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95歲楊振寧:年紀越大對自然界敬畏感是越來越深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59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本帖最後由 華盛頓人 於 2017-6-7 12:09 編輯

  2017-06-07 09:47:28 來源: 人物(北京)舉報
  
        

  《人物》: 如果向一個完全的外行去描述物理學之美,你會怎麼來描述?

  楊振寧:世界的結構的美是多方面的,所以對於這個美的感受也是多方面的,你比如說我看電視有時候有一個鳥去栽到水裡頭抓一個魚,它的那個速度,它的那個準確,這是我想自然的這個結構,是妙不可言的。所以中國的詩人,西方的詩人,在描寫這個老鷹能夠準確地來抓捕一個小動物,就有很多有名的詩句,這個是一種美。

  我想在基本科學里最深的美,最好的例子就是牛頓。我想一百萬年以前的人類就已經了解到了,太陽東邊出來,西邊下去的這個規律。可是沒有懂的是什麼呢,是原來這些規律是有非常準確的數學結構,懂了這些數學結構,你可以非常非常非常準確地預言明天太陽什麼時候要出來。就是對於大家所看見的這規律背後有準確的數學結構,這件事情的認識是牛頓告訴整個世界的。這個是牛頓對人類最重要的貢獻,也是人類對於自然的美最深入的了解的開始。今天牛頓所寫下來的方程式準確到什麼程度呢,你像現在這個衛星上天,對撞起來,天宮一號、二號對接,這些事情都是極為準確的,不是到分、秒,是到百萬分之一秒的這種準確,這些都是牛頓的方程式所告訴我們的。這種美使得人類對於自然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我認為這個是科學研究的人所最傾倒的美。

  《人物》:你說60歲那年有一個很大的發現,就是生命是有限的。這90多年的人生當中像這樣的「大發現」還有哪些?

  楊振寧:確實是,就是我60歲的前後呢,突然有一個感覺,原來生命是有限的。這就是代表說那個以前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事情,所以這是相當突然的一個新的認知。你問我說是我現在到了九十幾歲,有沒有新的想法呢,有,可是不是那樣子突然的一個了解。現在漸漸地越來越深的這個新的想法是什麼呢,就是覺得自然界是非常非常妙,而且是非常非常深奧的,就越來越覺得人類是非常渺小,越來越覺得人類弄來弄去是有了很多的進步——對於自然的了解,當然是與日俱增的——可是這些與日俱增的裡頭的內容,比起整個自然界,整個這個結構,那還是微不足道的。你也可以說年紀越大,這種對於自然界的敬畏感是越來越深。

  《人物》:那你怎麼看人生的意義?

  楊振寧:我想從整個宇宙結構講起來,人類的生命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一個個人的生命那更是沒有什麼重要的。不過,從一個個人講起來的話呢,雖然了解了他這個個人的生命在整個宇宙之間是一個非常渺小的事情,這並不代表說是他就不必或者是不應該去想法做出來他能做的事情,這是我現在的態度。我覺得個人的態度最好是一方面了解到自己的渺小,一方面要盡量地希望這個渺小的生命還是有點意義。

  《人物》:你覺得渺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楊振寧:我想世界上有很多大家都公認的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說是能夠幫助人類克服一種疾病,我想這個沒有人會否認這是一個值得做的事情。幫助一部分的人改善了他們的生活狀態,這個我想大家也都認為是有意義的事情。我想這個所謂有意義,這個定義,自己也是可以商討的。不過我想所有可以商討的事情,從某種立場上講起來,都一定是有它的意義的。

  《人物》:你是怎麼理解和看待上帝的?

  楊振寧:我想為了不搞到複雜的討論上去,我們不要用「上帝」這個名詞。就是自然界。我想尤其是你看世界上的生物,我們的生物稀奇古怪的種類多得不得了,尤其是現在研究的越來越多了,人類有細胞,有單細胞的生物,可是還有病毒,病毒不是細胞,比細胞更簡單,可是病毒自己就是非常複雜,而這個裡頭的相互作用,這簡直是沒法子……另外,有許多事情,你看了自然界的話,你覺得這是沒法子想象怎麼變成這樣。你比如說你在電視上看見一個小牛出生,出生了以後它幾秒鐘之後它就想法站起來,常常站不起來,因為站起來立刻就摔倒,然後它又站起來。怎麼一個安排,就使得它知道它要站起來,而且失敗了以後還可以再嘗試,然後等到最後站起來,它就知道要去吃它媽媽的奶,這個母親跟這個小牛之間的關係,這是一種非常神秘的事情,所以就是自然界非常稀奇的事情非常之多。就使得我想到,現在不是大家都熱衷於人工智慧嗎,他們研究的東西裡頭也是很稀奇的東西,可是這些東西離小牛跟它母親之間的複雜的這個關係那還是差得很遠呢。我很難想象說是在以後兩百年之間,生物學家會對母子之間的bonding,能夠有深入的了解。就是這一類的事情使得我越看多了以後越覺得我們所做的東西其實是——從整體講起來還是非常渺小的。」

  在采寫這期封面報道之前,我對楊振寧先生的了解非常有限。同很多人一樣,我只對他有概念層面的了解:有名的科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年輕的太太。他在物理上有多大的成就?生活中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我一無所知。起初吸引我接下這個選題的點是,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他的故事中一定有動人的科學之美。「在電話那頭聽到吳健雄說出實驗結果的瞬間,楊振寧感覺自己『看見了宇宙一個很深奧的秘密』。那種感覺里混雜著震撼、驚奇與恐懼,用他的話來說——『彷彿看到了凡人不該看到的東西』。」兩年前《人物》大師特刊做過一篇楊先生的相對簡短的報道,其中的這個細節我印象深刻。

  採訪中,最初吸引我的點當然沒有讓我失望。他講到晚年最新的一個發現(嚴格說來不是一個新發現,而是他一生中所有發現的升華),就是對自然越來越感到敬畏。

  在電視上看到鳥栽到水裡抓魚,剛出生的小牛立刻就知道站起來,這些細節都讓他深刻地感受到自然的「妙」與「深奧」。他在工作中曾經一次次地感受到這一點:宏大而複雜的自然竟然可以用簡潔優美的方程式描述,這無法不令他感到「震撼、驚奇與恐懼」。為什麼是這樣呢?他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怎麼回答」。

  這位95歲老人對人們視若無睹的尋常事物有著敏銳的洞察力。我在第一次採訪中就感受到了。當我談論愛因斯坦的工作時用「創業」打了比方,他非常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態度:「我知道現在大家都在用這個名詞。創業這個名詞用到愛因斯坦身上,或者是不同的重要的科學發展上,不太妥當。」然後他非常耐心地作了具體解釋——態度中有知識分子面對記者時少有的平視的誠懇。

  與這種平等待人的態度形成鮮明反差的是他在物理學上的地位。這是一個遠超出我此前想像的重要地位。在熟悉他的人對他和他的工作的描述中,我頻繁見到大詞——偉大、劃時代、里程碑……而且作出這些描述的人都是一些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世界著名科學家。對我們這些生活在「小時代」的人來說,這一切實在有點陌生。他遠非一個普通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楊振寧先生將自己認識的大物理學家歸為兩類,一類是aggressive的,一類是謙謙君子的。他喜歡後者。他自己也屬於後者。我們的外圍採訪對象本身就多是備受尊敬的老先生或世界知名的物理學家,但在採訪過程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他們對楊先生髮自內心的敬重——這種敬重不是僅僅靠地位可以獲得的。一位年近八旬的中科院院士在接受採訪時反覆強調「我們小人物」,並叮囑「你們不要出現什麼錯誤」,「楊先生是世界級的大人物。」84歲的吳大峻先生為了這次採訪費了很大力氣花幾天時間註冊了Skype賬號,在得知雜誌上會有楊先生的照片后,他反覆叮囑我們給他寄一份雜誌,因為他有兩年沒和楊先生見面了。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的葛墨林院士熱情邀請我到南開「好好談談有關楊先生的事」。三個小時的採訪中,他用了約三分之二的時間動情地講了楊振寧先生對中國科學所作的具體貢獻。網路上各種有關楊先生的與事實相去甚遠的聲音讓他又氣憤又無奈。

  我由此想起一個多月前看的阿根廷電影《傑出公民》,影片中的主人公是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重回故鄉之後,遇到的也並不全是溫情和善意。《聖經·馬太福音》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 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我無權扮演上帝,但我覺得,至少在「論斷」之前,是否可以先認真地做一番功課呢?在沒有作深入了解前,「論斷」時是否可以多一些謹慎、猶疑和起碼的善意呢?——尤其當你是在「論斷」「中華民族最最值得驕傲的一位先生」(著名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語)的時候。

時代小人物. 但也有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道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11 20: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