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這個國家與中國接壤,有著豐富的資源,但也有持續最久的內戰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原創:怪蜀黍老囧曾

  緬甸是東南亞的大國,地處中南半島西部,東臨寮國、泰國,西臨印度,北部則與中國雲南省接壤。歷史上,緬甸被認為是公元前200年由驃人(Pyu)所建。在11到13世紀,緬甸的蒲甘王朝是東南亞地區非常強大的國家,與當時在雲南境內的南詔國、在今天的柬埔寨和泰國境內高棉帝國並立,實力在東南亞首屈一指。

  

  留存的蒲甘帝國佛教建築

  在蒲甘王朝1287年受到元朝進攻並被擊敗后,有一些小國從蒲甘中間重新組建起來,如佔據了下緬甸的勃固王朝、由撣族所建佔據北部的阿瓦王朝、佔據緬甸中部的東吁王朝等。這種碎片化的情況直到1555年東吁王朝征服勃固王朝和阿瓦王朝才宣告終結。這一段時間內,儘管三大國相互攻伐,但是緬甸文化卻異常繁榮,族群關係比較和睦,在藝術、文學和建築等方面達到了新的高度。1752年,雍籍牙擊敗了取代東吁王朝的重建的勃固王朝,建立了貢榜王朝,再度統一緬甸。清緬戰爭便是在貢榜王朝時期發生的。

  18世紀後期,英國和法國的殖民力量已經深入了印度,而貢榜王朝臨近印度,緬甸貢榜王朝的擴張成為英國人眼裡對英屬印度的重要威脅。1824年至1826年,第一次英緬戰爭爆發,英國擊敗了緬甸,將若開、曼尼普爾和阿薩姆納入英屬印度殖民地範圍。1852年第二次英緬戰爭爆發,英國輕鬆拿下了下緬甸地區。貢榜王朝國王明敦試圖進行現代化改革,並取得了提高識字率的顯著效果,但是改革最終以失敗告終。直到1885年,由於擔心緬甸與法國勾結,英國最終佔領了緬甸全境,緬甸貢榜王朝最終覆滅。

  

  1825年第一次英緬戰爭時的插畫

  

  1885年第三次英緬戰爭后登陸的英軍部隊

  在殖民地時期,英國實施了非常明顯的分而治之的策略。英國主要控制伊洛瓦底江河谷地區,包括現在的緬甸克欽邦、撣邦的山區主要由土司實施間接控制。然而,在緬族作為主體的下緬甸卻沒有足夠的權利。英屬印度時期的緬甸,英國人在少數族群中傳教而不在緬族中傳教,任用少數族群的軍警而非作為下緬甸人口多數的緬族人作為強力部門的主體。此外,大量印度人(包括現在的孟加拉人)以百萬的規模湧入緬甸尋求工作,這加劇了緬族的邊緣特徵。作為殖民地的遺產,族群間顯著的不平等在緬甸合法的實施,這給未來的衝突埋下伏筆。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以「東亞共榮」的旗號入侵緬甸,長期被英國人壓制的緬族迅速加入了日本的陣營,昂山素季的父親昂山便是與日軍合作的緬甸獨立義勇軍的創始人,而少數族群則與同盟國並肩戰鬥。這種以族群為分界的陣營讓後來的緬甸民族關係埋下了巨大的定時炸彈。儘管在二戰末期,昂山看準了日本不會勝利,倒戈加入同盟國,不過這無助於緬甸長期以來的族群積怨。值得一提的是,緬族人對於日本二戰時期的行為並不反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相比英國統治時期,日本佔領時期緬族人的地位要高出不少。

  

  昂山將軍儘管曾與日本合作,但在緬甸人中威望極高

  

  英軍在緬甸叢林與日軍作戰

  1948年,緬甸獨立后2個月內戰便爆發。儘管緬族人為主體的緬甸政府理論上是緬甸的合法政府,但是在緬甸山區,民族地方完全不認可緬甸政府的合法地位。雙方的衝突一直持續下來。由於緬甸民族地區的地形複雜,緬軍戰鬥力薄弱,雙方處於誰也無法戰勝誰的境地。而糟糕的自然環境也加劇了緬甸內戰的激烈程度。一般而言,由於補給難以輸送,交戰雙方都不留活口,不接受投降,甚至常有殺死戰俘吃肉的事情,至於掠奪村莊、屠殺平民更是家常便飯。各方几乎已是水火不容,積怨之深外人難以想象,可以說,平時這些人還十分溫和,但談論起少數族群,或者談論起緬族,一下子咬牙切齒是大多數人的常見反應。

  

  1963年回到基地的游擊隊

  強大的族群情感還導致了緬甸實施嚴格的民族身份差異權利,不同族群享受的公民權利是不同的,這在世界範圍內十分罕見。長時間的內戰還造就了緬甸強大的軍人集團,對於軍人集團,可以說他們是內戰的獲益者,某種程度上他們可能並不樂意看到緬甸內戰結束從而軍方不得不受文職官員的節制。儘管2011年緬甸軍政府已經交出執政地位給文職民選政府,不過事實上軍人集團在緬甸的勢力依然非常龐大,不僅不服從政府包括停火在內的指令,還掌握諸多關鍵性的經濟產業。要讓緬甸軍方退出國內政治,現在同樣看不到希望。

  

  1962年奈溫軍事政變后,緬甸軍方就對緬甸政局實施了強有力的控制

  相應的,在民族地區,由於緬甸政府的經濟封鎖,事實上緬甸民族地區多數情況下依靠諸如林業、礦石貿易維持經濟,這些產業對於自然環境破壞巨大,但民族地區不可能放棄。此外,如果戰事焦急,民族地區武裝也會重新種植鴉片以便賺快錢。但是由於大部分資金都被投入到戰爭中,民族地區的經濟很難發展,民眾生活並不寬裕,兒童得不到教育,兒童兵現象進一步引發了大量社會問題。此外,民族地區派別非常多,常見幾個村莊就組成一個政治派別的現象。這種高度碎片化的政治結構造成和談對象模糊不清,談判訴求過多,效果大打折扣,非常不利於和平實現。

  

  克倫族武裝的兒童兵,這些兒童長大后無法適應和平生活

  這個國家的內戰已經持續了近70年,是近現代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內戰。現在緬甸政府有相對更多的優勢,足以擊潰民地武大部分進攻性軍事行動,但是即便擊敗了民地武,緬甸政府能否推行有效治理,並化解長期的歷史積怨恐怕同樣很成問題。站在中國的立場上,中國希望緬甸可以保持和平和統一,這樣有助於雙方進行更多的合作而無需擔心顧此失彼。不過緬甸的未來現在看前景依然很不樂觀,要整合多達135個民族(還不算不被緬甸承認但事實上存在的族群)的緬甸未來如何,恐怕依然有漫長的路要走。

  

  緬甸內戰的主要爆發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20: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