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谷歌母公司前執行董事長施密特:中國都搶先了,政府快撥錢啊

[複製鏈接]

4364

主題

9732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7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非常時期 發表於 2018-1-6 12: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周遠方戰忽局暗中觀察哨

  來源:觀察者網     2018-01-02 23:33:29

  【觀察者網綜合報道】「中華民族正迎來偉大復興」,美國《紐約客》雜誌即將在1月8日出版的最新一期中刊出以此為題的長文,並在副標題寫道,「因為特朗普捨棄了美國的全球責任,中國正嘗試收拾殘局」。

  2005年就開始在中國工作的《紐約客》資深記者歐逸文(Evan Osnos)深諳「套路」,以相當長的篇幅表達了對特朗普放棄全球責任的不滿,暗示中國崛起一方面是因為美國的主動退出,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政府「處心積慮地積累國力」。

  作者努力將中國今天的行為裝入美國昨天的模子,將中國刻畫為一個通過向外輸出意識形態、提供安全服務、伸出情報觸手、並試圖以高科技控制全球的霸權形象。

  更有趣的是,作者尤其對特朗普政府砍掉對谷歌等科技公司的科技投入大為不滿。文章抱怨,身為美國「創新自由主義」旗手的谷歌公司的前任高管竟然公開抱怨美國政府對企業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支持不足,這將使美國「在10年內」向中國拱手讓出該領域的主導權。

  

  
《紐約客》文章截圖


  作者認為,「人工智慧」的主要用途,正是「情報和安全」。

  而另一方面,美國著名財經雜誌近期恰好也刊出長文,曝光CIA等美國情報部門如何成為全球互連網和矽谷的奠基人,尤其是投入資金引導了谷歌公司的誕生和成長。

  觀察者網編譯兩篇文章,供讀者參考:

  《紐約客》網站文章援引專司為美國中央情報局提供最新信息技術的風投公司in-Q-tel的數據稱,在2016年美國政府在公開的人工智慧項目上只投入了12億美元,而中國政府在當前的五年計劃中,已經向人工智慧投入了150億美元。

  作者寫道,在特朗普上台之前,中國政府在研發各種人工智慧方面的投入已經遠遠超過美國,而這些人工智慧的用途就是「間諜和安全」。

  文章抱怨,在特朗普政府的2018年預算中,把科研投入削減了15%,即111億美元。這使得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在「智能系統」開發上的投入減少了10%。

  去年11月,時任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長的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華盛頓的人工智慧與全球安全峰會上表示,由於美國減少基礎科研的投入,中國10年內就將在人工智慧領域超過美國。他說,「到2020年,中國就將會趕上來;到2025年,中國將比我們更好;到2030年,中國就會主導人工智慧產業。」

  施密特同時還擔任美國國防創新顧問委員會主席,他補充說,「(特朗普)禁止來自伊朗的人員入境,這是美國技術發展的障礙。伊朗培養了世界上頂尖的計算機科學家。我希望他們在這裡。我希望他們為Alphabet和谷歌工作。不讓這些人入境真是瘋了。」

  

  
資料圖:谷歌母公司Alphabet前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


  近期,西方媒體還集中攻擊中國在公共場合設置攝像頭和加裝人臉識別系統的做法,《紐約客》作者也採訪到業內人士,該公司致力於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原創技術、人臉識別、視頻分析、文字識別無人駕駛、醫療影像識別等技術,文章特別提到該公司在公共監控上與公安局的合作。

  谷歌和整個矽谷,美國情報機構投資的產物

  谷歌公司與美國情報機構合作早已不是新聞,早在2013年6月斯諾登曝出「稜鏡門」時,彭博社就刊出報道稱,谷歌2009年就開始參與「稜鏡」項目,除谷歌之外,微軟、Mcfee等其他上千家美國高科技企業均與情報機構有各種合作。

  而知名財經網站石英(Quartz)近期(2017年12月)更刊出長文,曝光谷歌與美國情報機構的合作甚至要追朔到20年前,當時,美國情報部門就開始與矽谷緊密合作,嘗試在網際網路世界精準追蹤個人,而這項合作的核心部分就是谷歌。情報部門希望美國的計算機科學家們在網際網路上將公開數據與用戶檔案匹配起來,並以此為目的成立一家在公開層面上盈利的企業,這樣就可以在服務大眾的同時滿足情報機構的需求。他們希望從一開始就主導「超級計算機革命」,以此掌握網際網路世界中成千上萬人類用戶的行為。這項合作使得今天這種公私合營的巨大監控帝國成為可能。

  這個關於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為何創立谷歌的故事,和今天大眾所知的版本有所不同。

  

  
《石英》文章截圖


  文章寫道,國際網際網路本就是情報需求的產物,在二十世紀70年代,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為了處理和傳輸大量數據而將四台超級計算機聯接起來。十幾年後,這個網路被交給了國家科學基金會(NSF),使得網路在上千所大學中普及,隨後又向普通大眾普及,最終形成了萬維網。

  矽谷也是如此,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情報部門向學術界最具潛力的超級計算機開發工作投入資金,引導大規模信息處理技術的開發。

  他們通過一項非機密的、高度獨立的項目為這些計算機科學家提供資金,這些項目由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和美國國家安全局(NSA)管理,被稱為「大規模數字數據系統(MDDS)」項目。

  這一項目,連同接下來數年內投入該項目的數千萬美元資金,共同構成了矽谷的基礎。

  這種國家向私營領域投資的孵化創新體系幫助了像高通、賽門鐵克、網景等等強大的科技公司,促成了多普勒雷達和光纖等產品的關鍵技術突破,這些領域對於像氣象預報公司(accweather)、威瑞森(Verizon)和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這樣的大公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今天,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提供了將近90%的聯邦資助用於大學基礎的計算機科學研究。

  通過這種方式,美國情報機構與大型商業科技公司之間的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當國家安全機構需要跟蹤某些人和團體時,他們就知道該去找誰。這樣的合作非常成功,也非常符合最初的目標。谷歌,就是其中的翹楚。

  1995年,首批MDDS基金被授予了斯坦福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研究小組,他們當時正致力於用「query flocks」實現對複雜查詢的優化。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撥款則與利用網際網路建立數字圖書館項目有關,這是谷歌的另一個重要淵源。這些投資使得當時的兩名研究生——謝爾蓋·布林和拉里·佩奇的研究進展迅速,同時他們在網頁排名以及理解用戶查詢需求方面也取得了突破。

  谷歌就在這樣的基礎上建立起來。

  在谷歌嶄露頭角的最初幾年內,負責這些情報項目的政府官員就定期與謝爾蓋·布林會面,掌握他的研究進展。

  布林至始至終沒有「正式」為美國情報機構工作,他只是斯坦福的一名研究人員,利用美國CIA和NSF提供的項目資金進行了研究。

  實際上早在2006年就有相關說法出現,稱谷歌多年來從情報界獲得資助,並幫助國家反恐,但當時谷歌發言人對《連線》雜誌的創始人約翰·巴特爾(John Battelle)澄清道,「與谷歌有關的(上述)說法是完全不真實的。」

  《石英》總結道,CIA直接為布林和佩奇提供資金創建了谷歌嗎?沒有。但布林和佩奇正是得到國家情報機構的資助,並完成了情報機構期待的研究。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格外小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8 04: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