的妹子約示巴」,「約示巴」是亞哈謝同父異母的妹妹,也是大祭司耶何耶大的妻子(代下22:11)。「將亞哈謝的兒子約阿施從那被殺的王子中偷出來,把他和他的乳母都藏在卧房裡,躲避亞他利雅,免得被殺」。亞哈謝被殺時年22歲,兒子約阿施此時大約剛滿周歲,還須乳母餵養。神預備約示巴和耶何耶大這對夫婦,從要遭殺害的諸王子中救出約阿施,藏在聖殿中。「約阿施和他的乳母藏在耶和華的殿里六年」。因亞她利雅敬拜巴力,在她的統治期間,聖殿無人看守,所以就成了藏匿約阿施最好的地方。「亞他利雅篡了國位」,亞他利雅雖然篡了國位六年,但她的正式身份並不是王,因為她不是大衛的後裔。

【第七年,耶何耶大打發人叫迦利人(或譯:親兵)和護衛兵的眾百夫長來,領他們進了耶和華的殿,與他們立約,使他們在耶和華殿里起誓,又將王的兒子指給他們看,吩咐他們說:『你們當這樣行:凡安息日進班的三分之一要看守王宮,三分之一要在蘇珥門,三分之一要在護衛兵院的後門。這樣把守王宮,攔阻閑人。你們安息日所有出班的三分之二要在耶和華的殿里護衛王;各人手拿兵器,四圍護衛王。凡擅入你們班次的必當治死,王出入的時候,你們當跟隨他。『】「第七年」即亞他利雅篡位后第七年。「耶何耶大打發人叫迦利人和護衛兵的眾百夫長來,領他們進了耶和華的殿,與他們立約,使他們在耶和華殿里起誓」。「耶何耶大」是當時的大祭司。「迦利人」是雇傭兵,可能在前朝即被僱用,亞他利雅沿用至今;「護衛兵」是王室衛隊;「眾百夫長」就是眾護衛隊長;「與他們立約,使他們在耶和華殿里起誓」,就是使他們宣誓效忠猶大王室。「又將王的兒子指給他們看」,「王的兒子」就是亞哈謝的兒子約阿施。「吩咐他們說:『你們當這樣行」,就是給了王室衛隊真正的任務。「凡安息日進班的三分之一要看守王宮」,「安息日進班」是指在安息日輪值上班的王室衛隊;「三分之一」是指上班之三隊中的一隊;「看守王宮」表面上是守護亞他利雅所在的王宮,實際上是監視並防備她,不致走漏幼王的消息給她。「三分之一要在蘇珥門;三分之一要在護衛兵院的後門」,「蘇珥門」是王宮通向聖殿的那個門;「護衛兵院的後門」,是王宮通向護衛兵院的後門。「這樣把守王宮,攔阻閑人」,就是防止有人意外闖入而發生錯差。「你們安息日所有出班的三分之二要在耶和華的殿里護衛王」,「出班的」指平時按正常安排在安息日休息的人;「三分之二」是兩隊,這樣王室衛隊共有五隊,在安息日三隊上班,兩隊輪休。「護衛王」是指輪值休息的人,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看守幼王。「各人手拿兵器,四圍護衛王。凡擅入你們班次的,必當治死」。「手拿兵器」為防範並保護幼王的生命安全;「擅入你們班次」,就是未經安排,擅自接近幼王的,「必當治死」,就是處死不留活口,以免泄漏機密。「王出入的時候」,是指幼王在眾人面前出現的時候,特別指登基大典。「你們當跟隨他」,就是緊隨在王的身邊,作貼身保護。耶何耶大特意把登基儀式安排在安息日,並且「不許他們下班」(代下23:8),這樣五隊護衛兵當天全部在場,既把守了王宮,也護衛了聖殿和新王。

【眾百夫長就照著祭司耶何耶大一切所吩咐的去行,各帶所管安息日進班出班的人來見祭司耶何耶大。祭司便將耶和華殿里所藏大衛王的槍和盾牌交給百夫長。護衛兵手中各拿兵器,在壇和殿那裡,從殿右直到殿左,站在王子的四圍。祭司領王子出來,給他戴上冠冕,將律法書交給他,膏他作王;眾人就拍掌說:』願王萬歲!『】「眾百夫長就照著祭司耶何耶大一切所吩咐的去行」,因耶何耶大是當時的大祭司,因此眾百夫長甘願聽他指揮。「各帶所管安息日進班出班的人來見祭司耶何耶大」,就是將安息日當值的人領命到王宮值勤,不當值的人則領命在聖殿守衛。「祭司便將耶和華殿里所藏大衛王的槍和盾牌交給百夫長」。「大衛王的槍和盾牌,就是存放在聖殿里供陳列支用的老舊兵器;「護衛兵手中各拿兵器」,「兵器」是指大衛王時代的槍和盾牌。「在壇和殿那裡,從殿右直到殿左,站在王子的四圍」,「壇」指燔祭壇,正對著聖殿的門廊;「殿右」指聖殿的南邊;「殿左」指聖殿的北邊;「站在王子的四圍」,就是將幼王團團圍住,防止任何不相干的人接近。「祭司領王子出來,給他戴上冠冕,將律法書交給他,膏他作王」。「戴上冠冕」是加冕典禮中的最重要程序;「律法書」就是神吩咐以色列王登基時當抄錄的「律法書」(申17:18-20),約阿施接受「律法書」,象徵接受神的管理。「膏他作王」是新王登基時膏油抹頭的儀式。

【亞她利雅聽見護衛兵和民的聲音,就到民那裡,進耶和華的殿,看見王照例站在柱旁,百夫長和吹號的人侍立在王左右,國中的眾民歡樂吹號;亞她利雅就撕裂衣服,喊叫說:『反了!反了!』祭司耶何耶大吩咐管轄軍兵的百夫長說:『將她趕出班外,凡跟隨她的必用刀殺死!』因為祭司說,不可在耶和華殿里殺她,眾兵就閃開讓她去;她從馬路上王宮去,便在那裡被殺。】「亞他利雅聽見護衛兵和民的聲音,就到民那裡,進耶和華的殿」。因王宮就在聖殿的隔壁,所以亞她利雅很容易就聽見「護衛兵和民的聲音」,就是他們拍掌和歡呼聲。「看見王照例站在柱旁,百夫長和吹號的人侍立在王左右,國中的眾民歡樂吹號」。「照例」就是按照從前猶大諸王登基大典后的慣例;「柱旁」是殿廊前的兩根銅柱,一根叫雅斤,另一根叫波阿斯(王上7:21)。「亞他利雅就撕裂衣服,喊叫說:『反了!反了!『」「撕裂衣服」是悲傷和憤怒的表示;「反了」意思是背叛了。「祭司耶何耶大吩咐管轄軍兵的百夫長說:『將她趕出班外,凡跟隨她的,必用刀殺死』」。「趕出班外」,就是從衛兵的陣形中驅出殿外;「凡跟隨她的」,是指凡背叛王室的,「用刀殺死」,就是一律處死。「因為祭司說,不可在耶和華殿里殺她」,就是不讓聖殿被污穢。「眾兵就閃開讓她去;她從馬路上王宮去,便在那裡被殺」。「馬路」是指馬匹出入王宮的地方,兵丁等到亞她利雅離開聖殿、進入王宮,就把她處死。耶何耶大剷除南國亞哈家的餘孽,是執行神的審判。

【耶何耶大使王和民與耶和華立約,作耶和華的民;又使王與民立約。於是國民都到巴力廟,拆毀了廟,打碎壇和像,又在壇前將巴力的祭司瑪坦殺了。祭司耶何耶大派官看守耶和華的殿,又率領百夫長和迦利人(或譯:親兵)與護衛兵,以及國中的眾民,請王從耶和華殿下來,由護衛兵的門進入王宮,他就坐了王位。】「耶何耶大使王和民與耶和華立約,作耶和華的民」。猶大國民與王室背離耶和華神多年,因此在新王膏立之際,必須向神重申盟誓,承諾按照神的律法事奉祂。「又使王與民立約」,就是讓約阿施作百姓的王。「於是國民都到巴力廟,拆毀了廟,打碎壇和像,又在壇前將巴力的祭司瑪坦殺了」。「巴力廟」和「巴力的祭司」,是約蘭、亞哈謝或亞他利雅統治期間,在耶路撒冷城中建立的巴力廟和設立的巴力祭司。「拆毀」和」打碎」都表示徹底的剷除。「壇」指祭拜巴力的祭壇;「像」指柱像和偶像。「祭司耶何耶大派官看守耶和華的殿」。聖殿本來應該是有人看守的,可能在亞他利雅執政期間被撤除,現在由祭司耶何耶大重新派官員看守。「又率領百夫長和迦利人與護衛兵,以及國中的眾民,請王從耶和華殿下來」。「從耶和華殿下來」,因聖殿的地勢較高。「由護衛兵的門進入王宮,他就坐了王位」。「護衛兵的門」就是護衛兵院的後門,「坐了王位」就是坐在王宮中王的寶座上。【國民都歡樂,合城都安靜。眾人已將亞她利雅在王宮那裡用刀殺了。約阿施登基的時候年方七歲。】「國民都歡樂」此前百姓在亞他利雅的宗教腐敗和暴政的統治下飽受的痛苦和壓制,如今「眾人已將亞她利雅在王宮那裡用刀殺了」,他們當然也都歡樂。「合城都安靜」,表示耶路撒冷城在新王的統治下顯得平靜安穩。「約阿施登基的時候年方七歲」。由此讓我們看到,神的權力在亞他利雅之上,而且神「因自己和大衛所立的約,不肯滅大衛的家,照他所應許的,永遠賜燈光與大衛和他的子孫」。因此大衛家的王室雖然只有一個兒子,但是神的應許卻不會落空。同樣今天跟隨主耶穌的門徒,雖然人數很少,但會一直得到神的保守,並且直到世界的末了。為此,願我們今天都是跟隨主耶穌的門徒,這樣我們必蒙神的保守,直到主再來!阿們!

www.biblestudy-xbss.com  聖經分卷分章註解  霞步思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0 00: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