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耶穌宣講神國的福音>

[複製鏈接]

2480

主題

2500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22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2-8-22 18: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耶穌宣講神國的福音>
讀經【路8: 1-21】【過了不多日,耶穌周遊各城、各鄉傳道,宣講神國的福音……」。在路加福音第八章中的這段經文中記載了,主耶穌宣講神國的福音;主耶穌講了撒種的比喻,並且解釋撒種的比喻;主耶穌講了點燈的比喻,以及怎樣與主產生永世的生命關係。路加首先說:【過了不多日,耶穌周遊各城各鄉傳道,宣講神國的福音。和祂同去的有十二個門徒,還有被惡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經治好的幾個婦女,內中有稱為抹大拉的馬利亞(曾有七個鬼從她身上趕出來),又有希律的家宰苦撒的妻子約亞拿,並蘇撒拿,和好些別的婦女,都是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主耶穌在各城各鄉傳道,就是「宣講神國的福音」,主耶穌來到世上傳講的,就是「神國的福音」,主耶穌說:「我也必須在別城傳神國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為此。」(4:43)「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神的福音,說:日期滿了,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可1:14-15)主耶穌從死里復活升天後,祂的門徒所傳的也是神國的福音,「及至他們信了腓利所傳神國的福音、和耶穌基督的名,連男帶女就受了洗。」(徒8:12)由此可知,主耶穌和門徒所傳的福音,就是「神國的福音」,或「天國的福音」,「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里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各樣的病症。」(太4:23)「天國」和「神的國」,在聖經里是同樣的意思。主耶穌說:「凡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那惡者就來、把所撒在他心裡的、奪了去.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太13:19)所以不明白天國的道理,神的道就沒有在心裡紮根。今天我們若要明白神國的福音,就要勤於查考聖經,從聖經對神國的整體啟示,來領受和傳揚神國的福音,讓神的道紮根在好土裡,得以「在所信的道上恆心、根基穩固、堅定不移、不至被引動失去福音的盼望。」(西1:23)而當「耶穌周遊各城、各鄉傳道,宣講神國的福音」時
,有十二個門徒跟隨祂,「還有被惡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經治好的幾個婦女,內中有稱為抹大拉的馬利亞,曾有七個鬼從她身上趕出來。」這些跟隨主的婦女,因神國的恩典臨到她們,鬼被趕出,病被醫好,所以她們就「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主耶穌「周遊各城各鄉傳道」,完全不需要人的供應,因為祂可以輕易地讓門徒再打幾大網魚(5:4-7),也可以從魚口得錢(太17:27)。主耶穌本可以靠神跡供應祂和門徒的需要,但祂卻偏偏讓這些卑微的婦女「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因此每個信徒都當知道,自己的奉獻和事奉,是神給我們一個機會。而在四福音中沒有記載任何婦女反對或背叛主耶穌,地位低下的婦女比男人更加軟弱,但也經歷了更多主的醫治和大能,成了「那多得恩免的人」(7:43)。主耶穌復活之後,就「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可16:9)。

接著主耶穌講了撒種的比喻:【當許多人聚集,又有人從各城裡出來見耶穌的時候,耶穌就用比喻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被人踐踏,天上的飛鳥又來吃盡了;有落在磐石上的,一出來就枯乾了,因為得不著滋潤;有落在荊棘里的,荊棘一同生長,把它擠住了;又有落在好土裡的,生長起來,結實百倍。『耶穌說了這些話,就大聲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當許多人從各城裡出來見耶穌時,主就講了撒種的比喻。在這比喻中「撒種的」指主自己。「種」是指神的話,特別是指天國之道。撒種的把種子撒在不同的土地上,有路旁的,石頭上,荊棘里和好土裡。土地猶如人的心田,不同的土地代表人對待福音的不同心態。但神並不因為土地不好就不撒種子,祂還是把種子撒在不同的土地上。而種子能否發芽生長結實,完全看土壤的質量,人要負完全責任。所以在耶穌說完這個比喻之後,「就大聲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主為什麼要大聲說呢?就是要人用心聽,如果不用心聽,就不能明白天國的信息。所以每個有耳朵的人,就應當聽。可惜今天有許多人沒有一個可聽的耳朵!他們有很多的機會聽天國的信息,可卻不留心聽。而每個人對天國信息的反應,將決定自己是進去還是錯過、聽到的是好消息還是審判。之後【門徒問耶穌說:『這比喻是什麼意思呢?』祂說:『神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至於別人,就用比喻,叫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明。】主的話表明,「神國的奧秘」,只向願意活在其中的人顯明,其他的人既與神國無分無關,就沒有必要讓他們知道。所以「至於別人,就用比喻,叫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明」。主用「比喻」,就是使無心追求神國的人「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明」。

接著主耶穌就向門徒解釋撒種的比喻:【這比喻乃是這樣:種子就是神的道。那些在路旁的,就是人聽了道,隨後魔鬼來,從他們心裡把道奪去,恐怕他們信了得救;那些在磐石上的,就是人聽道,歡喜領受,但心中沒有根,不過暫時相信,及至遇見試煉就退後了;那落在荊棘里的,就是人聽了道,走開以後,被今生的思慮、錢財、宴樂擠住了,便結不出成熟的子粒來;那落在好土裡的,就是人聽了道,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裡,並且忍耐著結實。】種子就是神的道,因著人用不同的心、不同的態度來接受神的道,以致於產生的結果不一樣。撒「在路旁的」,是指那些人聽了道后無心接受神國的道理,神的話根本進不到他們心裡去,撒但就立刻把撒在他心裡的道奪了去,恐怕他們信了得救。撒在「磐石上的」,是指人聽了道,立刻歡喜領受,卻沒有進到心裡,沒有紮根在耶穌基督的裡面,因心裡「沒有根」,一時的熱心也「不過暫時相信」,所以「遇見試煉就退後了」。「那落在荊棘里的」,是指人聽了道,後來「被今生的思慮、錢財、宴樂擠住了」,就不能結實,就是不能把神的道從生命中活出來,也就是不能結出生命的果子。「那落在好土裡的」,指人聽了道理后,「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裡,並且忍耐著結實。」主耶穌用撒種的比喻說明,為什麼神國的好消息,所得到人的反應是如此不同。今天你要作一個怎樣的人,完全在乎你選擇以哪種態度來面對神的道,誰也不能勉強你。而你的結實與否,完全在乎你自己。而產生的結果、結局,都是人咎由自取,不能怪神不施恩。

隨後主耶穌講到點燈的比喻,以及怎樣與主產生永世的生命關係。主首先說:【沒有人點燈用器皿蓋上,或放在床底下,乃是放在燈台上,叫進來的人看見亮光。因為掩藏的事,沒有不顯出來的;隱瞞的事,沒有不露出來被人知道的。】耶穌在此用點燈的比喻來說明,就如人拿燈不應用器皿蓋上、或放在床底下,而是要放在燈台上,可叫人看見亮光。照樣主耶穌講神國的真理就是要照亮眾人,而不是為了把真理向人隱藏起來。雖然神國的奧秘對一般的人,是暫時掩藏和隱瞞的,但最後終必顯明,這是神的心意,也是主耶穌到世上的目的。主耶穌又講了一項屬靈的原則:【所以你們應當小心怎樣聽。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凡沒有的,連他自以為有的,也要奪去。】這是講到門徒在聽了神的道后,若把所領受的道傳授給別人越多,神也必讓他們更多的明白。他們若不傳福音,連原來所有的也要被奪去。同樣我們越在真理上有領受,就越發追求,而越追求,就越明白、越多有領受。還有我們愈渴慕神,神就賜給我們更加渴慕的心,反之我們若遠離神,就會在遠離神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之後【耶穌的母親和他弟兄來了,因為人多,不得到他跟前。有人告訴他說:'你母親和你弟兄站在外邊,要見你。'耶穌回答說:'聽了神之道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親、我的弟兄了。'】這裡主並不是不關心祂的母親和兄弟,祂說這話,乃是要啟示一件事,就是神國里的關係不是建立在肉身的血緣關係上,而是建立在與主產生永世的生命關係上。而只有那些有神生命的人,才可能遵行神的旨意,所以「凡遵行神旨意的人」,無論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都能成為神兒子的親人。這樣的親人關係,遠勝過血緣關係,因這是永遠的親人關係!因此今天我們與主的關係,不在乎我們的出生、背景、以往的資歷,甚至在教會中的職分地位,而在乎我們是否真正遵行天父的旨意!

主也藉此不但向我們指出遵行神的道是何等重要與有福,也包含了主對我們極大的憐憫、恩典和慈愛。若單單按血緣,我們都與主耶穌無份。但是從屬靈關係講,如今這些信祂、也就是遵行天父旨意的人,都是主耶穌的親人手足了!因此今天我們要想成為主耶穌的「弟兄」,我們就要遵行神的旨意。那麼我們怎樣才能遵行神旨意呢?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神的旨意,神的旨意就是神的心意、神的命令和祂的吩咐。神告訴我們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如果我們照著去行,就是遵行神的旨意的人。而神的旨意已寫在《聖經》里,就如帖撒羅尼迦前書4: 3: 【神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為聖潔,遠避淫行。】還有帖撒羅尼迦前書5: 16-18教導我們:【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耶穌基督里向你們所定的旨意。】羅馬書12: 2又告訴我們說:【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我們還可從聖經中看見,廣傳福音、彼此相愛、過榮耀神的生活等,都是神的旨意!而今天在信徒中常互稱:「主內弟兄姐妹」,這種關係就是主說的:「聽了神之道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親、我的弟兄了」。為此,願我們今天不但要好好的研讀《聖經》,並且要照神的話去行,這樣我們就是遵行天父的旨意的人,主就稱我們為「我的弟兄」了,到那日我們必蒙主稱許!阿們!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8 16: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