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媽媽,人家都有,我也要」,家長這樣做,輕鬆化解「同伴壓力」

[複製鏈接]

27

主題

62

帖子

32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uhppk 發表於 2019-3-21 15: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上小學六年級的外甥,突然有一天回家把書包重重地摔在地上。是不是調皮被老師指責了?是不是和同學發生矛盾打架了?還是校車去的晚了,耽誤了回家的時間?面對家長一連串的問題,外甥撇嘴加搖頭,用肢體語言表示否定。

  在父母再三追問下,甚至要給班主任打電話,外甥才吞吞吐吐地表示:「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是我覺得自己的書包破了,想要換個新的。」看看外甥的書包,雖然用了有幾年,但也不至於到「破」的程度。「那你想要什麼樣的?」爸媽問,「我想要拉杆書包,特別酷,我們班同學好幾個都用的這種書包……」

  

  原來是看同學有了,他才要的,爸爸說:「初中你就上寄宿學校了,學校和宿舍離的很近,根本用不上這種書包,你這就是浪費,攀比……」沒等爸爸說完,外甥摔門而去。

  現實生活中,小孩的攀比現象比比皆是。看到別人有新奇的玩具,回家肯定要纏著父母也買一個;看到同學有高級的文具,自己也想擁有同樣的或者更高級的;上體育課穿鞋都是名牌,否則寧可請假曠課;甚至報補課班同學之間都在暗自較勁,不管課程安排是否適合自己,也不管補課效果有多大,選名牌、選貴的,和別人在「同一起跑線」,孩子才願意背著書包去上課。

  「媽媽,人家都有,我也要!」他們會覺得人家有的東西,自己也一定要滿足。這就是攀比思想的萌芽狀態,家長處理的好,輕鬆化解,處理不好,孩子的攀比行為不斷升級加碼,而家長也會越活越累,苦不堪言。

  

  先來看一看孩子滋生攀比心后產生的行為模式:

  首先是視覺刺激,看到別人有,而自己卻沒有的時候,意識到自己在這一方面是缺失的,不完善的,意識到自己不夠完美。

  然後產生了思想上的壓力,我為什麼沒有?他為什麼有?他是否瞧不起我?我該怎麼辦?孩子的思想比較單純,他們往往看不到有和沒有之間的本質區別在哪兒,比如家庭條件不一樣,比如每個孩子感興趣的方向不一樣。壓力一旦產生,他們更容易被眼前的結果所引導,因而會跳過原因,直接索要結果。

  在這種思想引導下自然產生了求助於外部的行為,孩子力量有限,能依賴的也只有父母,他們以憤怒、撒嬌、祈求、打賭等各種方式,希望能得到父母的助力,達成心愿。

  結果有兩種,一是父母滿足了孩子的要求,求助成功,作為對第一個模塊的反饋,孩子發現家長有求必應,攀比心更重,下次再看到別人有自己沒有的時候,依然會索求。另一種是失敗了,父母並沒有給予孩子幫助,攀比失敗,孩子可能會因此終結了攀比行為,但心裡可能會不好受。

  

  讀懂密碼——孩子的攀比行為受「同伴壓力」驅動

  很多人將攀比看成是洪水猛獸,認為是孩子不懂事、愛慕虛榮的一種表現,但深究原因就會發現,孩子之所以會產生這種行為,源於他最先感受到的來自同伴的壓力感和緊迫感。

  心理學碩士、從事心理學教學20年、濟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的教師馬瑛對此作了解析:孩子的攀比,其實並非單純的「攀比」,而是跟「同伴壓力」有關。比如,看到同學家有很多很多玩具,就回家跟媽媽說,要是咱家有很多很多錢該多好啊,那樣就可以買比他家更多的玩具。

  由於孩子的認識水平和自我判斷、自我分析的能力還比較差,他們往往依賴周圍同齡夥伴的接納、認可和肯定而確定自我價值的存在。所以,孩子的攀比和炫耀行為,其實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同。

  孩子也喜歡被人關注,被人讚揚,喜歡被「優越感」簇擁的感覺。他們渴望得到更多的關注,希望自己能成為舞台的焦點,哪怕只有一次。如果大家把目光都投射到其他小朋友身上,總也看不見自己,時間長了孩子難免產生自卑心理。當孩子出現攀比行為的前兆,就表明他心理已經在承受一定的壓力,有時候並不比成人世界的輕鬆。所以,家長切忌一味指責和埋怨,這會加深孩子的自卑感。

  此外,幼兒階段的娃更愛模仿,好奇心強,愛學習,愛動手,愛嘗試。「孩子王」光環能得到更多人的誇獎,能在同伴中間找到尊嚴,受到尊崇,因此追逐者才會越來越多。

  

  破解密碼——由「求助」到「自助」,由外力轉向內力

  接觸過一個奇葩的案例,小學開學后,大家不是在比學習成績,而是在比「誰返校最晚」。因為返校晚的學生,大多是在跟隨父母旅遊,而旅遊地點又常常是國外,這才構成「報道晚」的充足條件。學生們聚在一起嘰嘰喳喳,說小麗今年開學又沒到,去年是去歐洲,今年不知道到哪玩去了。

  而老師的回答也證明了這點,每年開學班級總有學生姍姍來遲,理由出奇一致「出國旅遊」。為了攀比,有的父母故意在快開學時才帶著孩子出去玩,一定要晚回來一兩天甚至一周才能正常入學。

  班主任老師說:「家長的攀比心比孩子都重,班級一旦形成這種風氣,很難改變。現在經濟條件好了,通過旅遊開拓孩子的視野本來是好事,現在卻變味了。我曾提議打亂班級重新分配學生,可這對其他學生又不公平。」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攀比行為錯誤示範后,產生的負面反饋。

  家長首先要審視自己,平時是否有攀比行為和嫉妒心理,給孩子產生了不良的示範效應。然後多從正面來引導孩子獲得成功的體驗。很多小孩的攀比行為,其實是家長過不去自己心裡的這道坎,找准父母和孩子的位置,讓孩子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當家長真正地尊重、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時候,孩子盲目攀比、炫耀的行為就會逐漸減少。

  在求助環節,家長不妨按照這幾步走:

  第一,和孩子說明情況,闡明家庭經濟現狀,不能一味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在有必要,合情合理的情況下,家長可以適當給予。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金錢觀、家庭觀,懂得取捨。

  第二,面對孩子的攀比心理,不要盲目制止和拒絕,嘗試鼓勵和肯定。比如,肯定孩子的眼光,「這個玩具的確很好」,肯定孩子追求上進的心態,「你有這種想法說明你已經注意到了他的特別之處」。理解和認同孩子想擺脫壓力的現狀,然後再因勢利導,具體分析。

  第三,引導孩子轉向「正性攀比」。和「我爸是李剛」的外部條件相比,不如將攀比的外部投射轉為內部投射,引導孩子多在學習成績、意志品質培養、獨立動手能力等方面「自助」,激發孩子的正當競爭意識,促使孩子主動樂觀地解決問題,積極向上。

  比如,告訴孩子,能獨立完成穿衣、洗臉、刷牙的小朋友,會更受老師的青睞。讀書好的小朋友要其他小朋友得到更多讚許。

  總之,正性攀比就是,讓孩子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盡量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證明自己,挑戰自己,以此緩解和擺脫「同伴壓力」,將攀比行為轉為「自助的、發自內心的、正當競爭」的行為。

  人說「自助者方有天助」,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別人有的東西太多,娃窮極一生可能都有追求不到的,正確育娃,讓娃早日擁有讓別人羨慕和攀比的「硬核」技術,才是重點。

27

主題

62

帖子

32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9
沙發
 樓主| nuhppk 發表於 2019-3-21 15:5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7

主題

62

帖子

32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29
3
 樓主| nuhppk 發表於 2019-3-21 15:5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5-15 13: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